第二百零六章归来
出差的最后一天,总是带着几分匆忙与不舍。匆忙于行程的紧凑,不舍于这座城市给予的短暂陪伴。清晨,我在酒店的餐厅里吃完了早餐,窗外的合肥还在朦胧的晨光中渐渐苏醒。我整理好背包,准备开启今天最后一段旅程——去李鸿章故居走一走,再买点安徽特产,然后踏上返回上海的火车。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区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这里闹中取静,仿佛是历史留给现代城市的一处秘境。步行街的喧嚣在距离故居百米之外就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庄重而古朴的气息。故居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江淮民居,白墙灰瓦,马头墙高高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走进故居,阳光透过高高的马头墙洒在青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故居的布局严谨,分为前厅、中厅和后厅,每一处都承载着李鸿章家族的辉煌与沧桑。前厅是当年李鸿章家族接待宾客的地方,厅内陈列着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雕花的门窗和桌椅都显得十分精致。我站在厅中,仿佛能看到当年宾客往来、谈笑风生的场景。
中厅是故居的核心区域,这里陈列着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和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墙壁上挂着李鸿章的画像,他身着官服,目光深邃,透着一股威严。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块展板上的文字,了解这位晚清重臣的功过是非。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称他为“中兴名臣”,也有人骂他是“投降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洋务运动的兴起到与列强的外交斡旋,从淮军的组建到铁路的修建,他的身影贯穿了晚清的诸多重大事件。看着这些展品,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历史总是复杂而多面的,一个人的评价也并非非黑即白。
后进是李鸿章家族的起居之所,这里相对私密,也更加温馨。房间内摆放着一些晚清时期的日常用品,从精美的瓷器到古朴的铜镜,从雕花的床榻到厚重的书柜,每一件物品都透露出那个时代的气息。我站在窗边,阳光透过木格窗洒进来,暖暖的。我想,当年李鸿章的家人或许也曾在这阳光下,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惬意。
参观完故居,我走出大门,心中还沉浸在那段历史的余韵中。合肥的街头已经热闹起来,行人匆匆,车水马龙。我沿着淮河路步行街漫步,寻找着安徽的特产。步行街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小吃和特产琳琅满目。我走进一家店铺,里面摆满了各种安徽特色的美食,有黄山的毛峰茶、徽墨、歙砚,还有各种干果和糕点。
我挑了一些黄山毛峰,这是安徽的名茶,香气清幽,滋味甘醇。我还买了一些徽墨和歙砚,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徽墨以其质地坚硬、色泽黑润而闻名,歙砚则以其石质细腻、发墨如油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我拿着这些特产,心中满是喜悦,这些小小的物件,承载着安徽的风土人情,也让我对这次出差之行有了更多的留念。
买完特产,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中午了。我匆匆赶到火车站,准备登上返回上海的火车。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带着自己的行囊,奔赴不同的目的地。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火车缓缓启动,合肥的景色渐渐从车窗外退去。我看着这些熟悉的画面,心中有些不舍。这次出差虽然短暂,但合肥这座城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鸿章故居的古韵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安徽特产的烟火气让我领略到了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代的活力。它像一本厚重的书,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故事和惊喜。
火车一路飞驰,我靠在座位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今天在合肥的点点滴滴。我知道,这些记忆将会成为我人生旅程中宝贵的财富,而合肥,也会在我的心中留下一个温暖的角落,等待着我下次再来探寻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