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宣威侯鲸吞冀州(六)
孙坚的使者?
张辽闻言大喜。
“快!快请他进来!”
孙坚和张新的关系有多好,他们都知道。
既是半个故吏与举主,也是一起扛过枪,一起讨过董的战友。
若说这天下诸侯之中,有谁能在张新落难之时帮上一把,估计也就只有他了。
张辽先前就与荀攸商议过,要不要派人去请孙坚调点援兵过来。
但张新临走之时并没有下达相关指令,再加上豫州被袭,孙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估计是腾不出手来帮忙的。
于是二人只能作罢。
如今孙坚主动遣使到来,二人心中不由燃起一丝希望。
少顷,一名青年走了进来。
张辽定睛一看。
来者正是孙坚的外甥徐琨。
徐琨左右看了看,向张辽、荀攸行了一礼。
“张将军、荀军师,君侯人呢?”
徐琨起身,面上带着一丝错愕,“我进来的时候,也没有看见他的大纛,莫非真如流言所说......”
“徐司马莫虑。”
张辽回了一礼,笑道:“君侯无恙,流言不足信。”
荀攸亦是回了一礼。
“我就说嘛。”
徐琨松了一口气,“君侯数败董贼,英雄无敌,以他之计略,又怎会在最后时刻大意,从而死于董贼之手?”
荀攸微微一笑,“请徐司马回禀孙豫州,让他无需担忧。”
“好。”
徐琨点点头,再次问道:“君侯人呢?”
“君侯暂时不在,如今军中皆由我与军师代领。”
张辽开口道:“徐司马若是有事,可说于我二人听,我二人可以全权决定。”
“倒也没有什么要事。”
徐琨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张辽,“就是舅舅听闻君侯死了,派我过来看一下,若是无事,便问问君侯这边是否需要助力。”
“豫州无事了?”张辽愣住。
这么快的么?
“无事了。”
徐琨点点头,咧嘴一笑。
张辽连忙接过信件打开。
这封信是孙坚写给张新的,里面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豫州现在的情况。
周氏兄弟袭取豫州,最为愤怒的不是孙坚,而是袁术。
在袁术的视角里,他是联军盟主,孙坚又是他的麾下的大将。
孙坚的豫州,那就是他的豫州。
袁绍这个婢生子,竟然敢把手伸到他的地盘里?
该打!
于是讨董一年多都没出过兵的袁术,这次直接起兵三万,朝着周氏兄弟杀了过去。
周喁既然接受了袁绍表的豫州刺史,自然也是想将豫州收入囊中的。
想收豫州,那就得阻断孙坚归路。
因此周喁起兵之后,一路从丹阳过九江,横穿整个汝南郡,朝着颍川杀来,意图占据轘辕关等关隘,把孙坚关在司隶。
孙静自然不肯,率军死守颍川半郡,保证道路畅通,以待孙坚归来。
双方在颍川境内不断拉扯。
袁术的驻地鲁阳位于颍川郡与南阳郡的交界之地,距离两军交战之处不过百余里。
大军疾行,两日便至。
周喁没想到袁术居然会出兵,猝不及防之下,大败一场。
等孙坚率军赶到颍川之时,周喁已经被袁术和孙静赶到了汝南境内。
孙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在回来的路上,他就憋了一肚子气。
他和张新都已经打到皇宫了!
若是没有袁绍和周喁搞事,他们大可以徐徐图之,以竟全功。
周喁一来,就逼得他不得不从长安撤军。
这就好比看国猪踢球,明明已经单刀直入,避开门将,面对空门。
然后一蹄子射到了观众席上。
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让孙坚怎么能够接受?
他的出身本来就不好。
吴郡孙氏祖上虽然阔过,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已沦为寒门。
孙坚十七岁出仕之时,便随同州兵平定了许昌之乱,后又击黄巾、讨羌胡,十余年间,立下大小战功无数。
若是换一个有身份背景的人,有这么多战功在身,早就平步青云了。
比如曹操,他只是在领兵在长社跟着皇甫嵩冲杀了一阵而已,就被拜为济南相,主宰一郡之地。
而他混了十几年,身上负伤无数,到头来也只是一个议郎而已。
若不是张新这个贵人举荐,他又怎么能做长沙太守,又怎么能以军功得封县侯?
正因如此,诸侯讨董,孙坚可以说是最积极的那个了。
只要他立下勤王大功,哪怕首功是张新的,假以时日,他都能混得一个三公之位。
到那时,孙氏就是公侯之家了!
然而这么好的一个光耀门楣的机会,却被周喁毁了。
孙坚了解完情况后,当即整军,一路追击。
周喁且战且逃,丢盔弃甲。
正当孙坚连战连胜,大呼过瘾之时,突然收到了张新的死讯。
“君侯死了?”
孙坚瞬间懵了,疯狂摇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张新是什么人?
孟津一战,雒阳一战,孙坚不在他身边,也就罢了。
自从华阴会师之后的每一仗,孙坚都跟在他的身边,亲眼看着他是如何谋划方略,调度士兵的。
董卓能杀他?
这不是扯淡么?
然而流言不会空穴来风,孙坚冷静下来,思来想去,总感觉张新是在玩什么很花的东西,便将麾下召集起来,商议了一番。
公仇称、黄盖、吴景等人一致认为,张新就是在搞花活。
“诈死?”
孙坚忧心忡忡的说道:“青州形势已经如此恶劣了么?竟然逼得君侯行诈死之计?”
“明公。”
公仇称开口道:“臣以为,此时倒是个难得的机会。”
“此话怎讲?”孙坚连忙问道。
“先前宣威侯不是与明公说,要助明公取兖州么?”
公仇称微微一笑,“刘公山不顾大义,袭取青州,已失人心。”
“豫州士族又素来不服明公,这豫州表面上姓孙,实际上却是姓袁。”
“如今宣威侯落难,我军倒不如舍了豫州,北上襄助,若能得宣威侯及蔡公相助,岂不比在豫州痛快?”
孙坚闻言十分心动,思索片刻之后,研墨提笔,给张新写了一封书信,随后下令收兵,退回颍川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