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不顺遂的从警之路
在场的几名警察盯着董燕指着的那个脚印,皱着眉头看了好几分钟,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禁问道:“不是,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就是纵火犯的脚印的?”
董燕耸了耸肩,透露出一丝花季少女特有的调皮,开口说道:“很简单啊,这两个脚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而且右后掌却很模糊,脚掌的前半部分还有明显向左旋转的动作。”
“相比于救火的村民来说,脚印特征更像是他在用力朝围墙里面扔着什么东西,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脚印就是嫌疑人的了。”
警察恍然大悟,随即激动的问道:“那你知道了嫌疑人的体态特征了吗?”
谁知道这个花季少女调皮的很,摇了摇头,“不知道。”
“这个脚印太模糊,印证不了,必须找到更完整的脚印。”她补充了一句。
警察无语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感情是白忙活了。
“别着急,交给我就行了,你们去喝口水吧。”
少女董燕灿烂的笑了一下,随后死死的记住了这幅模糊的脚印,在周围一米一米的仔细观察,顺势找去。
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在一处竹林中,终于又发现了犯人的脚印,而且是清晰无比的脚印!
经过脚尖磨损痕迹判断,董燕得出一个结论,嫌疑人年纪应该是在45岁左右,而且还有些驼背。
警察大受震撼,“不是,你先告诉我,你怎么分析出来的!”
“很简单啊,每个脚趾都是代表一个年龄的,打个比方,如果是年纪20岁的人,脚印磨损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大拇指上,如果是30岁的话,磨损的地方基本上是在第二个脚趾头上了。”
警察点了点头,但脸上还是跟二傻子一样的表情,“那你是怎么看出来嫌疑人还是一个略微驼背的体态的?”
“因为按常理来说,45岁的中老年人脚印中心都是靠后的,但这个脚印的痕迹很明显,重心是靠前的,只有他的身子是往前探的一个体态,脚印才会如此呈现。”
两名警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能够看出对方脸上的迷茫。
信不信?
有点太不可思议了吧?
从兜里面掏出一把瓜子,嗑的正欢少女董燕笑着说道:“反正你们现在又没有其他线索,还不如按照我说的去排查一下,加上我说的嫌疑人的基本特征这么明显,排查起来不是很快的嘛?”
“我也可以跟你们一起去啊。”董燕似乎对自己的本事还是很自信的。
好吧,有道理。
随后几名警察和董燕立即挨家挨户的寻找,找到村头一户人家的时候,董燕在这户人家的门口处看到了一模一样的脚印。
“就是这里,你们上吧!”董燕嗑着瓜子,笃定说道。
警方一进房间,就看到了一名略微驼背的中年男子,询问之下,年龄正好是45岁!
两名警察相视一眼,心里有了打算。为首的脸黑警察,对着男子怒目而视,声音带着压迫感低吼道:“我相信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找到你了吧!”
男子被这么一吓,顿时哆嗦着身体,吓得将纵火过程全部撂了。
案件至此,真相大白!
这一战,董燕一战成名,不仅让她在当地打响了“小神探”的名号, 事情传到马玉林耳中的时候,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决定将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撇掉。
开什么玩笑,现在自己年纪都这么大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又学到半桶水,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要是下来自己有个仨瓜俩枣下去见到祖宗,祖宗问起来手艺有没有传下去的时候,自己怎么回答?
估计会被祖宗捆绑住,拿着藤条来抽吧?
随后,董燕就开始跟着马云林奔赴各地,只要一有案件,太爷爷都会叫上自己这个极具天赋的曾孙女。
也就是那几年的时间,董燕将码踪术学的出神入化,刚好这一年,马云林与世长辞。
但下来,董燕在破案的路上,走的并不顺遂。
往后的几年,小董燕长大了,到了适婚年纪,嫁人成家了,虽然有一身本领,但却无用武之地。
因为学习成绩不佳,并没有考上大学,中专毕业后只能在当地老家做协警。
日常她做的最多的就是帮村民们寻找走失的牛羊马,而且其父亲对于女儿从事刑侦方面是非常反对,觉得那些都是男人做的,你一个女人家家做这个干什么?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走向发展过去,董燕最后也会泯然众人矣。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国足迹学专家吴旭芒先生发现了董燕这个人才。
觉得后者是一个稍微经过雕琢就能够成为一块美玉的璞玉,便建议她去华夏刑警学院深造,并可以出具介绍信,只要报名,就可以去上学。
原本董燕就有这个心思,于是立即向警校报了名,但丈夫和婆婆知道后,非常的反对。
因为当时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董燕去了之后,家里就剩丈夫一个人照顾家里,是忙不过来的。
“如果你实在要去,就离婚吧。”丈夫撂下这句话,头也不回的出了门。
当时年纪快三十岁的董燕,心里非常的难受,眼泪哗的一声就流出来,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家庭,一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且更让她为难的是,学费要4000元人民币。
她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要就这么放弃掉了吗?
董燕不想。
于是那段时间,董燕披星戴月,疯狂的做起了各种小买卖攒钱,什么照相、理发、花店,全都干了个遍。
但有时候,命就是命,并不是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好不容易攒到了一点积蓄,刚好够报名的学费,董燕的母亲,也是婆家和娘家十几口人中唯一支持她的母亲,病重倒下了。
攒的钱,全部给了母亲去看病,但一年之后,董燕母亲还是走了。
同年的夏天,董燕接到了华夏刑警学院来信,邀请她前往深造,但那4000元的学费,就像一块巨石压在董燕心头,依然没有着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