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日记四十五
红楼梦日记四十五
在雪雁的印象中,贾雨村靠近黛玉那决对没有什么好事的,但自己只是一个下人,多说无益,况说多了反而会让别人不高兴,这个理,她还是明白的。
一、初见贾雨村的不良印象
雪雁初次听闻贾雨村的事情,可能是从周围人的谈论中。贾雨村出身贫寒,却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踏入仕途。他虽然有一定的才华,能吟诗作对,但骨子里有着强烈的功利心。在他尚未发达之时,寄居于葫芦庙,接受甄士隐的资助才得以进京赶考。他接受帮助时信誓旦旦,却在飞黄腾达后忘却恩情,这种行为在雪雁这种单纯的人眼中,无疑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表现。
(一)官场的贪婪与圆滑
贾雨村为官后,并没有秉持公正廉洁的作风。他在处理案件时,充满了圆滑和世故。例如在处理香菱被拐卖一案时,他明知真相,却为了讨好贾家和王家,胡乱判案。他把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扭曲成了满足权贵利益的结果。这种罔顾法律和正义的行为,在雪雁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污吏的做法。从官场的角度看,他不断地攀附权贵,为了自己的仕途高升,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二)对贾府的利用
他与贾府交好,表面上看似尊重贾府众人,但实际上是在利用贾府的势力。他深知贾府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通过与贾府的往来,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贾府兴盛之时,他阿谀奉承,而雪雁也能察觉到他这种虚假的情谊。当贾府出现危机时,他又落井下石,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更加深了他在雪雁心中的恶劣印象。
(一)自私自利的核心
贾雨村的所作所为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展开。他的科举之路,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贫穷地位;他的官场生涯,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比如他对甄家的辜负,对香菱命运的肆意摆弄。在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前程和利益是最重要的,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格本质,在雪雁这种有着简单善良价值观的人看来,是非常可憎的。
(二)缺乏道德底线
他在行事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道德底线可言。无论是对待恩人还是对待无辜之人,他都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他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仁义道德背道而驰,雪雁虽然身份低微,但也受到这种道德观念的影响,所以对贾雨村这样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充满厌恶。
(一)自身的生活环境
雪雁生活在贾府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她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周围的人对贾雨村的看法也会影响到她。贾府中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对贾雨村的一些行为也有所诟病,雪雁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对贾雨村形成不好的印象。
(二)自身的善良与正义感
雪雁本身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她有着朴素的正义感。当她看到贾雨村这种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时,内心会本能地产生反感。她没有贾雨村那样复杂的心思和野心,她所向往的是一种公平、善良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而贾雨村的行为与她的价值观相悖,所以她认为贾雨村不是个好东西。
五、贾雨村形象的社会意义
(一)封建官场黑暗的写照
贾雨村的形象反映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在那个时代,官场中充满了像贾雨村这样的人,他们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官职,为官后又贪污腐败、徇私舞弊。他的存在不是个例,而是封建官场病态的一个缩影,这也让雪雁以及读者看到了封建制度下官场的腐朽。
贾雨村从一个贫寒但有才华的书生,逐渐堕落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官场小人。他的人生轨迹警示着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不能失去自己的本心和道德底线。雪雁虽然只是简单地对他有不好的印象,但从深层次看,他的形象是对人性堕落的一种警示。
在雪雁的印象中,贾雨村因为其背信弃义、贪婪圆滑、自私自利和缺乏道德底线等行为,被认为不是个好东西,而他的形象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封建科举制度的助力
(一)科举入仕的途径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贾雨村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了仕途。科举制度为他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得他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书生摇身一变成为官员。这种制度虽然在理论上是公平选拔人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科举考试注重的是对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对于考生的品德和实际治理能力的考察相对不足。贾雨村正是利用了科举制度的这个特点,他可能擅长死记硬背和吟诗作对,从而顺利通过考试。
(二)科举带来的社会地位提升
一旦通过科举考试,贾雨村便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地位提升。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士阶层处于社会的顶层。贾雨村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后,就享有了许多特权。他可以与权贵交往,可以参与政治决策,这种社会地位的改变为他后续活得滋润奠定了基础。例如,他能够结识贾府这样的豪门大族,就是因为他的科举出身赋予了他与这些家族交往的资格。
二、封建官场的黑暗与潜规则
(一)官场的裙带关系
封建官场中,裙带关系十分盛行。贾雨村深知这一点,并且善于利用这种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与贾府交好,通过攀附贾府的势力,在官场中如鱼得水。贾府在当时的官场和社会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贾雨村借助贾府的庇护,不仅能够避免被其他官员排挤,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例如,在处理一些案件时,他因为与贾府的关系,其他官员都会对他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得罪他。这种裙带关系在官场中形成了一种互相庇护的网络,贾雨村正是这个网络中的受益者。
(二)贪污腐败的官场风气
当时的官场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贾雨村在这样的环境中,也逐渐沾染了这种风气。他在处理案件时,不是依据法律和公正,而是看哪一方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他可以为了钱财和权力,歪曲事实,胡乱判案。例如在香菱被拐卖一案中,他为了讨好贾家和王家,不顾香菱的冤屈,做出了不公正的判决。而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反而让他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在一个贪污腐败成风的官场中,只要能够迎合这种风气,就能够活得滋润,贾雨村很好地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官场的逢迎文化
封建官场有着浓厚的逢迎文化。贾雨村擅长阿谀奉承,他能够迎合上司的喜好,说上司想听的话,做上司想做的事。他在面对上级官员时,总是表现得谦卑恭顺,这种逢迎的态度让他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同时,他也懂得如何在官场中周旋,与同僚们保持一种看似和谐的关系。他会参加各种官场应酬,在这些应酬中结交人脉,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逢迎文化在官场中是一种生存之道,贾雨村熟练掌握了这种技巧,从而在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
三、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社会结构
(一)权贵阶层的特权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权贵阶层享有众多特权。贾雨村通过攀附权贵,间接地享受到了这些特权。权贵阶层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干预司法、经济等各个领域。贾雨村与权贵阶层勾结后,他就可以利用这些特权为自己谋取利益。例如,他可以在土地买卖、商业经营等方面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因为他背后有贾府等权贵家族的支持。这种权贵阶层的特权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结构,贾雨村借助这种结构,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财富和权力。
(二)平民百姓的无力
与权贵阶层相对的是平民百姓的无力。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平民百姓没有多少政治权利,他们在面对官员的压迫和剥削时,往往无能为力。贾雨村正是利用了平民百姓的这种武力,他可以肆意地对平民百姓进行搜刮和欺压。他在处理涉及平民百姓的案件时,往往偏向权贵一方,因为他知道平民百姓没有能力反抗他。这种平民百姓的无力状态,使得贾雨村在实施各种不公正的行为时没有太多的阻碍,从而能够活得滋润。
四、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片面解读
封建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但在官场中,很多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片面的解读。贾雨村也不例外,他将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理解为只要通过科举获得官职,就可以为所欲为。他忽略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部分。在这种片面解读的影响下,他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追求个人的仕途高升和财富积累,而不必过于在意道德和伦理。这种对儒家思想的错误理解在当时的官场中并非个例,很多官员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做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
(二)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都有着束缚作用。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封建礼教限制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对于官员来说,封建礼教虽然也有一些规范作用,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成为了他们为非作歹的掩护。贾雨村在处理案件时,可以利用封建礼教的一些规定来为自己的不公正判决寻找借口。例如,在涉及女性权益的案件中,他可以用封建礼教中关于女性地位低下的观念来压制受害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封建礼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官场的黑暗,贾雨村正是利用了这种文化氛围,才能够活得滋润。
五、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
(一)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
在封建社会,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官员的权力往往很大,而且很少受到其他权力机构的制约。贾雨村在他的辖区内,几乎可以一手遮天。他可以自行决定案件的判决结果,可以随意征收赋税等。没有一个有效的权力制衡机构来监督他的行为,这使得他能够肆意妄为。他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太多的约束,只要能够应付好上级官员,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从而活得滋润。
(二)舆论监督的无力
当时的社会,舆论监督也非常无力。虽然民间可能会有一些对官员不良行为的议论,但这些议论很难对官员的仕途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贾雨村并不在乎民间的舆论,因为他知道这些舆论无法动摇他的地位。在缺乏舆论监督压力的情况下,他可以更加大胆地实施自己的不道德和不公正的行为,继续在官场中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
贾雨村之所以能够活得滋润,是由于封建科举制度、官场黑暗与潜规则、封建等级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等多方面的社会厚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有利于贾雨村这样的官员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