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有的人永远留在那天 上

【#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天,但他们永远在我的世界闪耀,你若不忘他们便活着。#】

天幕下,所有古人都不知道标题在说什么,他们有的人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有的人想到了古代先贤,不一而足。

直到天幕上的短发年轻人开口说话。

【今天是12月13号,一个非常沉痛的日子(全称自己查,柿子说不适合发布)

(配图:1937.12.13-1938.1,遇难者人)】

“什么!日本在南京搞屠杀?!”

古代建业/建康/金陵的的居民全都惊的站起身来,双拳紧握看着天幕。

建都南京的政权也怒了,他们不少时代的都城总共也就这些人,立刻就有皇帝权臣想去把日本国灭了,可他们大多是割据政权,维持统治尚可,真要抽出兵力去打日本那恐怕就自身难保了。

只有朱元璋不同,他是大一统帝国的君主,说打就能打。立刻去哔——哔——的不征之国,令南京造船厂加紧造船,水师加紧海上训练,火炮尽快上船。

清朝,统治者们默不作声。

日本会威胁到大清的统治,是必然要打的。不但要打,还要车轮放平,灭绝式的打,把地方也占下来。

可是,打仗吗哪有不屠杀的,慈不掌兵,何况南京城旗人算不上太多,死的肯定不是满洲人而是民籍汉人。

于是,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南京大屠杀对他们来说,冲击力还不如甲午海战输给日本来的大。

诸朝,打过屠城战的将士们也沉默了。

秦朝,赵地百姓们再次被唤起长平之恨,有心人也看到了这一点。

百姓们则是一声叹息,不要说敌军,就是自己国家的军队从此路过,那也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若是溃军返回,死不死全看运气,手无寸铁的百姓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

【我来到了位于北京的卢沟桥景区,在这里体会回顾一下87年前那比冬季还要寒冷的南京城。】

朱棣及之后的明清统治者:没记错的话,这个卢沟桥也是日本入侵的地方吧,该死的日本!

【1937年12月13号,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屠杀、强丨奸、纵火等反人类罪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天幕下,曾下令屠城的君主们面无愧色,这只是降低统治风险的手段。

但是我屠别人可以,别人屠我不行,倭奴必须死。

纵容士兵破城后烧杀抢掠的将军们没什么情绪波动,士兵需要放松和奖励,给不起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抢了,还能对敌人起到震慑作用。

【长达6周,40多天的时间里,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无数儿童死于非命。】

天幕上放出了当时的影像资料,金陵城的居民们拳头再次攥紧,牙齿咬的咯咯作响。

那些研究天幕武器的人,看到机枪扫射的画面闭了闭眼,他们一直在琢磨天幕里“枪”在战斗中的杀伤力,却没想到第一次亲眼见到却是一场屠杀。

百姓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力和绝望,他们的时代,家里若有把锄头,或许还能和那些兵匪打几个来回。

可天幕里那个突突突喷火的家伙一下子就能杀死这么多人,若时空倒转,那自己一家老小都真的只能是待宰的羔羊。

【中国的抗战史很长,为什么大家唯独对南京大屠杀记忆深刻?因为南京大屠杀它不是一场战争,而是日本侵略军对于中国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一次不平等的虐杀。

回忆初中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可能已经模糊,但这张照片大家都不会忘记,正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两名日本军官。

他们在进行杀人比赛,规定谁先杀满100人就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皆未满100人,于是两人继续比赛。

当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时,彼此军刀都已经砍的缺了口,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

又因确定不了到底谁先杀到100人,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要进行重新比赛,谁先杀满150个中国人,谁就获胜,在他们眼里人命只是计数的工具。】

诸朝,一些执行过屠杀、劫掠命令的心怀负疚的士兵:

“这种人就是天生坏种,没拿人当同类,喜欢虐杀取乐,就像《手术两百年·攻入颅脑》里,那些大脑病变的反社会罪犯一样。”

【而这只是南京大屠杀的一角,他们割下中国百姓的头颅,摆成一排炫耀;当着母亲的面用刺刀挑起孩子,重重摔死;把活人当成练习刺刀的靶子;将3岁孩子装进麻袋活活烧死。

这些只有在书中才能看到的文字,连影视剧都不敢拍摄的片段,正是87年前在南京城真实发生的。】

开始听到人头摆成一排时,制造过/见过京观的人还都不怎么在意,直到看到天幕里日军各种行凶的照片才惊觉日军的变态。

诸朝,整个中国史上,恐怕也只有混乱的南北朝的变态们可以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平常视之。

所有朝代,哪怕割据政权都对日军的变态程度有了初步的认识,纷纷决定好好造船和训练海上武装力量。

然后把倭奴阉了拉来为自己作战也好,彻底覆灭也好,总之都不允许自己身边再存在这么个变态窥视。

除了朝廷,南京这座古都的民间也仇恨之心高涨。

毕竟,后世的南京生活的那可能都是他们的子孙后人,就算朝廷不管日本,这座城市的人民也已经打算自己出手。

清朝,江宁聚宝门外的一座酒楼,在某纺织巨头的召集下,当地的耆老,有名的义士们,瓷器行业的行首们,秘密从事走私行业的商人们,还有几个盐商齐聚一堂。

义士们在商量怎么发动市民,怎么组织队伍;商人们在商量每家能出多少钱,走私的每家能出多少船,如何出资,如何用钱招募流民加入;耆老们在沟通谁家的子弟在官府什么职位上,在朝廷有什么样的人脉,能弄到多少兵器和火药。

大概是觉得清政府不会为汉人被屠杀出头,这些离1937最近的古代南京城民众已经自发联合起来,誓要剿灭倭寇的有生力量,教他们再也无力入侵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