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唐朝之后长安丧失帝都资格

【#唐朝之后,为什么长安再也没做过首都?#】

关中父老:什么?!

始皇帝:长安做首都?们咸阳不好?

刘邦:虽然洛阳也好,但长安是乃公取的名字。

李渊:唉,我也想在洛阳。

李世民:长安是有点旧了,生活垃圾也多……

【唐朝以后,为什么没有帝王愿意定都“长安”?

说起长安,作为秦、汉、隋、唐这四个大一统帝国的首都,在中国历代都城的地位中,那绝对是老大哥级别的。

诸葛亮奋斗一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始皇帝:我们都城是咸阳啊,你们给咸阳改名了?

诸葛亮:啊?咱说的不是洛阳?

后朝听三国故事的部分百姓:东汉都城就是洛阳,刘皇叔延续的是东汉,而且长安已经不太适合做国都了。

另一部分百姓: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肯定是复西汉啊!况且洛阳四战之地,根本无险可守,想要立足关中,长安才是根本。

还有一部分两边都不赞成:有没有一种可能,旧都是指长安和洛阳两个呢?肯定是长安和洛阳都光复,才能算真正的统一啊。

【但是咱们细看,自从唐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朝代愿意把都城定于长安,这绝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

汉唐定都长安,那是看准了长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我们就以西汉为例,看看长安城到底好在哪里。】

关中父老:我们长安哪儿都好,易守难攻还产粮。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就开始琢磨定都的问题,当时长安和洛阳是两个热门大选,呼声最高的呢其实是洛阳。

因为当时刘邦手下的功臣们大多是沛县的,距离洛阳更近,而且定都长安的秦朝刚刚二世而亡,大家也都比较忌讳,所以京都洛阳是再合适不过的。】

始皇帝:(轻轻)沛县啊……

秦朝的刘季:哈?乃公以前还以为重名……

沛县知道刘季大名的人:什么情况?

【但是刘邦手下的谋士张良这时候就给他分析,首先从经济上看,关中平原的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比起洛阳平原那是大了30倍有余,在农耕时代,关中的粮草和资金能养活更多的兵力和人口,这是其一;】

正想方设法报仇的张良:哦?沛县刘邦是吧,让我猜猜现在去沛县的话有没有埋伏呢?

汉初的娄敬:没有我吗?终究是错付了。

【其次呢我们看政治。刘邦称帝后主要的军事威胁除了北方的匈奴,还有就是他之前大封的异姓诸侯王。

像韩信,彭越,英部这些人,他们盘踞在关东,手握重兵,必然是中央朝廷最大的隐患。

而洛阳靠近关东地区,如果这帮异姓王突然谋反,攻破了荥阳、虎牢关,兵临城下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但如果据守长安起码离关东更远,留给刘邦反击的时间则更充裕,谨慎的刘邦听了张良的解析,决定定都长安。】

韩信、彭越、英布:张良这家伙真阴!可陛下竟然也真这么防着咱们?

刘邦:哈,哈哈,哈哈哈……

张良:来人,传下去,我又病了,传染病,任何人来都不见。

【可是到了北宋建立的时候,长安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首先是经历了秦、汉、隋、唐四代帝国的大规模开发,加之战乱的征伐,号称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之前引以为傲的耕地也日渐贫瘠。】

听到土地会变贫瘠,关中父老都着急起来,“这可怎么是好,怎么办呐?”

汉、隋、唐的长安官员:森林覆盖,水土流失?可是都城这么多人,老百姓生活就需要住房和柴,怎么可能不砍树呢?

【西汉时长安城的人口在25万左右,但到了盛唐时,长安城最高峰时期人口已达百万之巨。】

西汉君臣:什么?长安怎么住下这么多人的?!

李世民:户口增长这么快,很好。

【根据唐朝的《通典·州郡四》记载,西汉时关中地区有农田4.5万顷,到了唐朝时期,农田面积锐减到了0.6万顷。

也就是说相比西汉时期,长安城的人口暴增了400%不说,农田面积还减少了将近90%。】

西汉君臣:可不吗,这么多人都得住房子吧,死了修陵墓也需要占耕地,可不就越来越少。人多田少,这个国都能不饿死人都算好了。

杨坚:我们也很难,咋只说唐。

【民以食为天,耕地流失,粮食减产,关键是人还多了,所以缺粮这个问题从唐帝国建立开始,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魔咒。

所以咱们会发现唐朝的皇帝大多喜欢前往洛阳,“移都就食”,说白了呢,就是跑到洛阳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秦汉时期古人:这么严重吗?皇帝都要跑出去才能不被饿肚子?

唐朝皇帝们:额,不是那个样子。

【说完经济我们再来看军事,在宋代以前可以说戎马盛于西北,秦汉的犬戎,汉代的匈奴,到隋唐时期的吐蕃和突厥,都曾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因此在宋朝之前,中国的军事斗争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定都长安无论是向北进攻还是南下据守,关中地区都是不二之选。

但是中国在经历了五胡乱华,安史之乱这种北部地区惨绝人寰的战乱之后,衣冠南渡,经济重心不断向东南迁移。

此时,大乱后的北部中原地区,比起相对安定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差距是越来越大。】

秦汉时期古人:南方烟瘴之地也可以成为重心吗?可能也跟后世气温下降,不利虫毒生长有关?

【人都是逐利的,经济中心的南迁也导致中国的军事斗争中心从西北逐渐转到了东北地区。

我们会发现,唐朝灭亡之后,东北方向的契丹、渤海女真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为了抵御这些少数民族的袭扰,中原王朝的都城必须向长安的东部或者东北部迁徙。】

宋明古人:原来其中还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咱们之前讲到唐朝灭亡之后,自五代开始就没有君王再把都城定在长安了,当时的洛阳和开封成了他们首选的对象。

长安作为帝都的历史缩影,就像晚唐诗人李商隐远眺长安感慨而发的那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此以后,这座城市再也没有成为帝国的中心。】

视频结束,秦汉隋唐时长安生活的百姓和达官贵人们难得有了同样的感受,一种落寞的苍凉感。

评论区

【: 天子九逃,国都六陷。

: 对,所以宋一次就没了,这不就更说明唐的底蕴之厚?[捂脸]】

唐前期皇帝们:什么?!国都六陷,天子九逃?!只知道逃,怎么不御敌于外?子孙怎么这么没骨气!

赵大赵二等北宋皇帝们:一次就没,所以宋徽宗也是被人打到汴京,然后被俘,混的如同阶下囚?

这一天开始,赵煦开始勤练五禽戏,誓要保养好身体,同时将赵佶之外的几个圈在新组成的小班里使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