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然而,要是做好事白白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仅仅为了换来别人一句轻飘飘的谢谢,那确实太不划算了。
要是家里有那种特别爱做好事的人,除非他身处体制内,需要借此打造名声,否则可千万别和这样的人结婚。因为这种人做好事,其实是在用家庭的成本和资源,来满足自己灵魂的愉悦。
杨玉贞做好事是坚守底线的。
通常也就是简单地搀扶一下人。要是遇到家里没吃的人,而她自己东西多得吃不完,就会把自己不需要的食物送出去。比如大杂院里的孤寡老人,有时候她当着众人的面,发现饭菜多了吃不完,就会直接送给他们。要是有人家断粮了,她就会给些南瓜、土豆、红薯之类的,让人家能凑合着过几天。
她给予帮助从不求回报,纯粹是顺手为之,而且也从不在外面宣扬自己上个月又帮了谁谁谁……
要是大院里有夫妻打架,男人把女人打得太狠了,她会上去劝架,要是心里不爽还会甩那男人两巴掌,但她只是把两人拉开,劝和暂时停手就算了,不会过多干涉后续。
人家要是下回私下里打,她是不会掺和的。
有一种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的感觉,想要更深入的帮助,那就得付出代价!
她得让人明白,老娘可不是那种廉价好欺负的人!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大家庭里或者朋友之间,越是无偿免费地帮助别人,自己就越不被重视。别人一有什么事,就会想着使唤你,而且还不把这当作人情,因为在他们看来,你帮了这个人也会帮那个人,反正你总会帮别人干活的!
并且,要是你帮一个人帮得太多,对方还不了这份人情可怎么办呢?有时候恩情太大反而会变成仇恨!
刘美英算是唯一一个,杨玉贞没有谈条件,就帮助到底的人。
说白了,还是因为刘美英有利用价值。
这并非是所谓的精致利己,而是现实的生活写照。
无私这种品质,只有在那些大人物身上才会闪闪发光,可在穷人身上,这甚至都不能算是值得推崇的品质。
由于杨玉贞的这种态度,所有接受过她帮助的人,多少都能感觉到,自己欠了杨玉贞点什么!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刘美英直接在饭桌上把孙红茶的事情跟父亲说了。
刘副县长听后,手不自觉地一紧,说道:“这事,得告诉老孙。”
这可是个做人情的好机会。
虽然是杨玉贞提醒的这件事,但杨玉贞是他家的人,所以这人情自然得记在他的头上。
老孙在公安局是三把手,位置不算特别高,但却非常关键。要是放到古代,他就相当于掌握着县里一部分兵权的人。
刘副县长想要往上转正,以后肯定用得着老孙这个人。
当然,杨玉贞接连立功,虽然这一次不能把她的名字写在功劳簿上,但刘副县长心里可是记着这份功劳的。
作为领导,不能有功不赏,他还在想着怎么能不动声色地给杨玉贞提提级别呢,最好能把她调到市里,让她离开那个尴尬的环境,这样退休工资还能高一点。
而现在老孙正好管着这方面的事情,这不正好是个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