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朔方郡被匈奴控制;
而五原、定襄、云中等三郡,则被鲜卑人控制。
那都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前的遗留问题了。朔方、五原、定襄和云中,早就变成了无人耕种的草原。
要收回这四郡并不容易,主要是人口问题。
王通现在治下的人口才190万,190万人口分散在后世的整个山西省外加陕西的陕北地区。这么广阔的地域就这么点人口,连河边肥沃的土地都耕种不过来。
若是再夺下朔方、五原、定襄和云中四郡,也根本没有人口去填充。
所以,按照王通当前的计划,便是尽快发展势力,等有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再横扫草原,将匈奴和鲜卑尽皆驱灭,恢复汉武帝时所建的并州九郡之地。
大业尚未成功,王通仍需努力。
……
邺城,车骑将军府中。听到辛毗的禀报,袁绍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
“彼之娘也,袁某何曾吃过如此大亏!”
此时的袁绍,已经有些后悔生了三胎。但仔细一想,三个儿子中,也只有最小的儿子袁尚“肖父”。袁谭和袁熙都长得不像自己,如果只生一胎,难保血脉传承。
长叹了一口气后,对帐中的幕僚们道:“尔等说,这不屑之子,本将还要不要救?”
此言一出,有人窃喜。
有人则是满脸担忧。
最先表态的倒是被袁熙赶回冀州的荀谌。荀谌聪明得很,知道袁绍说的是气话,也知道自己应该主动将黑锅背起来。
遂赶紧拜倒在地道:“主公息怒,并州之败,责不在二公子,而在荀某。首先是属下不该让郭嘉以书吏身份随从出使王通,致使郭嘉被典韦压断双腿,滞留雁门而被王通利用。
其次是属下愚钝,没有识破叛贼王通和张郃的反间计。张郃被王通俘虏之后暗中投靠了王通,又诈称杀掉守卫逃回晋阳,之后离间荀某与二公子之间的关系,致使二公子抱怨并将荀某赶回冀州。
若非如此,有荀某在二公子身边,也断不会让二公子中了王通的引蛇出洞之计。
此皆荀某之过也,还请主公责罚!”
这番话,表面上是主动请罪,实际上,也是为他自己开脱,因为按荀谌这种说法,自己纵然有错,也是没什么大错。以他之前立下的功劳,以及他的名声,就算袁绍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不会降罪于他。
而他这个主动为袁绍的儿子担责子的主动,反而会让袁绍更加信任和器重于他。
果然,袁绍待他说完,便上前扶起他道:“友若并无大错,要怪只怪本将的不屑儿子,误中敌人的奸计。”
“不然!”
荀谌赶紧摇了摇头,说道:“二公子毕竟才十七岁,如此年轻便担任一州之牧,已是人中龙凤。至于受些挫折,那也是上天对他的一番磨砺。
相信经历此事之后,二公子定会比以前更加成熟。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区区一次小败,于主公大业而言,并无多大影响。
待此事过后,再择机兵伐并州。届时,主公的几十万精兵,又岂是他王通所能抵挡?”
袁绍闻言,心情大好。
遂让人传令颜良率上党之兵,全部退回冀州。并让辛毗亲自去调集五十万石粮草,并带着张郃的家眷,一起送去太原,用来换回袁熙。
……
安排完了这些之后,袁绍又对手下的幕僚们道:
“如今,公孙瓒雄居幽州,虽然在龙凑之战后势力有所减弱,但其势力仍然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