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此前还只有东边的冀州是袁绍的地盘,后来,西边并州的太原、上党、雁门也成了袁绍的地盘。太行山黄巾夹在袁绍的势力之间,受到东西夹击,生存极其困难。

将军在上郡和西河郡善待百姓,草民曾有耳闻。将军勇猛善战之名,更是传遍天下。

因此,在听说将军攻破雁门郡之后,草民便匆匆赶来,想带领山寨的军民,一起投靠将军,还望将军收留。”

说罢,又是“扑通”一声拜在地上。

看着拜在地上的眭固,王通微微点头。

这是在太行山上混不下去了,出山来找出路啊。不过能得眭固相助,王通自然是求之不得。因为就在不久前,还正想着派人去联络眭固,现在他主动前来“求收养”,王通又岂会拒绝。

想到这里,便站起身来。

打算上前去扶眭固。

然而,就在此时,却听贾诩道:“且慢,我家将军乃是天子所拜封疆大吏,若是收留尔等黄巾,岂不会遭人诟病,坏了忠义之名?”

王通闻言一愣。

这不是之前廖春的话嘛。这贾文和刚才还在驳斥廖春,怎么现在却将廖春的话捡起来,说给眭固听?看样子,这人脑袋里又在冒什么坏水。

再看贾诩,却见贾诩正看向自己,并且还眨了眨眼睛。王通立即便明白了贾诩是想要与自己唱双簧。

于是,便摇了摇头道:

“文和此言差矣。黄巾又怎样?那也就是一群走途无路,不甘闭目待死的贫苦百姓。若非为贪官污吏、无良世家相逼,谁又愿意造反。

我王穿之曾为孤儿四处流浪,深知百姓疾苦,也深知黄巾百姓聚众搏命的缘由。

底层百姓的痛苦,我王穿之更是感同身受!

别人看不起黄巾,我却视之为兄弟;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我却亲之如同胞。别人怕收留黄巾坏了名声,我王穿之却愿向黄巾敞开大门,有多少我便收留多少!

并且,我还会向黄巾兄弟们保证,只要他们愿意跟随于我,我必竭尽所能,让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于些许污名,本将又岂会在意!”

眭固听到王通的这番表态,顿时又感动得热泪盈眶,向王通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哽咽着说道:

“将军仁德,草民铭感五内。不过,草民也请将军放心,大贤良师早已仙去多年,山寨中的百姓也早已不复当年之志。现在还头裹黄巾,也只是为了聚在一起生存。只要将军肯收留,吾等便会取下头上黄巾,从此恢复成良善百姓。”

“如此更好!”

王通上前扶起眭固,对眭固道:“待本将赶走袁熙,你们便可走出大山来并州耕种。现在并州地广人稀,到处是荒芜的土地。百姓们能种多少便有多少。

而且本将承诺,可以免税两年,两年之后,按十五税一的低额纳税。除此之外,出山之后如果缺粮,本将可以免费给予百姓粮食,供养他们到明年秋收……”

“将军且慢!”

贾诩未待王通说完,又打断王通的话。很是担忧地对王通说道:“将军有仁德之心自然是好,但是,也不可没有防人之心。黄巾终究是一个群体,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死与共的交情。万一有一天他们受到别有用心者指使,聚集起来反对将军,那岂非危险。

害人之心可以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这世间上,养虎为患的例子不在少数,恩将仇报者更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