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听说徐晃夺了雁门关之后,张郃大惊。
其副将崔祺对张郃道:
“咱们在阴馆城中有五千人马,再加上从雁门关逃回来的溃兵,共有六千多军队。而徐晃只带了二千人马,就算加上叛贼龚正得军队,也只有不到三千人。
以六千对三千,优势在我。
因此,末将觉得,应当主动出击,夺回雁门关。”
而另一名部将吕威璜则说道:“若是能夺回雁门关,自然是再好不过,末将担心的是我军夺不回雁门关。
徐晃只是王通的先锋,王通的中军也必定离雁门关不远了。恐怕等我军赶到雁门时,王通的主力大军恐怕早就赶到了。
退一步说,就算王通的军队没有马上赶到,但是,徐晃若是学那缩头乌龟,守在雁门关中不肯出战。以咱的六千的兵力,也很难将雁门关攻破。”
张郃闻言,有些犹豫。
雁门关极其重要,乃是雁门、太原、上党这三郡的门户所在地。失去了雁门关,三郡就门户大开,王通的军队,就可能将这三郡全都攻破。
而自己手中只有六千多人,要想攻破雁门并不容易。那么,守住阴馆,再传讯给哀熙率大军来援,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
因此,在听完了崔祺和吕威璜的建议之后,张郃并没有马上做出决定。
而是手扶腰间战刀,在大堂上往来踱步,苦思对策。
然而,就在此时。
又有城门校尉来报:“贼将徐晃领两千骑兵,正在向阴馆城赶来。离此不足十里!”
“雁门可定矣!”
张郃闻言大喜:“本将不去找他,他倒过来找我。这下倒好,只要利用优势兵力打败徐晃,便可乘胜追击,一举夺回雁门郡。”
崔祺和吕威璜等人闻言,尽皆脸有喜色。
随后,张郃便下令道:
“留下800人守城,其余人马,尽皆随本将出城列阵待敌,务必一击破之,如此,方能趁机夺回雁门关!”
……
(附录图片:张郃。)
……
当徐晃来到阴馆城下时,张郃的人马已经严阵以待。
仗着人多,张郃列的是一个前倾的鹤翼阵。
这种鹤翼阵,在“鹤”的“翅膀”——两翼处放上骑兵,两翼前倾,隐隐对前方敌军呈包夹之势。
正中间的前军,也就是“鹤喙”的地方,也用的是骑兵。而中军和后军,也就是“鹤身”和鹤尾的地方,用的则是步兵。
其阵形有点类似于雁行阵,但又并非雁行阵。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雁行阵通常是以步兵为主,而鹤翼阵则至少要用到三支骑兵,骑兵的人数至少要达到总人数的一半。
因此,与雁行阵相比,鹤翼阵更具进攻性。
……
徐晃勒住战马,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张郃所列之阵,见其阵形相当严整,忍不住点了点头道:“河北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但随即又高声下令道:“众位将士,别管他什么阵形,咱们直捣中军即可。锋矢阵,随本将冲阵!”
说罢,便一马当先,直向中军冲去。
徐晃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这一次,徐晃率领的是身经百战的西凉精兵,不论是战马还是士卒的素质,都要强过刚刚组建不久的袁军骑兵。
因此,按徐晃判断,只要打败了张郃放在“鹤喙”上的1000骑兵,就可以直插中军,并进而将敌阵从中间凿穿。当然,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