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德妃:您这不是在改两位阿哥的玉牒,是在要臣妾的命呀

再怎么不忍心,想想历史上德妃在雍正登基后堪称迷惑行为大赏的举动,再想想那恶心至极的秋天菠菜批发送,康熙这不忍也都淡了个七七八八。

拨开情感迷障,以一个帝王的理智看待问题后,他就不可能给四儿子留下那么大个掣肘。

也不可能由着德妃握着孝道大旗,肆意挑拨老四跟十四之间的关系。

因此上,康熙冷脸,在德妃不断哀求中断然开口:“既然你不能一视同仁,好生尽一个皇子生母的本分,那就别怪朕冷血无情。”

“今日起,四阿哥胤禛玉牒改到孝懿皇后名下,与你再无干系。从今往后,不许你再以其生母身份对他们夫妻有任何磋磨刁难。十四阿哥……”

“皇上!”德妃痛哭,咚咚咚磕头,素白额头上都见了血,脑袋也一阵阵发晕。但她丝毫顾不上,只万分凄厉地哭诉。

“臣妾十几岁入宫伴驾,到如今三十余年。一直兢兢业业,六闯鬼门关,为您诞下三子三女。”

“现如今,臣妾膝下只剩下四阿哥跟十四阿哥了,您竟也忍心悉数抢走么,皇上?”

康熙皱眉:“非是朕狠心,是你……”

“是是是,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求皇上高抬贵手,别这般……赶尽杀绝。若膝下两子尽数被改了玉牒,臣妾还有什么脸面、什么动力继续苟活人世?”

德妃哭:“您这不是在改两位阿哥的玉牒,是要臣妾的命啊!”

见康熙不语,明显是不大想收回成命的样子,德妃这心沉了又沉。

终于意识到今天这关怕是不大好过。

且……

很大概率上,她是不可能再同时拥有两个皇子了。

早知道为娘家撑一回腰,能几乎撑掉自己的腰子,德妃就算拼着不要娘家了,也不可能冒这个险啊!

可事到如今,多说无益。

她也只能膝行到康熙面前,死死抱着他大腿:“三十余年相伴,六度为您诞下子息。臣妾便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皇上。”

“且如斯大事,您真的不问问两位阿哥的意见吗?”

康熙拔腿欲走,却被抱得更紧了些,德妃也在如泣如诉地讲述着自己的痛与悔与保证。

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等着她的老十四过来救她。

是的。

即便十四阿哥非常不理解自家额娘的种种迷之操作,但从出生到如今,除了试图把那个寒烟塞给他之外。

十四不得不承认,自己简直占尽了额娘全部的偏爱。

若圣驾回銮,皇阿玛雷霆震怒,他当儿子的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得护她一护。

因此上,在他把一切成破利害都跟德妃讲个清楚明白之后,同时也交代她身边伺候的奴才们仔细些。

但有什么不对,立即给他通风报信,他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赶到永和宫来帮忙。

皇上刚冷着脸来,就有人悄悄去传信了。

此刻,十四阿哥收到消息后火速往宫中赶,同时派人给自家四哥、十三哥送信。

可巧,四阿哥这会儿正陪着自家小闺女在宁寿宫彩衣娱亲。

听到消息之后就要往永和宫去,这小公主还能不跟上?

连太后都表示要关心一下呀:“虽然德妃前些日子所行确实有些不大妥当,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再怎么着,她也盛宠多年,连生了三子三女呢。皇帝……”

“算了,哀家还是跟着去瞧瞧吧,好歹帮着劝慰两句。生母获罪,对你跟老十四可都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大清后宫一向讲究个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生母如何对皇子影响可大了!

不信看看废太子,再看看八阿哥。

四阿哥虽清楚皇玛嬷八卦为主,搭救为辅。但也不敢拆穿,更舍不得拒绝呀!

可不就只能连忙行礼,说一声多谢皇玛嬷疼爱么?

太后娘娘轻笑:“无妨,哀家也是担心覆巢之下无完卵,恐某些不靠谱的长辈犯错连累了哀家的乖乖好重孙女!”

作为被重点疼爱对象的乌那希小公主笑,示意太后俯身,并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福福多谢乌库妈妈,乌库妈妈最好啦~”

其实更多为了吃瓜的太后笑:“好好好,有你这么一句,乌库妈妈就算拼着跟你皇玛法僵持几句,都得护着你!”

[万分感动,但大可不必吧。咱们娘俩就好好看戏,最多必要的时候添枝加叶一下就行。]

四阿哥脚步微顿,有亿点点不想带这个看戏不怕台高的小破孩儿了。

但小家伙紧紧拉着太后的手,想去的意愿也是相当强烈。

等祖孙仨终于到了永和宫,德妃娘娘眼睛都哭肿了。

十四阿哥则在砰砰磕头:“皇阿玛,此番额娘确实欠了些考量。可自清查内务府之后,乌雅氏本就不多显赫的门庭雪上加霜。额娘作为出嫁女,惦念一二也是情有可原吧?”

“您若不满,禁足也好,罚俸也罢。小惩大诫一下,让她不敢再犯也就是了。改儿子和四哥的玉牒,那不是摘她的心吗?”

啊?

小公主惊呆:[这这这,梦想照进现实?有一句皇玛法威武超级想讲欸!毕竟抛开历史上种种骚操作不谈,就是现在,亲玛嬷也很擅长给阿玛添堵啊。]

[现在改了玉牒才是最最明智的决定,否则阿玛千辛万苦终于走上成功之路。她一句钦命吾子克承大统,实非吾梦想之所期,阿玛这皇位正统性不就又要被质疑了?]

十四阿哥微顿,四阿哥更是闭了闭眼。

哥俩沉默一对儿。

连太后娘娘都抚了抚额:早知道这大热闹是这样的热闹,八抬大轿请她她都不来!

现在好了,好奇心要害死猫了。

接下来不用剧本,太后娘娘都知道该怎么演,演什么角了。

康熙见他们祖孙三个联袂而来,赶紧上前行礼:“儿子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怎么过来了?”

那在他面前,太后娘娘可坦诚了:“老十四身边的奴才说德妃有难,请老四速来。他们父女两个急得跟火燎腚似的,哀家不放心,便也过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