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楚国隐士
第八章 朱元璋:这个胡惟庸,咱看不懂了
第八章朱元璋:这个胡惟庸,咱看不懂了
应天府禁宫,居中的勤政殿里,洪武皇帝朱元璋正一脸肃容的埋头翻看着手里的奏折。
而如同他手里一样的奏折,在御案上还有一大堆。
可朱元璋却视若无睹,一手奏折、一手朱笔,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时不时的在奏折上画上一笔或者狠狠一划然后丢到一旁。
而在御案的对面,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此时正眼观鼻鼻观心的垂首站在那儿,半点动静都没有。
若不是眼睛偶尔眨几下,旁人怕都会以为这是个雕塑。
毛骧站在这里已经很久了,甚至他这会儿双腿都有些没知觉了。
可他仍旧一声不吭仿若真的就是一个雕塑一般站着。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看似在外间威风八面,可他心里清楚,他不过是朱皇帝的一介家奴而已。
他不属于文武百官,只对皇帝负责,自然也就更加清楚朱元璋这位雄主的性格。
说好听点叫智珠在握,说不好听的则是刚愎自用。
在他面前,只要做好你该做的,那便行了,其他的,不看、不听、不问。
不然,任你如何威风八面,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又不知过去了多久,甚至久到毛骧站在那儿都有些恍惚了,才听到朱元璋貌似随意的吩咐道。
“赐座!”
毛骧本能的一激灵,条件反射般的拱手:“谢陛下!”
哪怕这会儿他双腿都已经麻木了,跟针刺一样疼。
可面对宋利搬来的墩子,他仍旧只敢虚坐半個屁股,上身更是挺得笔直,半点不敢怠慢。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色,嘴里却轻描淡写的问道:“这几天,李家,挺热闹吧!”
李家?!
指的自然就是最近声势逼人韩国公李善长那个李家。
“回陛下,韩国公府内的探子来报,近日府上宾客盈门、门庭若市。”
“自早朝之后开始一直到晚间宵禁,韩国公府门前人流如织从不停歇。”
“详细进出名单在此,请陛下审阅!”
毛骧毫不犹豫的自怀中掏出一沓厚厚的纸张,恭恭敬敬的双手递给了一旁的宋利。
宋利接过以后,行云流水一般弯腰送到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对于毛骧能随手拿出这份名单没有半点惊奇。
甚至可以说,如果毛骧如果拿不出这份名单,那今天毛骧逃不过一顿板子。
作为他力主建立起来的情报机构,看似职责是侦缉天下,可实际上针对的就是文武百官。
无论是在应天府的一众京官,还是撒出去的封疆大吏,均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
于内,府上有锦衣卫七弯八拐埋进去的探子;
于外,还有锦衣卫乔装打扮的番子监视着一举一动。
可以说,整个大明所有的官员,但凡有什么动静都能第一时间送到毛骧这里,而经过毛骧整理过后转呈朱元璋这位皇帝。
翻看着手里的名单,朱元璋越翻越快,到最后直接往御案上一拍,脸上已经是冰霜满面了。
“威风啊!”
“真是威风!”
“瞧瞧这帮人,多机灵!”
“一个个嘴里跟咱喊着文人风骨,可拍李善长马屁的时候,可半点不见风骨了!”
.............
毛骧原本以为今上看到这份名单,会对李善长破口大骂的。
毕竟如此光明正大的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大肆结交群臣,颇有些嚣张跋扈的意思了。
可没想到今上半点没说李善长,反而却冲着那些媚上的中低层官员而去了。
他哪里知道,在朱元璋眼里,李善长自从撺掇着一群人把自己抬到丞相位上时,那在他眼里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无非是看什么时候把铡刀落下去而已。
所以他才会觉着那帮子中低层官员格外的碍眼。
这大明朝是咱朱重八打下来的,是咱老朱家的。
咱选个长工头子出来而已,你们明明是咱老朱家的长工,不老老实实地替咱老朱家卖力干活,反倒是一门心思去巴结那长工头子,你们想干啥?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马皇后尚未过世,朱标、朱雄英父子俩未死,他还没进化成那个眉头一皱便屠刀高举的朱皇帝。
所以,这帮子官员们,算是暂时逃过了一劫,只是将来会不会被老朱清算,那就不知道了。
深吸了口气后,老朱看着毛骧沉声问道:
“胡惟庸呢?最近干啥呢?真只是在养病?”
毛骧脸色有些怪异的犹豫了下,然后自怀里再次掏出一份压根没几张纸的奏报,转呈给了宋利。
“陛下,胡学士最近性情大变。”
“每日里不是在后院池塘里钓鱼,便是与一众姬妾饮酒奏乐厮混。”
“时不时的倒是请了几个御医把把脉,调养下身体,可除此之外紧闭府门没跟任何人联系!”
朱元璋听到这,猛然间抬起头,一双虎目寒光四溢的直视毛骧厉声问道。
“没跟任何人联系?”
毛骧闻言赶忙站起来拱手躬身答道:“内有探子监视,外有番子盯着,臣敢确认,胡学士确未与任何人接触。”
“刚刚呈上去奏报上记录的名单都是近日来想要拜访胡学士而吃了闭门羹的。”
“臣拿人头担保,除了几位御医,胡府绝无他人出入!”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皱得愈发厉害了。
胡惟庸这厮,这是转了性了?
还是真的一遭蒙难以后,勘破红尘了?
不然的话,之前权倾朝野、权势滔天的丞相,如今居然真就这么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最要紧的是,按照文臣之间的规矩,于丞相这等位子按理来说得三辞才会批准,也是君臣之间的一种潜规则。
这样便显得君王对臣子的看重。
可自己仅仅第一封乞骸骨的折子上来,就直接去了他的丞相位,他真就这么甘心?
这厮,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呢?
这里边,到底藏着什么算计?
娘的,看不懂啊!
胡惟庸什么时候,学起刘伯温来了?
最关键的是,胡惟庸刚刚大病一场,又丢掉了宰相官职,如今深入简出好像确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元璋也挑不出毛病来。
这个胡惟庸,倒是让他有些琢磨不透了。
应天府禁宫,居中的勤政殿里,洪武皇帝朱元璋正一脸肃容的埋头翻看着手里的奏折。
而如同他手里一样的奏折,在御案上还有一大堆。
可朱元璋却视若无睹,一手奏折、一手朱笔,有条不紊的处理着,时不时的在奏折上画上一笔或者狠狠一划然后丢到一旁。
而在御案的对面,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此时正眼观鼻鼻观心的垂首站在那儿,半点动静都没有。
若不是眼睛偶尔眨几下,旁人怕都会以为这是个雕塑。
毛骧站在这里已经很久了,甚至他这会儿双腿都有些没知觉了。
可他仍旧一声不吭仿若真的就是一个雕塑一般站着。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看似在外间威风八面,可他心里清楚,他不过是朱皇帝的一介家奴而已。
他不属于文武百官,只对皇帝负责,自然也就更加清楚朱元璋这位雄主的性格。
说好听点叫智珠在握,说不好听的则是刚愎自用。
在他面前,只要做好你该做的,那便行了,其他的,不看、不听、不问。
不然,任你如何威风八面,一夜之间变成阶下囚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又不知过去了多久,甚至久到毛骧站在那儿都有些恍惚了,才听到朱元璋貌似随意的吩咐道。
“赐座!”
毛骧本能的一激灵,条件反射般的拱手:“谢陛下!”
哪怕这会儿他双腿都已经麻木了,跟针刺一样疼。
可面对宋利搬来的墩子,他仍旧只敢虚坐半個屁股,上身更是挺得笔直,半点不敢怠慢。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色,嘴里却轻描淡写的问道:“这几天,李家,挺热闹吧!”
李家?!
指的自然就是最近声势逼人韩国公李善长那个李家。
“回陛下,韩国公府内的探子来报,近日府上宾客盈门、门庭若市。”
“自早朝之后开始一直到晚间宵禁,韩国公府门前人流如织从不停歇。”
“详细进出名单在此,请陛下审阅!”
毛骧毫不犹豫的自怀中掏出一沓厚厚的纸张,恭恭敬敬的双手递给了一旁的宋利。
宋利接过以后,行云流水一般弯腰送到了朱元璋手里。
老朱对于毛骧能随手拿出这份名单没有半点惊奇。
甚至可以说,如果毛骧如果拿不出这份名单,那今天毛骧逃不过一顿板子。
作为他力主建立起来的情报机构,看似职责是侦缉天下,可实际上针对的就是文武百官。
无论是在应天府的一众京官,还是撒出去的封疆大吏,均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
于内,府上有锦衣卫七弯八拐埋进去的探子;
于外,还有锦衣卫乔装打扮的番子监视着一举一动。
可以说,整个大明所有的官员,但凡有什么动静都能第一时间送到毛骧这里,而经过毛骧整理过后转呈朱元璋这位皇帝。
翻看着手里的名单,朱元璋越翻越快,到最后直接往御案上一拍,脸上已经是冰霜满面了。
“威风啊!”
“真是威风!”
“瞧瞧这帮人,多机灵!”
“一个个嘴里跟咱喊着文人风骨,可拍李善长马屁的时候,可半点不见风骨了!”
.............
毛骧原本以为今上看到这份名单,会对李善长破口大骂的。
毕竟如此光明正大的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大肆结交群臣,颇有些嚣张跋扈的意思了。
可没想到今上半点没说李善长,反而却冲着那些媚上的中低层官员而去了。
他哪里知道,在朱元璋眼里,李善长自从撺掇着一群人把自己抬到丞相位上时,那在他眼里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无非是看什么时候把铡刀落下去而已。
所以他才会觉着那帮子中低层官员格外的碍眼。
这大明朝是咱朱重八打下来的,是咱老朱家的。
咱选个长工头子出来而已,你们明明是咱老朱家的长工,不老老实实地替咱老朱家卖力干活,反倒是一门心思去巴结那长工头子,你们想干啥?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马皇后尚未过世,朱标、朱雄英父子俩未死,他还没进化成那个眉头一皱便屠刀高举的朱皇帝。
所以,这帮子官员们,算是暂时逃过了一劫,只是将来会不会被老朱清算,那就不知道了。
深吸了口气后,老朱看着毛骧沉声问道:
“胡惟庸呢?最近干啥呢?真只是在养病?”
毛骧脸色有些怪异的犹豫了下,然后自怀里再次掏出一份压根没几张纸的奏报,转呈给了宋利。
“陛下,胡学士最近性情大变。”
“每日里不是在后院池塘里钓鱼,便是与一众姬妾饮酒奏乐厮混。”
“时不时的倒是请了几个御医把把脉,调养下身体,可除此之外紧闭府门没跟任何人联系!”
朱元璋听到这,猛然间抬起头,一双虎目寒光四溢的直视毛骧厉声问道。
“没跟任何人联系?”
毛骧闻言赶忙站起来拱手躬身答道:“内有探子监视,外有番子盯着,臣敢确认,胡学士确未与任何人接触。”
“刚刚呈上去奏报上记录的名单都是近日来想要拜访胡学士而吃了闭门羹的。”
“臣拿人头担保,除了几位御医,胡府绝无他人出入!”
朱元璋听到这话,眉头皱得愈发厉害了。
胡惟庸这厮,这是转了性了?
还是真的一遭蒙难以后,勘破红尘了?
不然的话,之前权倾朝野、权势滔天的丞相,如今居然真就这么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最要紧的是,按照文臣之间的规矩,于丞相这等位子按理来说得三辞才会批准,也是君臣之间的一种潜规则。
这样便显得君王对臣子的看重。
可自己仅仅第一封乞骸骨的折子上来,就直接去了他的丞相位,他真就这么甘心?
这厮,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呢?
这里边,到底藏着什么算计?
娘的,看不懂啊!
胡惟庸什么时候,学起刘伯温来了?
最关键的是,胡惟庸刚刚大病一场,又丢掉了宰相官职,如今深入简出好像确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元璋也挑不出毛病来。
这个胡惟庸,倒是让他有些琢磨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