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余鸣海原本想派情报科的万成或者行动科的何山作为助手,协同贺远去执行任务,结果引来代力的不满。
代力把重庆站派出的名单拿给他看,重庆站出的两个人是情报处的猎鹰和行动处处长冯月甫。
这算是军统重庆站最重量级的人物了,余鸣海没办法,只好决定让贺远和赵凤婵去。
安幼贞电讯技术一把抓,又有极强的行动能力,算得上镇站之宝,余鸣海舍不得让她出去冒险,赵凤婵虽然暗中向自己投诚,但毕竟是cc系的人,在站里没势力,影响小,说得难听点,出了事也不心疼。
“赵科长!你年纪轻,又会化妆,和贺科长是绝妙的搭配,行动上以他为主,相信你能做好辅助工作。等你们成功归来,我一定以本站的名义为你们请功。”
赵凤婵无奈,只好答应下来。也就是搭档者是贺远,她觉得还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换个其他人搭档,她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想不到计划没有变化快,二人刚刚准备好行装,即将出发之时,又有新命令下来了。
“计划有变,北平站由蓝子春暂时代理站长职务,天津站由汪文暂时代理站长职务,你们俩目的地改变,去上海,整肃濒临覆灭的上海站。现在回去准备一下,晚上有车送你们去重庆,代局长会亲自给你们下达命令,然后直接出发。”
余鸣海严肃地对贺远和赵凤婵转达命令。
“上海站濒临覆灭?那......重庆站的人,他们还去不去越南?”赵凤婵脱口问道。上海局势错综复杂,比平津更深,她更加不想去了。
余鸣海皱起眉头:“刺杀汪精卫是首要任务,这个命令可不会变,赵科长,不要有负担,我死国生,我死......”
说到一半,余鸣海戛然而止,心想我何必把抗战的使命强加在一个正常反应的女人身上,摇了摇头,转身走开。
他回到办公室,拿出上次贺远从靳荣茂那里敲诈来的一尊白玉美人雕像,爱抚不止,总算暂时找到新的精神寄托。
贺远听到新命令,也是愣了半晌,立刻联系老罗,要和东方接头。
中午,两人在奉贤宾馆餐厅碰面。
“临时决定你们要去上海?这可是新情报,我回去就要上报。”马静雯喝了口咖啡,低声道,“不过上级的指示应该不会变了。”
马静雯见四周没人注意,拿出纸笔,把上级电报稿直接写给他看:
为国大义,竭力相助,两党嫌隙,忽略不计。
另有一行小字:可伺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联络。
贺远早就拿出一根香烟,扫了一眼纸条后,点燃香烟,把纸条一起烧掉,按碎纸灰:“上海地下党的联络方式是什么?”
“不知道。你去重庆前,打电话给我。”马静雯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回去联系上级。
晚上,贺远和赵凤婵坐上一辆吉普车,直奔重庆。
三百来公里的路,足足折腾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晨到达重庆时,贺远骨头都快散了架。
赵凤婵自己在后座,躺着睡了半宿,看上去倒比他还精神些。
吉普车是警备司令部的牌子,通行无阻,直接开进了军统局的大院。
贺远心潮激荡,就要与传说中的特务巨头见面了。
此时代力的大名,在全世界特务界也是广为人知。
美国杂志曾把他形容为掌握滔天权力的“亚洲神秘人物”。
代力有几大习惯,不抽烟,不喝茶,不拍照,不见外人。
据说他是为了无限趋近于常光头,才刻意不抽烟不喝茶的。
因为常光头极其厌恶香烟的味道,为了提倡所谓“新生活运动”又特意立誓不喝咖啡不喝茶,只喝白开水。
代力确实一直拍光头的马屁,但这两个习惯是不是刻意逢迎还很难说,不过不拍照和不轻易见外人这两个习惯,却完全是为了自己安全考虑。
所以才有美国记者的神秘人物之说。
日谍吃了军统的亏,曾想直接“斩首”代力,以绝后患,结果制定计划时,竟连一张想作为参考的普通照片都找不到,只得无奈作罢。
局长办公室外,秘书让二人稍等,进去通报。
赵凤婵紧张之余,却也很兴奋,自己刚刚倒向军统,立刻能得到军统最高人物的接见,看来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片刻,秘书领着两人进了局长办公室。
代力的办公室不大,装修也极尽简单,甚至没有余鸣海的站长办公室豪华,看上去朴素极了。
但这只是作秀而已,他个人的财富是余鸣海几十倍都不止,后来追求影星胡蝶的时候,一掷十几万大洋也不当回事。
“报告局长!成都站行动科贺远,赵凤婵奉命报到!”
贺远和赵凤婵一进办公室,立刻敬礼报到。
代力起身和他们一一握手,显得很是亲切。
贺远见他大脑门,金鱼眼,蒜头鼻子,两腮凸起,相貌算是比较难看的那种。
不过据说很多女人对这种相貌有不同见解,她们认为这种相貌的人有男子气,某些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强。
所以代力一生桃花运极盛,据说红颜知己有数十人之多。
“贺远!你和陈恭澍北平一战,让华北无数汉奸闻风丧胆;赵科长,你的化妆和变音技巧,我也听说过。二位坐吧,不要客气。”
代力和二人闲聊几句,拿过几份情报来:“原计划请你们去平津暂时接任陈恭澍的职位,现在看来要变一变了,李士群和丁默邨仗着对党国的了解,肆虐上海滩,可惜我上海站无数英雄义士,几乎被二贼一网打尽......”
代力悲愤之意溢于言表,把情报递给二人翻阅。
只见情报上印着特级绝密字样,说明这是只有余鸣海及以上级别才能看到的文件。
贺远仔细看了看,原来汪精卫此时出逃投敌,不是偶然的事,而是因缘际会,历史走到了这个节点。
而决定这个节点的几位重要人物,却无一例外都是原本出自红党的几位关键人物。
如果黄埔出身占据国党大半天下,那么红党出身的人才就占据了华夏大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