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祖之一境,社稷之功!

  “这、这、这是神迹......?”

  众人目光投去,只觉天旋地转,再回神。

  仿若重生于诗中精神世界。

  被遮天蔽日的泰山分割而成的清晨黄昏,倾泻九天之水下垂的水云双瀑、于雾海千里绵延的座座群峰......

  这样震撼又离奇的诗词之界“遨游”发生在大夏的角角落落。

  无论是陆离还是大夏史书有名的先贤。

  只要诗词之意达传世之境,且是诗词人的亲笔出世首书,皆因“灵均”二字而悸动齐震!

  “余曰灵均......嗯?”

  罗城屈祠广场,仲师猛然抬头遥望东方。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震撼回首,道。

  “祖境......传说中的祖境真的存在吗......?”

  “您说的祖境是什么?”李言之闻言虎躯猛然一震,多年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很牛逼!

  不只是他。

  华英雄和解千山、周末、王玉珏、吕诗涵都带着心中疑惑,齐齐把目光和镜头对准仲师。

  “传言天下万道都有“祖”之一境,如仓颉仓圣创造我大夏象形文字......

  于我大夏文明传承有社稷之功,无论后世文字如何改良变化,都不可抹去他“祖”之称号!”

  仲师微微拱手向天,敬重自语道。

  “那和殿堂......不对......和陆师的半步神境比起来哪个更厉害一些呢?”

  王玉珏双眼闪烁着小星星,俨然一副探听到绝密档案的八卦模样。

  “如今看来两境各有千秋,不可同比。”

  仲师沉默数息后,用普通人可以听得懂的意思又解释道。https:/

  “神境是将某一领域苦学感悟到极致,纵观浩瀚史书也难寻几人......”

  “而祖境是于某一领域有不可或缺的影响、甚至创造开辟出文明薪火传承的生路!”

  “祖境犹如秦皇奠我大夏千年基业,神境犹如太宗武帝开我大夏百年鼎盛!”

  “祖境之功神境难追,神境之极祖境难比!”

  众人相视看去,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撼。

  这番详细类比要是别人说出来,他们肯定会对此嗤之以鼻,你说有什么祖境就有祖境啊。

  可问题是所言者是仲儒仲青,不说自身经天纬地圣人之功和才华。

  单论年纪也没几个人可以超过他老人家。

  对方能这般讲,肯定不是信口开河!

  “那陆先生触到了祖境门槛?”李言之小心翼翼凑到前来,心中期许着帝博光明未来。

  陆师展馆可就在帝博,而且对方行书和古乐双双半步神境,要是还有这个同样牛逼的祖境。

  帝博以后就是想低调都低调不了一点。

  “我也只是从师门和史料所知一二,具体情况不敢妄下定论......”

  仲师摇头,他同样想佐证自己心中所想。

  诗词若祖怎么着也不会是陆离,毕竟右碑十篇诗文明晃晃闪烁在眼前。

  风格迥异独特和陆离剑下所刻相差无几。

  可他不是祖境的话......

  仲师念此又下意识看了眼东方,那是陆离来时的路,庐山、金顶、瑶里都在那个方位。

  他的文心也因几地而动,又是为何?

  李言之、王玉珏、吕诗涵这些陆离头等死忠粉闻言眼里有淡淡的失望之色。

  他们巴不得陆离干翻整部人文史书!

  “祖不祖境想那么多干嘛,帅就完事了!”

  李天反倒是众人当中最豁达一个。

  他和表姐许幼言算是看着陆离从淄市那个无忧无虑的探店少年。

  到如今罗城百万人瞩目敬仰的天之骄子。

  一路走来。

  这么多虚名就算是离哥儿也会累吧......

  “要是能让我帮离哥儿分担一二就好了!”

  李天想着想着嘴角就流下了哈喇子,仿佛那个剑走龙蛇的翩翩白衣此刻变成了他。

  “呵呵......”仲师目露欣赏瞧了眼李天,看似没皮没脸,其实没皮没脸。

  就在这时,李言之手机提示音接连响起。

  扫过屏幕,无数汇报信息汇成一句。

  【帝博所有传世诗作藏品齐震,尽现诗中精神世界!】

  罗城文旅周末同样如此。

  新加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聊中,弹送不停。

  【泰山之巅,陆先生刻碑《望岳》震动,惊现诗中世界,至少引万人围观!】

  【庐山景区陆先生留笔处荧光闪耀,惊现诗中世界,数万游客围观可见!】

  【......】

  两人神色怔怔如遭雷击,久久不能回神。

  而同样的信息已经在网上各平台爆炸,大多都是各地游客、围观者发布。

  面对顷刻间席卷全网的热点怪事,不少人都是嗤之以鼻表示怀疑。

  除非他们亲眼看到。

  不然没人会相信有这么离奇一幕发生。

  可随着愈来愈的人加入讨论。

  证明哪里博物馆就能看到,庐、泰等陆离留笔处也能看到......

  甚至还有几个有名的私人诗词收藏家,又惊又喜在围脖发文自己藏品显露异象。

  这些私人收藏家要不就是有名企业家,要不就是教育界和文坛大佬,身份非富即贵。

  网络质疑声在他们参与下越来越小。

  甚至一大批吃瓜群众临阵倒戈,偷偷前往网上爆出的距离他们最近地点。

  只为亲眼目睹千百年间,那些谱写传世诗篇的诗人眼中之景和心中所想。

  半晌。

  李言之深吸一口气,看了眼那个正在石碑书剑快意的少年,而后深吸一口气向仲师道。

  “关于祖境最直接的判断是什么?”

  话音落下。

  周末和众人连忙心分二用竖起耳朵,祖境于一道的影响和神奇之处,他们才被仲师科普过。

  直播间有幸体验到诗中精神世界的网友,此刻也都瞪大了眼睛。

  他们绝对比李言之更想知道这个答案。

  叮玲、叮玲......

  不远处陆离剑石相交之声竟也毫无违和的融入进祭乐九歌当中。

  汨罗江岸,千人小阁绵延不断,夫子故事声势浩大终于在世人面前拉开序幕。

  仲师沉思良久在万众侧耳中声音沙哑道。

  “若有祖临世、则该道共震!”

  “......”

  ps:好消息,和妹儿旅游回来了,坏消息,玩时候太高兴把门牙磕断了,本意这章写诗词正文相关,但好几天没有码字,续写上章找找行文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