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50
邵维朝后一靠,这有什么不敢的?不过是看老孙敢不敢播罢了。找到好的素材,不敢播总不是我的问题吧?
她打量了这个实习生一眼:个高肤白,条顺盘靓,至少也是中上之姿吧!关键是脸小,头肩比绝了,上镜好看。
再看衣裳,简单的好像满大街的姑娘都在穿一样,但其实这可都是品牌服饰,价格不算特别贵吧,也属于大众消费不起的。就脚上那双简单的小白鞋,没个七八百是买不来的。
身上的香味不是洗发水或是面霜、擦脸油的味道,像是很高级的草木香型的香水。手腕上一款手表,偏运动款,看不出什么牌子的,没怎么见过。
不过随身背着的包她真的认识,三千五上下,自己都没舍得买。
她就问说:“小林,就是咱们S市的人吧?怎么来的?路上还顺利?”
桐桐:“……”这是盘道?她点头,“对!本地的。也不算是远!”
“别人放假都在玩,你这出来干这个……外面可热了,受得了吗?别半天没下来,就又不想干了。”
“那不能!”桐桐站到边上,“我在学校周末也兼职,我们大部分都在外面兼职。要不是家里非叫我回来,我们就在外面主持商业活动了。在B京,一场商务活动下来,一千七八,要是连着大会议,三五天,小一万就挣出来了。”
“真的呀!”邵维心说,那人家这衣裳包包应该就是她自己赚钱买的。不过这么些个钱都不去挣,家里的条件本身也不差,“行!能坚持干就行。”
说着,指了指凳子,“坐!都坐。”
几个人才坐了,邵维觉得这个素材关注度绝对高:“女性关注,这是肯定的!男性呢……哼!他们的关注度会更好!也许各个都不是好东西,但各个又会窥探……我觉得能搞。”
说着就看摄像:“老赵,你说呢?”
老赵:“……”我说?我说啥呀?“这玩意扛着个摄像机,能拍到吗?这是需要申请器材的。就咱们现在这大设备,不行。”
邵维往本上一记,“器材的事是小事,我去借。咱们整个栏目没有,那就去台里借。台里要是没有,就去别的台里借,不是障碍。”
杨晓扶了扶眼镜:“这个能做成系列,也不是说每天都能碰上。只能说咱们积攒一段时间的,然后做成一系列的节目。但在这个积攒期间,至少一周内,咱们还是需要别的素材。要是素材不好,组长还是会骂的。”
稍微看向三个人:“对今天的新闻题材,有什么想法。”
说着就看杨晓:“你去热线组看一下,看提供的新闻线索还有哪些没有人跟。”
杨晓马上去了,一会子就拿了几页纸来,简单的记录着新闻线索。桐桐扫了一眼,什么楼下的狗晚上总叫,打搅了整栋楼的休息呀;什么哪个小区有蛇出没呀;哪个哪个老社区没有物业管理,卫生堪忧……
这种的新闻,记者能气到作用?
有狗扰民,请报警,查一查养狗的证件;夏天绿化好的小区有蛇,这是正常的事。一般没有毒蛇,就是菜花蛇,不进居民家,不会在大路上出没;老社区是企业倒闭后的,多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物业的问题那得业主解决……
邵维嘴上嘀嘀咕咕的抱怨:“这都什么线索?”毫无报道价值。
然后呢?
“今天我先去借设备,你们先去寻找新闻线索,保持与热线组的联系。遇到有价值的,给我打电话,我开车过去……”
杨晓应着,看桐桐:“你跟吗?”
“跟啊!”桐桐说着,就先一步:“我帮着拎东西。”
老赵和杨晓都表示不用,老赵怕设备出问题了,他得负责任;杨晓本身就是实习生,不敢欺负这种暑假能来这地方实习的小萌新。
于是,桐桐就是跟着。
采访车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外面喷绘着节目组的‘标识’。桐桐一瞧,就忙道:“我有驾照,也熟悉道路,我开车?”
杨晓把车钥匙给桐桐:“慢点,稳当最重要。”
“先去哪?”
杨晓想了想,“我其实想好两个方向,一个是生鲜市场的‘鬼影手’,一个是医院门口的虚假医疗宣传。”
桐桐把车发动了,看了看时间:“生鲜市场这个时候人少了,要想拿这个新闻,至少得在九点以前。这个点多是大爷大妈们,他们去的早,多有排队的情况。人一多,就有做手脚的机会。而且,不能扛着摄像机过去……”
杨晓‘嗯’了一声,“那就医院。得多跑几家医院,凡是三甲以上的医院都跑一边……”
“好!”桐桐马上规划路线,然后打开交通广播,哪个路段堵车,广播上会随时更新消息。
然后整整一天,桐桐都陪着跑这条新闻。杨晓采访,但全程是不露脸的。间隙的时候桐桐问杨晓,“要不要提前去联系一些医院的专家主任,对这些虚假的宣传做一个回应报道。”
但是专家不好约呀!专家号特别难挂,找人家得预约,随后可以看看邵姐有没有关系,反正自己肯定是找不到这样的人的。
桐桐:“……”医生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采访吧。
她没言语,只出去买了几瓶水拿进来,医院的大厅比较凉快,在这里还歇一歇。
杨晓喝了几口,想了想还是得叫邵姐知道,摸了电话打过去:“……姐,您看,今天应该就这一个素材了……您最后做个专家专访……”
那边邵维就炸了:“杨晓,你有没有脑子?那种虚假宣传正常人都不会上当,上当的都是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的……再说了,报道这个干嘛?地级市的电视台和县里的电视台,他们的广告收入主要途径是什么?要是没脑子,就多吃点核桃,长长脑子!”
然后把电话给挂了!
杨晓:“…………”她看着手机,咬着牙。然后摘了眼镜,被骂的出汗出的,留海都贴在额头上了。
桐桐看了看时间,扭头看老赵,人家护着他的设备,默默喝水,事不关己。
杨晓用衣角擦了眼镜片,又把眼镜给戴上,大踏步的往出走,看出来了,这位是有脾气没处发。
外面三十七度高温,车里热的跟个烤炉一样。
车在城里面跑是跑不起来的,也就没有风能吹进来。一瓶水灌进去,还是口干舌燥的。
桐桐看着前面就是路口,就又问了一句:“去哪?”咱也不知道人家的制作流程,也不知道以剩下的时间,到底能去哪不能去哪,因此,并不多话。
杨晓想了想就又道:“在附近找个学生补习班,采访一下接送学生的家长,看看补习办的安全设施到位不到位,消防各方面做的好不好……”
桐桐点头,想起路过的时候看到过的补习班招牌,打了方向盘就过去了,只两站路而已,这个补习班这个时间应该是在阴面,比较凉快,家长也愿意接受采访。
眼看都到了,桐桐看着去停车,结果杨晓的电话响了,是邵维:“在哪?什么素材?”
杨晓就说了,那边邵维又吼道:“杨晓,你出门带脑子了没有?安全措施的问题,消防的问题,这都是有相关部门主管的。你能不能先打个招呼,请人家协同完成这次采访。
你这猛的这么报道,不是给人添麻烦吗?懂不懂人情世故?就算是做新闻,你想做的有价值有意义,那也是请职能部门重视,这是目的!不是总憋着要去曝光谁!”
杨晓:“……”她只能问:“姐,今天再不交就来不及了。”
“这样……去孤儿院和敬老院,有人善心企业家在做慈善,你们开车过去,我从单位出发,尽快……”
杨晓:“……”孤儿院和敬老院在哪?远不远都不知道。
桐桐知道,马上就上路,避开车多的主要干道,好些路老赵都不知道:“……小林可以呀!路况这么熟悉。”
“还行!还行。”桐桐说着,越发不爱说话了。要么说,还是要实习接触呢,这里面有很多外行没有办法摸到的门槛。
行业里一定是有很多忌讳的,不入这个门真的是想不来的。
杨晓这样的实习生,怎么做都是错,太正常了。就像是这次的选题,但选无可选的时候,就选这种赞扬褒奖性质的,它的意义可能不在于收视率多高,而在于这样的正面宣扬之后,这些善心企业家会给这个栏目带来什么好处。
车子到的时候,邵维的车子已经到了。她妆容精致的从车上下来,拉着一张脸。
杨晓赶紧过去,递了话筒。
邵维只把车钥匙塞给杨晓,转身就走了。
杨晓从车上给拿了遮阳伞和水,又把钥匙塞给桐桐。
桐桐:“……”邵维并没有多等,车还在太阳下面呢。她上去给把车挪到阴凉的地方,这才下车,又去买了两箱子矿泉水,叫人家小卖部的人给送到车上。面包车上一箱,邵维车上一箱。
这种采访就没有看的必要了,她又买了些零食搁在小面包车上,今儿出来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这个职业……别人瞧着光鲜亮丽的,记者呢!其实内里啥样咱自己知道。
喝了水,借了人家的厕所用了用,那三人就出来了。
桐桐把车钥匙给邵维,又给把水拧开递过去,邵维借了,小口喝着,然后点着桐桐:“杨晓犯的这些错,你也记住。干这一行的,不是说不能曝光。
有良心的媒体人可以当,但是目的一定要搞清楚。发现情况,一定得通过有关部门……不要给自己捅娄子,也不要给节目组捅娄子,更不要给单位捅娄子,办事是要讲方式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