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小刚面馆

晚上十点左右,王刚把店门关上,通过后厨一条小楼梯,上了二楼的阁间。

小刚餐厅分上下二层,一楼做生意,二楼住人。

当初王父王母接儿子到魔都前,特意将阁间进行改装,分成三个小房间,两间卧室一间卫生间。

受限于面积,二楼的两间卧室很小,放一张一米五宽的床都费劲,只有一张一米二的小床。

王父王母节省了一辈子,家具都是二手市场淘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给王刚留下太多钱。

王刚今天整理父母遗物,只找到两张存折,钱加起来都没一万块。

当初为了盘下餐厅的店面,王父王母几乎花光所有积蓄,店里连个服务员都舍不得请,一直都是一家三口忙活。

本来王刚是准备把店卖掉,他一个人不可能身兼厨师,服务员,洗碗工,把一家小店经营下去。

不过朱喆的出现让他改变了主意。

小刚餐厅到底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也有一些忠实老客户,草草结束也不合适。

王刚决定继续经营餐厅,首先就要招工,这事也急不来,等明天在店门口贴个招工启示就行。

想到就做,王刚在家里翻了一圈,找出纸和笔,简短的写了张招聘启事,然后又拿一张新纸,把将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来。

首先,他要去银行把王父王母的存款取出来,王母以前提过,存折密码是他生日。

其次,店面的房产在王父名下,他需要去办继承过户,王父王母只有他一个儿子,这也好办。

第三,开店需要进货,王刚还需要联系王父以前的进货商,结清之前欠款,再采买食物和调料。

第四,修改餐厅以前的菜单。

小刚餐厅菜单多而杂,什么小炒,面条,炒饭,炒面,什么都做,王刚不喜欢这种风格,准备以后只卖单一产品。

今天的朱喆给王刚提了醒,把小刚餐厅改成小刚面馆,其实也挺不错。

上午的时候,王刚先去银行取出存款,然后又去房产管理局,办理继承过户手续,忙完一切回到店里,都快下午三点钟。

继承过户手续太麻烦,浪费他不少时间,期间他接到三个电话,都是看到招聘启事打过来询问的。

王刚把三人约到店里面试,很快就中意两人。

第一个人叫秦芮,四十多岁,农村出来打工的,以前在餐馆干过保洁,王刚觉得合适就直接留下当洗碗工兼清洁工,包吃不包住,一个月五千,不交社保。

第二个人叫杜晓佳,是交大学生,想找一份兼职赚生活费,王刚让她做收银员和服务员,算时薪,一个小时17元,同样包吃不包住,不交社保。

说实话,王刚开的条件不算差,薪水更在平均以上,两人没有多想就答应。

杜晓佳比较麻烦,因为还要上学的关系,工作时间只能是早上六点到八点,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有时候有课还不能来。

王刚想了想,就让她去学校打听一下,看有没有其他学生干兼职,介绍一个并干满三个月,奖励两百块钱。

杜晓佳一听有钱收,表现的倒是很积极,后来又介绍两个交大的贫困学生过来。

人员配齐后,王刚就把餐厅招牌改成“小刚面馆”,以后专一卖浇头面。

浇头面是南方的特色传统面点,顾名思义,就是浇上菜的面条。

一碗浇头面的精华就是上面的浇头。淡酱色的汤清澈见底,面洁白精细,几颗碧绿葱花点缀,加上香气袅袅,各式各样的浇头,让客人感受到江南风味小吃的精、雅、细、巧。

魔都有名的本帮浇头面馆不少,沪西老弄堂面馆的大肠面,富民面馆的红油辣肉浇头各具特色,王刚一一尝过,并且取长补短,利用自己轮回几个世界的厨艺,研究自己的特色面。

最后王刚决定以后“小刚面馆”主打熏鱼面和猪排面。

“小刚面馆”开业那天来的客人不少,大多是以前王父积攒下来的老顾客。

朱喆也跑过来光顾,还带来自己男朋友。

“小刚,来两碗阳春面,外加一份小排和熏鱼,另外放。”

朱喆挽着一个男人胳膊走进小刚面馆,正巧那时客人比较少,王刚亲自招待。

王刚看朱喆身边男人,长相斯斯文文,带着一副眼镜,看衣着打扮,应该不是什么有钱人。

“小刚,这是我男朋友陈祖法。”朱喆主动跟王刚介绍道。

“你好,我叫王刚,这家面馆的老板,很高兴认识你!”王刚看出朱喆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