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神话(劳教 上)
伊兰自从获秦始皇封为东园主章令之后,便欣然领命踏上了巡视全国的征程,肩负起监造水车以及农具的重任。
起初,就凭她这一个“女子之身”,那些匠人及工官们心中颇为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般繁重且重要的差事,怎会交付于一女子之手?不过,碍于伊兰乃是秦皇看重,以及赵高义妹这一层特殊身份,才勉强假以颜色,表面上维持着起码的尊重与顺从。
然而,伊兰可不是寻常女子。作为一个高度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掌握着超越时代的知识。
伊兰拿出全新的设计图,详细地解释每一处改进的原理和优势。工匠们将信将疑,但在伊兰的坚持下,决定按照新设计尝试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材料短缺的问题。伊兰凭借着丰富的知识,指导工匠们寻找替代材料,并且优化了制造工艺,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在制造水车时,伊兰亲自深入工坊,与工匠们一同劳作。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知识,巧妙地设计出更高效的传动装置。为了确保水车的稳定性,反复计算水车的重心和受力点,一次次修改设计方案。在安装调试阶段,她更是日夜坚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偏差。
当水车终于完工,投入使用的那一刻,其高效的运转和强大的灌溉能力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原本对伊兰心存偏见的匠人和工官们大为惊叹,开始对她的能力刮目相看。
而在农具的制造中,伊兰通过扫描农民劳作的姿态和动作,测算出农具使用中的不便之处。经过数次试验,便改良了锄头的形状,使其更贴合土地;优化了镰刀的刃口,让收割变得更加轻松快捷。
在后续农具的监造中,伊兰发明的新型的犁具,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顺便还改进了播种工具,使得播种更加均匀,节省了种子。
随着一个又一个难题被伊兰巧妙解决,那些曾经轻视她的匠人和工官们彻底折服,渐渐地对她心悦诚服,甘愿听从她的指挥调度。
伊兰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得水车和农具的制造得以顺利推进,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众人对女子能力的固有认知。她的事迹也慢慢传遍了全国。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百姓们都在传颂着她的事迹,已然成为了众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附带着,作为伊兰的‘义兄’,赵高的名声在民间居然越来越好了。
只可惜,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变数。秦始皇遭遇了刺杀,这一突发事件彻底弄坏了他的心情。原本可能赐与伊兰爵位的计划也因此被搁置。倘若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说不定伊兰真能成为秦朝有史以来第一个拥有爵位的“女人”。
……………
胶东郡。
胶东地处海滨,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背倚连绵的山脉,山峦起伏,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天然的屏障。面临广袤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蓝色海面与天际相接。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清澈的河水奔腾流淌,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河边水草丰茂,野花点缀其间。
即墨城始建于东周时期,由齐国大夫朱毛所建。该城以其地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是作为都一级的城市来建设的,其规模较大。南北长10华里,东西宽7华里。而一般县城的大小只有长宽1华里左右。古代对都、城、邑的大小有严格限定,不能任意建设,由此可见即墨城不是普通县城,而是大都市。
在战国时期,即墨已成为通都大邑,四方通达之衢,是经济中心城市,堪与国都临淄媲美。从齐国的临淄故城来看,其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南北九华里,东西七华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城郭;小城南北四华里,东西三华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
即墨城高大的城墙由坚固的砖石砌成,城墙上旌旗飘扬,城门雄伟壮观,每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城中街道宽敞整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一辆马车从城中驶出,半小时后,方停在了龙虎山铜工坊前。
整个铜工坊被百余兵卒严密看守着,四周还修筑起了高高的围墙,门禁森严,仿佛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阿大郑重地递上腰牌,兵卒仔细查验后才予以放行。
“走快一点!”
阿东几人押着张良走了进去。
众人首先进入的是住宅区,这里显然是供给铜官里的吏、卒以及众多刑徒居住的地方。
张良扫视了两眼,眉头一皱,这里的居住环境极为恶劣。被罚来做活的大多是犯了重罪的刑徒,他们满脸颓丧,毫无生气。简陋的屋舍拥挤而破旧,散发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在监工鞭笞的催促下,刑徒们才不情愿地从屋舍里缓缓走出,一个个没精打采,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冶炼区走去。
一行人朝着冶炼区迈进,还未靠近,一股呛鼻的味道便扑面而来,同时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灼热。远远望去,前方竖立着十多个椭圆形的炼炉,气势恢宏。不算炉下凸字形的夯土台,单单炉身就基本有一丈高。每座炼炉相隔五丈远,留出了足够的安全距离。
这会,一半的炼炉下边都火焰升腾,熊熊烈火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点燃。黑烟从上方滚滚冒出,把小半个铜官都笼罩在内,使得这片区域宛如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
张良一眼便看见在人群中间的那名女子。女子身材纤细,却又透着一股坚韧。皮肤白净,如羊脂白玉般细腻,在这满是烟尘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面容更是英武不凡,眉如剑,目若星,微微上扬的嘴角仿佛带着一种自信与坚毅,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数十个工匠、隶臣分别守在各自负责的炼炉周围,忙碌的身影如同不停旋转的齿轮。有人垫着脚尖站在垒起的高台上,高高举起箩筐,用力往炉里下矿料。有的人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的肌肤,推着简单的风囊,满头大汗地往炉中鼓风,每一次推动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工匠们则蹲在一旁,神情紧张地观察着火候,双眼紧紧盯着炉中的变化,心中默默计算着开炉时间,仿佛在进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高温在炉中肆虐,将里面的铜单质一点点冶炼出来。每当通红的铜块出炉,铜块滚落到炉前的大坑里,立刻有人迅速取水,用力泼浇其上,瞬间水气蒸腾,变成了茫茫白雾。张良知道,这些铜块再重新加热,灌入土范,就能制出一块块铜锭………
面容苍老的都料(大匠)拿起一块刚刚冶炼出来的铜块忐忑地送到伊兰面前,满脸愧疚地告罪道:“大人,因为这里龙虎山的铜矿含铜不高,所以往往需要很多矿石经过冶炼两三遍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黄铜!”
伊兰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仿佛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过了一会,点点头:“一步步来,先带我去看看矿石筛选的地方。”
“伊章令有办法?”都料以及一帮匠人惊喜地看着伊兰,眼中满是期待与兴奋。他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曙光,急切地渴望着伊兰能带来改变。
“嗯,先去看看!”伊兰微微颔首,语气沉稳,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仿佛一切难题在她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伊兰转过身,朝身后属官—敬,道:“一会,仔细看,有不懂的就问,所有的程序都必须严格记录下来,数据不得有差池!”
声音清脆,却充满了威严。
“诺!”敬恭敬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认真。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伊兰的严格要求是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都料几人在前面带路,阿大见小兰有事,也不敢打扰,推着张良跟了过去。几人的脚步声在这充满劳作之声的环境中显得有些微弱。
继续往里走了百余步后,迎面便是飞舞的粉末,如一场迷蒙的细雨扑面而来。张良下意识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发现已经进入了贮矿场。
数百名刑徒从山上挖出沾满泥土的铜矿石后,便又用牛、马等以筐运到流经山脚的水流处清洗。清澈的水流冲刷着矿石,清洗后的矿石顺着下坡路被送到贮矿场,或黄或绿的铜矿石在这里堆积如山。
蓬头跣足的赭衣刑徒在此劳作,他们大半的人被刮去了头发,剃光了胡子,那模样显得格外落魄。有的死刑犯脖子上还戴着木钳,耷拉着头,佝偻着腰,仿佛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这并不耽误他们在监工的鞭子下,努力干活。他们挥动着铁锤、石夯等工具,每一次的敲击都伴随着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整块的矿石在他们的奋力打击下,逐渐变为可以入炉的碎矿。
贮矿场的一角,是一排排的踏碓。不少灰头土脸,瘦骨嶙峋的刑徒,正抡起手中的石锤不断抬起又落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将已经砸开的矿石舂得更碎更细,为后续的冶炼工序做好准备。
“嗯,矿石还是太粗糙了,必须破碎和研磨,使矿石颗粒更加细小均匀,增加与燃料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才能提高反应效率。”
从框子里抓了一把矿沙,伊兰转头看向那些瘦骨嶙峋的刑徒,轻轻摇了摇头:“单靠人力累死都无用……拿帛布、毛笔过来!”
“诺!”
一旁的敬忙不迭地从随身布袋中掏出备好的帛布跟毛笔,并打开一盒墨汁。动作熟练而迅速,显然是对伊兰的吩咐早已习惯。
伊兰微微颔首,拿起毛笔,笔尖在墨汁中轻轻蘸取,随后便开始在帛布上写写画画起来。
“这是…水车?”
当伊兰画了一半时,看出雏形的都料皱起了眉头,眼中满是疑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帛布上的图案,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伊兰淡淡地点了点头:“对,只要此物造好,以后不需人手,也能自动运转,能省人力十倍!”
“这……这可能…吗?”
都料几人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惊讶和怀疑的神情。几人面面相觑,有些无语。
要不是之前伊兰展现出的非凡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这会他们恐怕会把她当成失心疯了。不需要人力,还能十倍于现在的工作量?这听起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承认,伊兰之前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也许她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办法。都料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带着一丝不安,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水车”究竟能否如伊兰所说,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在吩咐工匠去制作水车的间隙,伊兰带着阿大几人走进一间屋子。
屋内布置简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伊兰微微侧首,看向阿大:“我义兄现在如何了?”
阿大连忙躬身答道:“回大人,赵大人已经将刺客缉拿归案,此时正陪着陛下前往琅琊,不日即到。”
“琅琊…胶东。”
伊兰轻声呢喃着这两个地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目光转向张良,眼神中流露出些许好奇:“你就是张良?”
“正是!”
即便被束缚着双手,张良却依旧保持着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影响他的心境。然而,当他对视上伊兰的视线时,心中却猛地一突,仿佛被面前这个女子瞬间看穿了他的内心。
张良微微皱起眉头,努力保持着镇定,但心中却不禁涌起一丝不安。
“你先出去!”
伊兰微微抬了抬手,朝阿大挥了挥。语气果断而不容置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诺!”
阿大立刻恭敬地弯腰,缓缓退出了房间。随着房门轻轻关上,房间里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