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以工代赈
看到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他们傻愣愣的站着,张牧赶紧喊道:
“陛下,皇后娘娘,长乐公主,你们来都来了,怎么还能闲着?没看到灾民都等着吃饭吗?”
张牧喊完又冲灾民喊道: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看到了吧?我们大唐的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和长乐公主亲自前来给大家伙分粥。陛下都惦记你们,你们还担心什么?”
听到张牧这话,刚刚还饿的有气无力,跟半死似的灾民立马纷纷叫喊,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世民:“………………”
一个时辰后,等所有的灾民都吃上了饭,张牧和李世民也一人端一碗粥躲在路边滋啦滋啦的喝着。
一碗粥下肚,李世民打了一个饱嗝舒服的说道:
“舒服,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舒服的吃一顿饭了,以前怎么没发现喝粥这么舒服呢。”
“陛下,再来一碗?”
“正有此意。”
又一碗粥下肚,李世民冲张牧问道:
“小牧,你说这灾该怎么赈?江南道水灾,霜灾,关中道蝗灾,山东旱灾,哪哪都是灾,这么多灾民怎么赈?”
“陛下,这事你得到早朝上和文武百官商量。”
“屁,和那帮王八蛋能商量出什么来?一个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刚刚在早朝上,他们侃侃而谈,到了最后需要粮食了,一个两个都闭口不谈。赈灾需要粮食,对了,小牧,你在五侠镇一共收了多少粮食?”
“陛下,我虽然收了不少粮食,可是相对于这么多灾民,也是杯水车薪。不过陛下放心,我的粮食一文钱都不卖,全用来赈灾。”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拍着张牧的肩膀动容的说道:
“小牧,好样,你和那帮官员不一样。如果他们都能把家中的粮食拿出来,何愁灾民?我大唐,只有你是真心实意的对朕。只要朕有困难,你都是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一点,朕是清楚的。你放心,等明年,朕就将长乐公主嫁给你。”
“陛下,你别这么说。做事是对人的,如果你对我斤斤计较,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这么对你?其实我不说你也知道,我在攻打高昌时得了不少钱财,给你的那部分是高昌皇宫里的钱财。从高昌城中搜刮的钱财,我都扣下留着准备扩充虎贲军。陛下……………”
张牧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打断说道:
“小牧,不要说了,你的为人我信得过。如果你想要钱财,以你的本事,易如反掌,你不惜的贪腐。现在你跟朕说说这灾怎么赈?现在光光你五侠镇就有二十万灾民,整个长安地界至少有五十万。而且这数字还会增加,最后很可能达到一百万之多。这可是天文数字,天天光喝粥,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粮食。”
听到李世民这话,张牧陷入了沉思。
有史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灾情。各种赈灾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这其中最实用就是以工代赈。
想到这,张牧就冲李世民说道:
“陛下,以工代赈。”
李世民:“……………”
“以工代赈?什么意思?”
“以工代赈就是指州府投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让灾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而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听到这,李世民大为欢喜,立马继续问道:
“小牧,你仔细说说,这以工代赈怎么实施?”
“陛下,斗胆问一句,你是不是囤积了大量的军械,粮草用来准备攻打东突厥?”
李世民:“……………”
“东突厥屡次犯边,还羞辱过太上皇与朕,不灭东突厥,誓不罢休。”
“陛下,这就简单了,把准备攻打东突厥的粮草,钱财拿出来,咱们修路。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张牧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就打断说道:
“不行,攻打东突厥是朕毕生的愿望,绝不能放弃。”
张牧:“………………”
“陛下,你听我把话说完。我们把这些粮草,钱财拿出来修路,修长安到北边边境线的路,修水泥路。这样一来,不仅能通过修路改善以后运送粮草到边境线上的时间,通过灾民参加修路发放劳务报酬实现赈济。还能让长安地界的百姓不讨厌灾民,虽然灾民的到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可是如果能把他们搭桥修路,他们也能得实惠。”
李世民:“………………”
“小牧,你的意思是修路是为了以后攻打东突厥做准备?”
“不然呢?陛下,你是带兵之人,你可知道为何平日里粮草充足,一旦打仗就粮草不足?”
“这简单,平日里军队驻扎在地方,粮草地方供应。可是打仗不一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需要征调民夫不远千里的运送粮草,这一路人吃马喂的都是钱粮。一车粮食从地方运到前线,直接能被吃一半。万一遇到阴天下雨,道路难行时节,可能直接给吃完。当年刘邦起事,不就是因为这个吗?而且等他们返程,还要吃粮。这也就是说,战时吃的粮比平时多三倍。”
“陛下,这不就结了。我们修水泥路,水泥路知道吧?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种路。阴天下雨也不怕,平坦如晴日。等攻打东突厥时,运送粮草,岂不是容易的多?再一个,就算不修路,灾民没饭吃,陛下你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为了攻打东突厥,眼睁睁的看着灾民饿死?”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愣住了。
自从和张牧做生意,自己富裕起来,就没少为攻打东突厥做准备。
刚刚过去的渭水之盟可是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东突厥必须除去。
以前穷,没法子,只能忍气吞声。现在有钱啊,自己手下的一帮老将还没老透,必须一鼓作气拿下东突厥。
“小牧,如果朕把为攻打东突厥准备的钱粮拿出来交给你赈济灾民,你多长时间能把灾民安置好?”
张牧:“……………”
“一年,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可以把这些灾民安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