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李世民哭求
如今连刘文静都同意自己的想法,可见他的想法真真是有道理的。
“哈哈哈~~~”
“难得文静也同意孤的想法,既然如此,那孤就下令退兵了。”
“文静说的不错,要退兵就要早退,一旦让宋老生摸清我们的虚实就好了。”
裴寂悄悄看了一眼刘文静,脸上带着刻意虚假的笑容,心底对刘文静的警惕心迅速提升不少。
裴寂本就是善于揣摩上意之人,当初李渊被分派到太原这边来,坚守晋阳宫。
裴寂主动跟来太原就是因为他在观察天下各路门阀时,认为待在李渊这边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获。
果不其然,在帮助李世民一起逼迫李渊起义后,凭借自己与李渊的交情,很快就占据高位。
尤其是李渊与他来往颇深,对李渊的性格他更把握的十分精准,所以每每说的话,做的事情都能完美符合李渊的心意,使得李渊对他十分信任。
与他相反的是刘文静,刘文静与李世民来往极深,又总喜欢自作聪明,以诤臣自居,常常对李渊的做法说三道四,故而很不得李渊喜欢。
只是裴寂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刘文静竟然没有反对李渊退兵,是他看着自己受到李渊器重,所以故意改了性子还是说他解决不了大雨粮草短缺的问题,认为只有撤军一条路?
裴寂心中念头变化,不管如何,刘文静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要谨慎小心。
“不能退兵!”
正当李渊准备下令的时候,一声急匆匆的呵斥声传来,惹得李渊双眉皱起,神色不满。
李世民掀开帘子来到李渊面前,躬身行礼之后,语气急切:“父亲,不能退兵!”
李渊淡淡的看着他:“为什么不能退兵?”
李渊对李世民其实很器重,毕竟次子一向文韬武略,这些年帮了他不少忙。
但是再怎么器重,李渊也不喜欢一个常常与他对着干的儿子。
李世民并没有察觉到李渊的不满,他此时也顾不上李渊的不满,侃侃而谈,陈述自己的理由。
“父亲,我们从太原起兵,为的是推翻杨广暴政,打入关中,占据大兴城,进而号令天下,河东诸多义军愿意归顺、追随我们为的也是相信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如今不过是下大雨,遇到小小挫折,还未攻城,我们就选择撤退,那些追随我们的义军该怎么想?他们是否还愿意追随在我们身边?”
“请父亲大人三思啊!”
李世民躬身下拜,语气深沉,显然内心激动。
李渊蓦的冷笑,李世民的意思他会毁了李阀的大业呗,连刘文静都没有意见,这个儿子太多事了!“我商讨军中要事,你怎在外面偷听?”
李世民不可思议的抬头,看着眼神冷酷的李渊,一颗心缓缓沉了下去,值此关键时刻,李渊竟然考虑的是他偷听一事。
“父亲啊!”
“大军绝不能撤啊!”
“儿臣只是正巧路过,绝非故意偷听!”
李世民说着竟哭嚎起来,神色悲壮,这一下反倒让李渊脸色如霁风明月,怒气尽散,甚至还有些尴尬起来。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渊怎么样都不可能真的惩罚李世民。
眼看的李世民哭的凄惨无比,他无奈的道:“你还有什么理由呢?”
李世民赶忙说道:“父亲,眼下大军汇聚,除开我们自己的军队,大部分追随我们的人都是仰慕父亲的威名,如果我们发兵攻打霍邑,众志成城,必然可以获得胜利。”
“可是只要我们退兵,士气跌落,追随父亲的人将会认为父亲不是能成大事之辈,到时候他们必然四散逃走,各自谋划,大军溃散,宋老生乃是大隋老将,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旦尾随其后,追击父亲,我们必败无疑啊!”
李渊心中震动,刘文静和裴寂亦是神色凝重,李世民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并非没有可能,李阀如今虽然占据太原,可实力并不算强,一旦经历一场大败,一两年内恢复不过来,到时候只怕李阀再无争夺天下的机会。
刘文静拱手道:“大人,二公子说的有道理,我们必须想办法凑集粮草,强攻霍邑,眼下我们不能败!”
裴寂为了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故意反对刘文静,同样支持李世民的看法:“大人,还是不要退兵了。”
李渊心中已有决断,他叹了口气:“我也不想退兵,可眼下大雨连绵,粮草最多只够五天,宋老生坚守不出,我们该怎样击破霍邑,打下这一座坚城呢?”
李世民霍然抬首:“父亲,此事交给我,宋老生为人易怒,好大喜功,只要将他引出城池,必然可以将之击败!”
他语气铿锵,显然下定决心,不顾生死。
李渊为他的勇气感动,慨然说道:“好!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世民,李阀的未来就在你身上了!”
“是!”
李世民起身退下,他带了三五心腹,冒雨来到霍邑城下,手持马鞭,指指点点,言谈间神色轻松,仿佛随手就能攻破霍邑。
宋老生得到城头将士的汇报,惊讶不已,赶来城墙上,看到李世民,心中惊讶,尤其是李世民靠近箭矢射程之内,若有神射手,未必不能将李世民一箭射杀。
李世民待了大约一炷香功夫,便离开了。
宋老生易怒不假,但他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李世民随便一现身,就能引得他出城。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李世民不断环绕霍邑,查探霍邑的布防,他如入无人之地的举动逐渐激怒宋老生,尤其是经过这四天的确认,李世民身边的确没有带着大军,使宋老生的警惕心渐渐没有了。
等到第五天,雨势稍稍停下,宋老生又见李世民策马疾驰来到霍邑城下,堂而皇之的布兵,他终于被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