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让他们去辽东

朱由检听后,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而是又对吏部尚书周应秋道:“吏部是什么意见?”

“臣赞同首辅的建议,由群臣廷推。”

对他周应秋来说,谁担任警察部尚书,对他的影响都不大。

他犯不上去得罪人。

见两人都这么说,朱由检点头道:“好,那就廷推人选吧,捎带着连左右侍郎,也都选出来,等人选确定下来,由吏部和内阁报于朕知。”

“臣等遵旨。”

既然是廷推,那一时半会儿就结束不了,朱由检也没留在这里看他们吵架的兴趣,起身就离开了皇极殿。

回到乾清宫,刚刚换上常服,朱由检猛地想起阿敏来,转头对方正化问道:“那个阿敏离京了吗?”

“回皇爷,阿敏他们一行已经离开京城,只是在离开的时候,在大榷场那边,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以及铁器、布匹等物。”

方正化赶紧回道。

朱由检闻言,冷笑一声道:“这阿敏还是有些贼心不死呐。”

“皇爷是说这阿敏要复叛?”

“哼!建奴何曾有过信义?朕看这阿敏就是和当初的舒尔哈齐一样,妄图借助大明的力量,达到其自立的目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忽的想起后世关于阿敏的史书记载。

“传旨铁山的崔呈秀,告诉他,不要总想着他那点生意,替朕守好义州,小心这个阿敏。”

朱由检神情严肃的,对方正化吩咐了一句。

方正化的神情一凛,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皇爷是担心那阿敏会侵犯朝鲜?”

“如果真的是这样,何不下旨辽东的袁阁老,将阿敏这伙建奴尽数剿灭呢?”

朱由检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道:“我大明是天朝上邦,阿敏带领镶蓝旗归顺我大明,如果我大明无罪而诛,那藩国将怎么看待我们?”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顿了顿,又补充道:“至少现在,还不能让诸番邦和大明离心离德。”

“臣明白了。”

方正化听完朱由检的讲解后,也清楚了这里面的关窍。

朱由检眼睛微眯,开口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

“以你自己的名义,给袁可立和怀宁侯写一封书信,提醒他们小心阿敏和他的镶蓝旗。”

“如果对方想要有什么动作的话,要立即将之镇压。”

方正化也知道,之所以是让自己以私人的名义写这封信,就是为了保密。

不能给人一种,是大明在设计阿敏和镶蓝旗的感觉。

再说阿敏这边,就像方正化调查的那样,在离开大明京城的时候,他用自己带来的所有辽东特产,全部换成了粮食和布匹等物。

而之所以换成这些东西,也是为了他接下来的谋划。

虽是过了年,但北方的温度依旧很低。

迎着有些凛冽的北风。

阿敏紧了紧自己的衣领,对身边礼部派来的一名员外郎问道:“霍少勋,我们是走辽西,还是去登莱走水路?”

霍启祯脖颈间围着一个厚重的狐裘围脖,正好挡住了口鼻,闻言,有些瓮声瓮气道:“阿敏佥事,你们来的时候,不就是经海路进入登莱,再从登莱进京的吗?”

“相比途径辽西的千里跋涉,自然是走海路更近,也更方便。”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登莱到辽东的海面会不会结冰。”

说到这里的时候,霍启祯的脸上也浮出一丝愁容。

这大冬天的,还要和这些建奴去辽东那苦寒之地,定是少卿那狗东西在报复老子。

阿敏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

与此同时。

陕西,西安府,巡抚衙门。

身形明显有些消瘦的洪承畴,正坐在首位上,满脸含笑对正堂内一众陕西文武说道:“至此,陕西的民乱总算是平息下来,诸位这两年也都辛苦了,本官自会上书朝廷和陛下,为尔等表功。”

“抚台言重了,陕西民乱得以平息都是圣上的高瞻远瞩,以及抚台的运筹帷幄,我等只是做了一些分内之事罢了。”

陕西左布政使张耀采,听到洪承畴这么说,也是满脸堆笑,赶紧起身自谦。

洪承畴微微颔首,抚摸着颌下短须,面色一肃,继续道:“为祸陕西三年的王二,现已授首,其余参与谋反之人,包括王嘉胤,诸位以为当如何处置?”

延绥总兵侯世禄第一个站出来,对洪承畴拱手道:“洪抚台,侯某以为,对这些乱民,当全部剿杀,方可为后来者戒!”

“侯总兵,那可是足足上万人,如果加上他们的家眷,那就有四五万,这么多人全部按照谋反论处?”

张耀采当即站出来提出了不同意见。

陕西商洛兵备道刘应遇看了两人一眼,站起身,对洪承畴拱手道:“抚台,下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承畴板着脸道:“说。”

“抚台,这些乱民此前在各地劫掠士绅大户,与官军作战,已经过过这种日子,再让他们安分守己,恐怕有些不可能了。”

张耀采闻言,当即厉声道:“刘道台!那些人终究是我大明子民,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活不下去,才选择了……”

“张藩台,莫急莫急,听下官说完。”

刘应遇赶紧打断了张耀采的话。

他又不是侯世禄那种狠人,可做不出将上万人斩首的事儿。

“下官的意思是,不如将这些人整编起来,让他们去辽东。”

“他们的家人也可以随他们出关,在那里安家落户。”

“朝廷在崇祯二年不就有过旨意,鼓励各地百姓去辽东吗?”

“每人分拨百亩土地,官府赐予耕牛、农具和种子。”

“辽东环境恶劣,时有建奴和蒙古鞑子袭扰,普通百姓去了,确实会有危险,但这些人可不怕这些。”

刘应遇的话一说完,堂内众人皆是眼睛一亮。

洪承畴拍案而起道:“好!刘道台这主意着实不错。”

“不只是土地和耕牛,每个建奴人头还值五块银元呢,或许这些人去了辽东,还能大赚一笔。”

“此事,本官会立即上书朝廷,看朝堂上的诸公是什么意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