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设立武状元
小郑森听自己三叔这么说,这才不情不愿的点头道:“好吧。”
说完,他又转头对田川松说道:“娘,您帮我把刀收好,等我回来还要玩儿呢。”
田川松忙是点头答应。
郑芝凤抱起郑森,对郑芝龙说道:“大哥,等会儿我就不送你了,省的森儿再闹腾,你路上注意安全。”
“去吧。”
郑芝龙摆了摆手。
有了尽早的旨意,郑芝龙也不用去宫里辞行了,等田川松亲自为其打点好行装后,郑芝龙也离开了京城。
紫禁城,东暖阁。
原本就拖延了不少日子的会试,终于还是结束了。
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名单,认真的看过之后,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名单很长,上面一共誊抄了三百五十三个名字。
但是能让朱由检眼前一亮的名字,却是没有几个。
朱由检虽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但对晦涩难懂的八股文,依旧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他没有看这些人的答卷,而是想要通过后世的记忆,在名单上找到几个可用之人。
但结果却是让他很是失望。
除了史可法、吕大器这两个名字以外,朱由检没有再看到任何一个熟悉的名字。
当然,朱统鉓这个名字除外。
放下手里的名单,朱由检抬头对温体仁和施鳯来两人说道:“三日后,在皇极殿举行殿试。”
“臣遵旨!”
两人齐声应道。
等他们离开后,朱由检又对王承恩吩咐道:“大伴,去宣英国公、袁可立。”
“臣遵旨。”
王承恩答应一声,就快步走出了暖阁。
朱由检则是在桌案上快速的书写起来。
和会试不同,殿试的题目都是由皇帝亲自拟定,且都是针对一些当下的时政,相比于八股更加的务实。
历史上的一根绳儿,就是在此次科举上,向参加殿试的所有贡生,问出了八个问题。
这八个问题,在朱由检看来,还是有些浅了。
一根绳儿问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和钱粮有关。
无非就是朝廷缺粮、缺钱,建奴和流寇,朝廷该如何应对?
朱由检没打算和这些贡生绕圈子。
他在纸上写的,就是此次殿试的试题,只有一句话,一个问题,朝廷怎么增收。
朱由检想看看,大明能不能再找出一个桑弘羊式的人物。
等纸张上的字迹干透之后,袁可立和英国公张维贤两人,也联袂来到了暖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金安。”
两人躬身对朱由检施礼道。
“免礼。”
“来人,给两位卿家赐座。”
“谢陛下。”
两人再次躬身道。
等两人小心坐下,朱由检这才说道:“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本次春闱会试已经结束。”
“武举会试也该准备了,本次武会试,朕属意由英国公担任主考,袁卿担任副主考。”
此话一出,两人皆是一惊。
要知道大明自从有武举开始,就一直是文臣担任主考。
一方面是因为担心这些武人,借着师生关系拉帮结派。
另一发面,也是因为大明武将的地位不高。
现在朱由检用英国公,以及兵部尚书袁可立担任正副主考,也算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陛下,我大明历代武举,从未有勋贵担任主考的先例,臣恐会引起物议。”
张维贤有些担心的说了一句。
朱由检听后,面无表情道:“英国公,朕知道你的担忧,但规矩是人定的,也是人改的,而不巧,朕恰恰就是大明最有资格改规矩的那个人。”
“现在国朝不靖,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武举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你身为国公,乃是武勋之首,担任主考正是合适。”
“至于物议,朕这个皇帝都不介意,你担心什么?”
张维贤听后,心中虽然还有些忐忑,但也不再推辞,躬身应道:“臣遵旨。”
袁可立见状,也连忙表态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辅佐英国公,办好此次武举会试。”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武举会试,侧重谋略,武艺次之,但也要文武相合。”
“第一场,就考兵法、地理、天文等这些东西。”
“第二场,考骑射、拳脚、兵刃。”
“第三场,考阵法、战车、火药、火器的运用。”
听朱由检这么说,两人的眼中,皆是闪过一道莫名的神采。
其实,他说的这些内容,完全是拾人牙慧,早在神宗皇帝时期,就有朝臣提出来过,只是并未被皇帝重视。
不等两人回话,朱由检又接着说道:“和文会试一样,武会试后,朕会在皇极殿、西苑校场,举行殿试,钦点武状元、无榜眼、武探花。”
听朱由检要设置武举三甲,两人更是震惊不已。
也不怪两人大惊小怪,实在是大明的武举,相比文举,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武举形成制度,还是在宪宗皇帝时期,是由西厂厂公汪直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一直就没有形成制度。
即使是后来形成了制度,但也一直没有殿试,自然也没有武状元这一说。
一直到崇祯四年,才有了武举殿试,大明第一个武状元才横空出世。
但紧接着,武举就因为舞弊,迅速的丧失公信力。
以至于,朝廷再举行文举,根本就没人参加。
“臣等遵旨。”
震惊过后,张维贤和袁可立齐声应道。
朱由检又嘱咐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准备武举会试的事宜。
南京,皇宫。
刚刚抵达不久的韩赞周,听完东厂传递过来的消息,登时就皱起了眉头。
自己刚刚到南京,正是两眼一抹黑的时候,皇爷就明人传旨,让自己紧守城池。
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在司礼监的值房里转悠了半晌,韩赞周忽然想起一件大事。
“来人!”
一声大喝,一名内侍走了进来。
“掌印。”
内侍恭敬施礼道。
说起来,留都守备太监,并没有品级。
他们的权势,完全来自留都司礼监掌印这个官职。
没错,不只是外朝的衙门,在南京有一个完整的备份。
就是内廷二十四衙门,在南京也有一个备份。
说完,他又转头对田川松说道:“娘,您帮我把刀收好,等我回来还要玩儿呢。”
田川松忙是点头答应。
郑芝凤抱起郑森,对郑芝龙说道:“大哥,等会儿我就不送你了,省的森儿再闹腾,你路上注意安全。”
“去吧。”
郑芝龙摆了摆手。
有了尽早的旨意,郑芝龙也不用去宫里辞行了,等田川松亲自为其打点好行装后,郑芝龙也离开了京城。
紫禁城,东暖阁。
原本就拖延了不少日子的会试,终于还是结束了。
朱由检看着手里的名单,认真的看过之后,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名单很长,上面一共誊抄了三百五十三个名字。
但是能让朱由检眼前一亮的名字,却是没有几个。
朱由检虽是继承了原身的记忆,但对晦涩难懂的八股文,依旧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他没有看这些人的答卷,而是想要通过后世的记忆,在名单上找到几个可用之人。
但结果却是让他很是失望。
除了史可法、吕大器这两个名字以外,朱由检没有再看到任何一个熟悉的名字。
当然,朱统鉓这个名字除外。
放下手里的名单,朱由检抬头对温体仁和施鳯来两人说道:“三日后,在皇极殿举行殿试。”
“臣遵旨!”
两人齐声应道。
等他们离开后,朱由检又对王承恩吩咐道:“大伴,去宣英国公、袁可立。”
“臣遵旨。”
王承恩答应一声,就快步走出了暖阁。
朱由检则是在桌案上快速的书写起来。
和会试不同,殿试的题目都是由皇帝亲自拟定,且都是针对一些当下的时政,相比于八股更加的务实。
历史上的一根绳儿,就是在此次科举上,向参加殿试的所有贡生,问出了八个问题。
这八个问题,在朱由检看来,还是有些浅了。
一根绳儿问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和钱粮有关。
无非就是朝廷缺粮、缺钱,建奴和流寇,朝廷该如何应对?
朱由检没打算和这些贡生绕圈子。
他在纸上写的,就是此次殿试的试题,只有一句话,一个问题,朝廷怎么增收。
朱由检想看看,大明能不能再找出一个桑弘羊式的人物。
等纸张上的字迹干透之后,袁可立和英国公张维贤两人,也联袂来到了暖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金安。”
两人躬身对朱由检施礼道。
“免礼。”
“来人,给两位卿家赐座。”
“谢陛下。”
两人再次躬身道。
等两人小心坐下,朱由检这才说道:“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本次春闱会试已经结束。”
“武举会试也该准备了,本次武会试,朕属意由英国公担任主考,袁卿担任副主考。”
此话一出,两人皆是一惊。
要知道大明自从有武举开始,就一直是文臣担任主考。
一方面是因为担心这些武人,借着师生关系拉帮结派。
另一发面,也是因为大明武将的地位不高。
现在朱由检用英国公,以及兵部尚书袁可立担任正副主考,也算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陛下,我大明历代武举,从未有勋贵担任主考的先例,臣恐会引起物议。”
张维贤有些担心的说了一句。
朱由检听后,面无表情道:“英国公,朕知道你的担忧,但规矩是人定的,也是人改的,而不巧,朕恰恰就是大明最有资格改规矩的那个人。”
“现在国朝不靖,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武举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你身为国公,乃是武勋之首,担任主考正是合适。”
“至于物议,朕这个皇帝都不介意,你担心什么?”
张维贤听后,心中虽然还有些忐忑,但也不再推辞,躬身应道:“臣遵旨。”
袁可立见状,也连忙表态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辅佐英国公,办好此次武举会试。”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武举会试,侧重谋略,武艺次之,但也要文武相合。”
“第一场,就考兵法、地理、天文等这些东西。”
“第二场,考骑射、拳脚、兵刃。”
“第三场,考阵法、战车、火药、火器的运用。”
听朱由检这么说,两人的眼中,皆是闪过一道莫名的神采。
其实,他说的这些内容,完全是拾人牙慧,早在神宗皇帝时期,就有朝臣提出来过,只是并未被皇帝重视。
不等两人回话,朱由检又接着说道:“和文会试一样,武会试后,朕会在皇极殿、西苑校场,举行殿试,钦点武状元、无榜眼、武探花。”
听朱由检要设置武举三甲,两人更是震惊不已。
也不怪两人大惊小怪,实在是大明的武举,相比文举,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武举形成制度,还是在宪宗皇帝时期,是由西厂厂公汪直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一直就没有形成制度。
即使是后来形成了制度,但也一直没有殿试,自然也没有武状元这一说。
一直到崇祯四年,才有了武举殿试,大明第一个武状元才横空出世。
但紧接着,武举就因为舞弊,迅速的丧失公信力。
以至于,朝廷再举行文举,根本就没人参加。
“臣等遵旨。”
震惊过后,张维贤和袁可立齐声应道。
朱由检又嘱咐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准备武举会试的事宜。
南京,皇宫。
刚刚抵达不久的韩赞周,听完东厂传递过来的消息,登时就皱起了眉头。
自己刚刚到南京,正是两眼一抹黑的时候,皇爷就明人传旨,让自己紧守城池。
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在司礼监的值房里转悠了半晌,韩赞周忽然想起一件大事。
“来人!”
一声大喝,一名内侍走了进来。
“掌印。”
内侍恭敬施礼道。
说起来,留都守备太监,并没有品级。
他们的权势,完全来自留都司礼监掌印这个官职。
没错,不只是外朝的衙门,在南京有一个完整的备份。
就是内廷二十四衙门,在南京也有一个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