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用算学推算国运
听到手下们的抱怨,陆羽长叹口气,一脸的恨铁不成钢,而朱元璋也终于凑到近处,将心中好奇问出来:“你这是在干啥?”
“你没看出来吗?我在教他们算学呢!”陆羽指着那黑板答道。
朱元璋看了半天,也认不出黑板上的奇怪符号,他更是有些好奇道:“你这戏班子不学唱戏,学那算学作甚?”
陆羽摊手道:“唱戏卖艺,不过是谋生的权宜之计,如今有了你朱老头的精盐买卖,这些孩子们也不用再出去卖艺了,所以,我便寻思着,教他们些安生立命的本事,总不可能一辈子就这唱戏卖艺吧!”
“这话说得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望向黑板上的奇怪符号,又望了望陆羽道:“那为何不教他们读书?你可以请个私塾先生,教他们四书五经啊!”
说着,他又凑到陆羽身旁,朝陆羽扬了扬眉头道:“咱给你透露个小道消息,陛下可是有意要重开科举的,你让孩子们学些经义,说不准能考个状元呢!”
陆羽“切”了声,甩了甩手道:“还是算了吧!那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少人才能出个状元。”
他又指了指远处撒泼玩的小鼻涕等人道:“再说了,你看他们这模样,像是能考科举的人么?”
朱元璋望了望那鼻涕虫,讪讪一笑道:“他们年岁尚小,总会有懂事的一天的。”
“免了免了!”
陆羽摆手道:“即便能考上科举,他们也没那钻营的本事,不是当官的料,而且在这洪武朝当官,风险太高了,还是教他们些简单实用的知识,将来能安身立命便够了。”
朱元璋细想片刻,蹙眉道:“可若为安身立命,也不用教算学啊!学了算学,除了那最末流的商贾之道外,还有何用处?”
士农工商,商人处在最末等,显然不是个理想前程。
朱元璋这轻商重仕的想法,在这时代很是寻常。
但陆羽却很不以为意:“商贾怎么了,算学又怎么了?我可告诉你,算学乃是百科之母,学好了算学,在各门各道都用得上!”
朱元璋本着对商人的轻视,连带着也轻视算学之道,他岂能同意陆羽的话?
“我不信!”
他连连摇头,更甚至想方设法反驳道:“那算学之道,能用于治国,能用在行军打仗上吗?”
这治国和打仗,显然与算学无关,朱元璋故意举这两例,当然是为了驳斥陆羽。
陆羽很是不屑道:“怎么不能!”随即,他将袖口一撩道:“就拿那行军打仗举例,假如我是那高梁河之战后的辽景宗,若我会算学,我便能算出赵光义的逃跑速度,继而推断出其位置。”
接着,他又掏出个自制粉笔,在那黑木板上写算起来:
“被辽人击败后,赵光义驴车飘移,一夜狂飙了一百四十多里,可算是驭驴有方!”
“咱们就拿一夜当12个小时算,可以算出他的速度为每小时11.6里。”
“此时我大辽派出精锐骑兵,以每小时23里的速度狂追,将会在两天后,把他堵在定州,斩赵光义于驴车之上,拯救大宋江山于水火之中!”
陆羽连写带划,连说带道,给朱元璋看得是目瞪口呆。
朱元璋自是看不懂那黑板上的奇怪符号,也听不懂陆羽口中的“小时”等奇怪词汇,可他大略能听懂,陆羽是在测算赵光义的逃离速度。
但这一切思绪,全在陆羽说出最后一句话“救大宋江山于水火”时,化为乌有。
“噗嗤!”
朱元璋没能忍住,笑出声来,杀了赵光义,却反能救大宋江山……
敢情你小子不光黑咱朱天子,对那两宋的君王也不待见啊!
若单评价赵光义,朱元璋倒与陆羽的态度不谋而合。
他正自乐着,却听陆羽接着说道:“算学还有其他作用呢!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攻城利器便是火炮,如果士兵会算学,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炮弹所落的位置,只要提前算好,便能精准掌控炮弹,大幅度提高命中率!”
听到大幅度提高命中率,朱元璋顿时不淡定了
,若真能如此,那在军事上的作用,可了不得啊!
“真……真有这么神?”朱元璋忙追问起来,神情极是渴盼。
陆羽得意起来,抱臂点头道:“当然了!”他又打了个响指,不无得意道:“莫说治国、行军了,咱还能靠这算学,推断出这大明朝的国运呢!”
“国运”二字,令得朱元璋打了个激灵。他忙以渴求目光望向陆羽。
被这灼灼眼神望着,陆羽极是受用,他拍了拍手,又重新捋了捋衣袖:“那便给你露一手吧!”说着,他又在黑板上涂划起来。
“先不算公主,只算那朱重八当下的十二个儿子,假设这十二名皇子都能长大成人,同时那朱重八不再生养,这大明朝第一代皇子共有十二人。”
“这十二人,最次也是亲王,以朱重八护犊性子,将来分封之后,每人每年一万石粮食是免不了的,这十二个亲王,便是十二万石粮食。”
“再往后算,亲王也是要生孩子的,咱假设每个亲王生五个孩子,那么这朱家第三代,便有六十人。”
“这六十个皇家血脉,照郡王规制,每人每年少说有两千石粮食的俸禄,合计十二万石粮食。”
“这六十人开枝散叶,到了第四代,便是三百人,依照规制享镇国将军俸,每人每年得一千石粮食,合计三十万石粮食。”
“再往后算……第五代,合计一百二十万石粮食。”
“第六代……四百五十万石粮食……”
“……”
陆羽一路算下去,数字越算越大,算到第七代时,那俸禄已是天文数字。
朱元璋听得瞠目结舌,心下既惊骇,又悲催。
他心中深知,陆羽其实已少算了很多,他朱元璋尚未老到不能动弹,日后还有子嗣,而这些亲王实际到手的俸禄,也远不止万石粮食,真要如实计算,这大明莫说千秋万代,只怕连一两百年都撑不过去。
难道……咱疼惜自家子嗣,也做错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陷入怀疑之中。
而陆羽已在厉声谩骂:“要我说,朱重八那分封制度,压根就是扯蛋!前面历朝历代的经历,足已证明这分封制度不可取,可他朱重八倒好,为了不让子孙饿着,偏要开历史的倒车,他这小农思想,迟早会遗祸无穷!”
朱元璋正自神伤,听了这般谩骂,终于忍不住了,他愤而抬手,打断陆羽,恨声道:“你……你胡说,陛下重启分封制,自有其深意,你懂个什么!”
“不就是他小时候饿怕了,害怕子孙后代也挨饿吗?举国之力供养一家一姓,深意,能有什么深意?”陆羽却嗤之以鼻道。
朱元璋呼呼喘着粗气,替自己争辩着:“自开国后,淮西勋贵恃功自傲,行为愈发猖狂,陛下有心整治,但又怕没了这些武将,会致使边关失宁,他重启分封制度,意在用朱家子孙取代那些骄兵悍将,镇守一方!”
淮西勋贵们虽然骄纵,但却是镇守边关的重要力量,非能耐威望充足之人,难以取代,朱元璋的计划,是用自己儿子们取代武勋,镇守边关。
陆羽却更是蔑视了:“哼,简直可笑!就算取代了那些淮西勋贵,又能怎样?”
朱元璋犹在争辩:“皇家血脉,自要好过那些骄兵悍将!”
外人拥兵过重,总不是好事,朱元璋自以为朱家人领兵镇关,就不会再出乱子。
陆羽冷笑摇头:“你道那外姓武勋能造反,朱家血脉就造不得反了?他朱重八自以为让儿子们掌握兵权,就能稳坐江山,可他却不想想,他朱重八总有老死一日,待他死后,下一任皇帝会怎么看那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兄弟,即便那朱标与兄弟们手足情深,再往下一代呢?”
说到这里,陆羽又幽笑起来:“你莫要忘了,那朱允炆是个什么下场!”
这话一出,朱元璋登时噎住。
陆羽之前也曾说过朱允炆之事,朱元璋清楚地知道,后世的大明天子,正是因为藩王造反而丢掉了皇帝宝座,这足以证明,朱家子孙掌握兵权,也未必能信得过。
“等过了两代,皇帝和那藩王之间,哪还有什么亲情可谈
?到那时,朝廷削藩是必然之举!”
说到这里,陆羽的语气带了几分讥讽:“那朱老四的靖难之变,是怎么产生的,虽说皇位怎么变,都还是他老朱家的,他朱重八可以不在乎,但那些死于内战的兵士百姓呢?他们是何其的无辜!
而且这还是最好的结果,莫忘了,司马家的八王之乱,那也只是皇家内部纷争,可那场争斗,最终酿就了五胡乱华惨剧,我中原大地成了人间炼狱!”
一句句冷嘲热讽,夹杂着前尘后事的诸般恶劣局面,如一根根利刺一样,扎进朱元璋心头,刺得他胸闷气短,心口砰砰直跳。
朱元璋的额头,豆大的汗珠滚滚落下,他再坚持不住,不得不扶着墙根,大口喘气。
“也许……也许陛下没有想这么多呢?”一面喘气,他一面替自己争辩着。
陆羽冷哼一声道:“你太小看那朱重八了,他可是在历代皇帝里能排前十的人物,岂能看不到这些后果?他不是没想过,而是压根不在乎罢了,反正国家动乱,死的都是咱这些屁民百姓,又不是他老朱家的人,只要江山还是他朱家的,他自然无所谓!”
许是看到朱元璋气郁难抒,陆羽又走上前,拍了拍其后背,他的口气稍平缓一下道:“你现在知道,为啥我不待见那朱重八了吧?他这人,太过自私,一心只想着延续他朱家江山,全然不顾天下百姓死活!”
朱元璋一面受着陆羽拍背安抚,一面听着他口中的谩骂,心中当真不是滋味,他很想喊冤,却又无从说起。
说到底,他确实没想那么深远,之所以护犊爱子,对儿子大肆分封赏赐,不过是打小饿怕了,不想让自家子孙再受同样的苦罢了。
他只想趁自己还在,给自家子孙预留好铁杆庄稼,让他们世代都安享富贵。
“唉,罢了!”
吐槽了朱天子一顿,陆羽这才将话题重新拉了回来:“现在你该明白了吧,那算学之道,是足以治国安邦的经世妙法,那朱重八若懂得算学,又岂会被人当傻子蒙骗?”
朱元璋正自神伤,忽听到自己遭人蒙骗,登时警醒过来:“谁人蒙骗陛下了?”
陆羽笑着拍了拍他,安抚道:“我说的是那空印案!那户部掌管钱粮赋税,最是需要这算学之道,如若朱重八懂算学,精准计算了赋税,又岂会出现账目错漏,继而酿出空印案?”
他又指着那黑板:“你看我这阿拉伯数字,简单明了,用它制成图表,登记账目,一目了然……”
他对照黑板一一教导,只可惜朱元璋这时已被那“大明国运”乱了心神,全然听不进去,今天来本来是要分享喜悦,哪承想到了这里,喜悦没了,独留满腹悲哀。
“罢了罢了,今日心绪不宁,也不在这多待了,咱这便回去了!”
陆羽正自沉浸在数学老师的角色中,一个不留神,就只看到朱元璋登上马车的背影,这让他一头雾水,不由摸了摸后脑道:“奇怪,这朱老头,今天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