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首战告捷
在陆地上修养了三天的时间,朱雄英晕船的毛病已经没有了,此刻的朱雄英正躺在船舱内享受着清风和明月的按摩。
之前听戴茜儿提及要带着清风和明月两人,还说什么是学院内的学生,等见了以后才知道,竟是两个身世可怜的小丫头被戴思恭给收留在了学院内,随着戴思恭学习医术。
还别说,清风和明月的按摩技术还是挺可以的,至少掌握着一些穴道的方位,比起后世那些会所里的技师技术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回想着回所里那些姑娘清爽的模样,朱雄英就燥热不已。
可惜的是身体不行,仅有十二岁。
看着吃不着的东西,真的挺难受。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理想生活,估摸着还要等上六七年的时间呀。
戴茜儿在一旁培养着青霉素,韩婉茹就坐在一旁打盹,马关与耿璇,耿瓛三人坐在船舱门口,吹着海风闲聊。
赶路的日子倒也清闲,只是这种日子断然不会持续太久了,毕竟过上十来天以后船队就会抵达济州岛。
朱雄英从京师离开已经约莫十来天的时间了,马皇后还是不大适应,每天做好早饭以后,就呆呆的坐在那里,直到朱允樋与朱允炆前来时,才会忽然想起自己的宝贝大孙子已经东征倭国去了。
徐妙锦与绣娘最近很忙,忙着部署各地皇家钱铺的事情,唯有闲赋下来的时候,才会思念朱雄英。
约莫过了十来天以后,当朱雄英乘坐的舟船距离济州岛不过剩余百里路程的时候,宋慎与刘廌快步奔了进来,说是廖永忠大军抵达济州岛时,驻守在岛上的朝鲜军队竟然拒绝大明船只靠岸驻扎。
廖永忠依着朱雄英之前的军令,话不多说就率先开炮,一顿狂轰乱炸以后,朝鲜军队被打的落花流水,随后廖永忠率领三千水军花费了将近三个时辰的时间,解决了济州岛上一万朝鲜士兵。
出海的第一场战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依着宋慎的说法,这场战斗大明阵亡一百余人,朝鲜阵亡五百余人,余下九千多朝鲜士兵选择了投降。
“朝鲜将领是何人?”
“听说是高丽大将军李成桂的长子李春雨。”
朱雄英淡淡地说道:“先前高丽王颛祺利用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发兵北拓我大明领土,李成桂与其父吾鲁思不花成为了朝鲜的内应,协助朝鲜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此后李成桂与其父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吾鲁思不花归附高丽后,恢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而这些年李成桂南征北战为朝鲜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已独掌朝鲜兵马大权。”
宋慎缓缓说道“听说李成桂与其父如今在朝鲜国内拥有大批量的追随者,闹不好的话,他们父子很有可能会推翻高丽王,自立为王呢。”
朱雄英笑道:“你说的有道理,这其实对于咱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
“好机会?”宋慎说道。
“是呀,如若李成桂他们父子胆敢自立为王的话,不是给了咱们大举进攻朝鲜的机会了吗?隋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无法拿下朝鲜,但并不代表我大明拿不下一个区区朝鲜吧。”
“殿下,您又要讨伐朝鲜了?”刘廌问道。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不急不急,咱们当下要做的就是拿下倭国,至于朝鲜,暂且抛之脑后吧,当然了孤还是希望李成桂父子们罢黜高丽王颛祺自立为帝的,如此一来,朝鲜也必将成为我大明的领土。”
刘廌轻声说道:“殿下要做的事情很多,属下等必须要全力以赴的支持呀。”
宋慎笑道:“就是永远都有干不完的事情呢,你要知道在殿下的规划中,东南海岛上的那些番邦属国也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不一部分呢。”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说道:“慢慢来吧,只要你们认真的去做事,孤承诺你们一个国公是跑不了的。”
宋慎与刘廌对看一眼,拱手说道:“属下等必将忠心于殿下,勤勉做事。”
从韩海门卫通往济州岛这一路上漂泊了将近十几天的时间,好在一路上平安无事,只是有三五艘小一号拉着粮草的货船触碰到了暗礁,经过其他船只的协助,
又经过工人的抢修以后,船只又继续前进了。
在这期间内,朱雄英终于来到了济州岛,先行抵达的汤和,廖永忠,邓愈和蓝玉等人在码头迎接。
下了船以后,看着周遭的蓝天白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朱雄英笑道:“终于安然无恙抵达济州岛了。”
汤和笑道:“也多亏钦天监的人,算了个好天气。”
“钦天监的人算的气象,终于准了一次。”冯胜笑道。
一旁的刘廌说道:“诸位将军就别取笑了,是我算的天气。”
冯胜打趣道:“哎呦,不错呀,有乃祖之风。”
朱雄英笑道:“刘兄家学渊源,吾等不及呀。”
刘廌轻回应道:“其实对于天象,在下只懂得一些皮毛,自从殿下年前决议讨伐倭寇以来,爷爷就亲自教授了我一些推测天气的知识,其实以前对于卜卦看气象,我也是略懂皮毛而已,如今才算是进了门。”
朱雄英说道:“以后呀,说不定你能去钦天监任职呢。”
“资历尚浅,恐无法胜任呢。”
“殿下说的是以后,可不是现在。”宋慎脱口说道。
前朝时期,倭国国内尚且没有爆发出南北之战的时候,济州岛一直是朝鲜与倭国争夺的重要岛屿,双方在济州岛交战多次,如今却落在了朝鲜的手里。
自从二十年前拿下济州岛以后,朝鲜就派兵驻扎在此,在岛屿四周也建立了一些营寨,哨所之类的,防止倭国突袭。
来到最大的营寨以后,朱雄英抬起头望着能看到天空的屋顶,淡淡地说道:“好歹也驻扎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也不说修个像模像样的营寨。”
汤和打趣道:“估摸着他们不想投资,毕竟倭国很有可能会派大军夺回来的,到时候不就便宜倭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