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霸主北风月下寒

第621章 歼17试飞

秦峰正坐在驾驶舱中,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它驾驶的这架歼17机身涂装为海灰色,这种颜色在后世也常被称之为“海军灰”。

这种颜色有助于战机在海上环境中实现更好的隐身效果。

在领航员的身后不远处,来自海空军的几位大佬和飞机制造厂的领导也都来到现场,近距离凑起了热闹。

歼17战术轰炸机项目是由海军设计院独立设计生产,没有让任何关系单位协助设计,但还是采用了很多关系单位的设备,像是涡扇10发动机、雷达、电子战设备、隐身涂料、导弹,甚至是弹射座椅这些设备,都出自国内的各大军工生产单位。

虽然算不上完全自主生产,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完全国产化的一架现代化战斗机。

歼17的横空出世,算得上是国内航空工业的一件盛事了,甚至让海军高层又掀起了一波造核动力航母的呼声。

这些家伙也不管如今海军实力有多高,威势有多盛,他们就认为,海军的实力还不够。

至于多少是够?

估计他们会说:至少要像当年的陆军老大哥那样,连挑十八个堂口才算是够吧!

杨威在甲板上跑前跑后的忙碌着,手中的笔记本上已经画好了表格,战机起飞后,他会记录起飞时的各项数据和异常情况。

作为歼17项目的副总设计师,杨威却几乎主导了这个项目。

叶明只提供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设计思路,而杨威却是那个能将叶明设想做成现实的那个人。

而将一些隐身技术加入到歼17战术轰炸机上,也是杨威日以继夜取得的成果。

而歼17原型机进行试飞测试,杨威或许是最兴奋的那一个。

对于一款舰载战斗机来说,能否安全在航母上顺利起降意义重大。

一旦这架战机的起飞、着舰操作难度过大,甚至是容易出现意外,那很可能会毁掉一款优秀的舰载机。

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像是霉国的f-14当年也非常优秀,但还不是因为操作繁琐,屡次因为驾驶员失误而着舰失败,甚至出现多次坠毁现象,这都让人质疑f-14是否适合作为一架舰载机存在。

这些年来,霉海军的航母上,已经在逐步减少f-14这款舰载机了,取而代之的是f\a-18e\f超级大黄蜂。

刘老在和右手边的于海交谈着。

作为海军设计院的第二大客户,空军当然也渴望看到歼-17到底有多强大。

于海到不在意歼-17能否在航母上顺利起降,毕竟他们空军可不需要歼17在甲板上起降。

空军有的是3000米、4000米长的跑道,根本不需要考虑战机起降距离的问题。

空军需要的是比歼轰7载弹量更大、航程更远、速度更快的战术轰炸机,至于海上飞行、起降、甚至是电子战斗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空军需要的作战飞机并不太需要到海上执行任务,而在陆地上,国内的地面雷达站探测效果也不容小觑,并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一款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术轰炸机。

或许,在这位空军大佬的心里,还巴不得歼17舰载机起降不如意,海军停止采购呢!那时候他就能顺理成章的将海军设计院的设计材料都拿到手了。

到时候拿到沈飞、成飞等合作单位改造一番,生产出来的歼17陆基型号还不都是空军的。

到时候,空军的也算是有四代战斗机了。

歼17虽然还没有服役,但是已经在内部给出了四代机的标准。

甚至,有国内的军工专家认为它值得一个五代战机的称呼,毕竟歼17确实有一些隐身技术存在。

在歼17那两台涡扇10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随着电磁弹射器带动歼17机尾尾钩,这架银灰色的战机在跑道飞速弹出。

只一瞬间就在飞出了甲板最边缘,随着秦峰稍微拉起控制杆,巨大的歼17战机开始仰起头向着空中飞去。

以歼17的载重和吨位,是无法按照常规的滑跃方式起飞的,这也是没有将其部署在辽寕号上的原因。

而东山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由于电力充沛,所以能够使用电磁弹射器来助推起飞,在叶明的测算下,歼17在略低于满载的情况下,是可以正常在东山号航母的甲板上,用电磁弹射的方式起飞。

起飞之后,秦峰驾驶着歼17战机用接近极限的2.5马赫飞到了万米高空,并继续加速向着设计升限的1.5万米高度飞去。

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上,只有这一架海军蓝的战机在加速飞升着。

为了能够获取到歼17在高空中的飞行数据,叶明走到指挥台一旁的雷达员身旁查看雷达信息。

雷达显示,歼17已经飞到了极限的一万五千米。

这时,通话器里响起了秦峰的声音:“东山东山,我是赤剑,我已到达预定高度,请求进行电子覆盖测试。”

赤剑是歼17战术轰炸机的代号,而这架歼17原型机的呼号也被定为了赤剑,这个称呼秦峰非常喜欢,甚至萌生了以后转来开战术轰炸机的打算。

要知道,秦峰可是国内驾驶能力最强的几个战斗机飞行员之一,他要来开战术轰炸机,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了。

若非是他非要来参与试飞,同时他也是海军内部试飞经验最多的驾驶员,恐怕刘老都不会批准他靠近这里。

叶明拿起通话器命令道:“赤剑,靶船靶机已就位,探测器已准备就绪,可以进行第一项电磁压制测试。”

而与此同时,在3000米高空和海面上,一架靶机和一艘靶船也已离开了东山号航空母舰的附近。

为了不损坏东山号宝贵的电子设备,叶明自然不会用东山号来进行电磁压制测试,要知道,东山号的电子设备要是受到损伤,那可就是大事故了,即便是刘老亲自坐镇指挥,也不会轻易让东山号当测试目标的。

所以,叶明特意改造了一艘靶船和一架靶机,在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电子设备改造后,就当成了敌方目标来测试了。

歼17的机头部分相比一般战机缩短了约三分之一,节约了大概100多公斤的机体重量和空间,叶明在这处省出来的空间中安装了一套电子战设备。

虽然这套设备在叶明看来并不算特别强大,但是也解决了有无问题。

这套设备自然是叶明当年在乌拉尔号核动力电子侦察船上搞到的,当初,乌拉尔号上的那台电磁干扰设备,可是将半个城镇都覆盖了。

虽然叶明不可能将一套军舰上的电磁干扰设备完整的搬到歼17战机上,但将其缩小到三分之一大小,使其能够放到自己预留的那块空间还是手到擒来吗!

缩小版的电磁干扰设备自然比不上原版的控制范围,特别是歼17战术轰炸机还是在一万五千米的绝对高空。

果不其然,在秦峰开机后,之前被叶明寄予厚望的电磁干扰设备只是让靶机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在摇摇晃晃了一阵后,在距离海面50米高度重新获取了这家无人靶机的控制权。

和靶机不同的是,海面上的靶船没有一点受到干扰的样子,仍旧按照原定的路线行进中。

显然,在一万五千米高空上的电磁干扰效果不大,对小目标都无法做到完全干扰,那要是换成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欧霉先进战机。

歼17的电子战设备对海对空探测距离足足有一百公里以上,但是海面上的杂波会影响到电磁干扰的效果,所以越接近海面,电磁干扰的效果也就越低。

“降低高度到12000米,再次测试。”

之后,叶明又命令秦峰不断降低高度,最终确定,歼17的电磁压制需要在8000米以内才能对海上和临近海面目标造成影响。

虽然这个高度让叶明有些失望,但在现场其它领导眼里,这个效果已经足够惊艳了。

毕竟这是华夏的第一款拥有电子战能力的战机,有着绝无仅有的特殊性。

在测试完电磁干扰能力后,叶明又命令进行隐身性测试。

虽然叶明知道歼17的隐身能力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但总要知道差到那里了。

很快,东山号和陆地上的众多雷达纷纷开机进行搜索,而雷达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了一个不太明显的小亮点,这个位置应该在航母左侧一团云层上方。

如果不是红色的高度线预警,或许这样微小暗淡的一个亮点都会被雷达员漏掉。

不过,说到底还是在雷达上显露出形迹了,所以歼17的隐身并不能做到消失,甚至连被当成飞鸟以假乱真都很难,除非雷达员的眼睛不好用。

没办法,在设计歼17之初,叶明就不打算加入隐身技术的,只想借用一些隐身性较好的气动外形掩盖形迹。

只是在杨威参与后,才有了用歼17才测试隐身技术的要求。

至于说测试后的歼17隐身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吧!五代机肯定算不上,但肯定要比一般的四代机更不容易被注意到而已。

杨威也是个急脾气,看到歼17隐身测试结果后,郁闷的摔了手里的本子。

这段时间他可是对歼17的隐身效果寄予厚望,不止一次以为自己能在这款战术轰炸机上实现隐身的

梦想,到头来还是失败,他这么心高气傲的人怎么受得了。

刘老这时也看到了杨威的失态,他老人家吃的盐比叶明等人吃的饭还多,怎么会不明白这小子是犯执拗劲了。

其实,他对歼17战术轰炸机的各项指标都非常满意,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这次测试的隐身效果。

只不过,刘老看中的并不是要让歼17这架巨大的双发战术轰炸机消失在雷达上,而是看到了另一处特点。

这个特点就是误导对方雷达员。

歼17这种战术轰炸机想要完全隐身,这在刘老看来几乎没有可能,而现在雷达显示下,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天上的是歼17这种重型轰炸机,恐怕所有雷达员都会按照雷达显示的战机反射波判断其为歼10A之类的单发战斗机。

在这种误判下,很有可能错过最佳拦截时间,将歼17当成空优战机放到近距离打空战,而在敌航母派战机驱逐的时候,歼17或许就能够偷偷的摸到敌舰外围400公里范围内了。

如果能够摸到200公里范围内,那偷袭的成功率将大大增加。

刘老甚至都想好了一个作战欺骗方案,那就是让一群航程较远的歼10B跟歼17战术轰炸机混合编队,让敌舰在雷达上只能看到一大群歼10B这样的战机靠近。

一般情况下,想必没有那个财大气粗的指挥官肯为了打掉一些价格“低廉”的歼10B战斗机而用出大量昂贵的高超音速防空导弹吧!

只要敌舰指挥官没有第一时间使用大量高超音速防空导弹去集火攻击这支“歼10”编队,那混在歼10中的歼17战术轰炸机完全可以浑水摸鱼,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歼17战术轰炸机虽然名为轰炸机,但它加力后的极限速度可是也能达到2.5马赫呢!比歼10B的1.8马赫都要快一些。

所以,要是用普通的防空导弹来对付歼17战术轰炸机,那肯定会吃亏,也只有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才能稳稳拿捏歼17,让它逃避都没有办法。

或许,那时候就得动用最后一招电磁干扰了。

至于说电磁干扰能不能起作用就很难保证了。

不过,高超音速防空导弹可不是普通防空导弹那么廉价,像这种导弹的成本价都要至少上千万美元。

像是霉军未来装备的rgm\ugm-51A Cps高超音速导弹,一发防空导弹就要5000万美元,而目前华夏建造一架歼10B战斗机才不到2000万美元。

正因为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防空导弹一般都比较昂贵,所以,即便如霉军那么财大气粗,每年采购的高超音速防空导弹也不会太多,像是叶明穿越那年,也不过提出了一个五年计划。

他们计划在五年内,每年采购十几枚高超音速防空导弹,这样五年时间后,军方就能装备64枚高超音速防空导弹了。

连霉国都只能一次采购十几枚高超音速防空导弹,可见这种导弹的珍贵之处。

高超音速防空导弹如此珍贵,即便每艘霉军盾舰上一般都会装有几枚或者十几枚的高超音速防空导弹,但又怎么会为了对付歼10战斗机而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