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春秋战国传奇刺客们,要离小人也?

新的天幕画面出现。

在一阵低沉而充满历史感的鼓点伴奏中。

春秋战国的地图缓缓的在天幕上展开。

天幕富有磁性和历史厚重感的声音,也缓缓的响起。

【春秋战国。】

【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年代。】

【当周天子的权威土崩瓦解,当诸侯的刀剑劈开礼乐文明的假面。】

【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在史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不是王侯将相,却让帝王将相闻风丧胆;】

【他们不是千军万马,却能用一把匕首改变历史走向。】

【他们是被司马迁写入《史记?刺客列传》的传奇人物。】

【专诸鱼肠剑的寒光、豫让吞炭毁容的决绝、聂政自剥面皮的惨烈、荆轲易水悲歌的苍凉、还有……列传之外那要离断臂杀妻的癫狂……】

【先来说说曹沫,太史公认定的刺客鼻祖。】

【这可是位敢在春秋首霸前搞事情的猛人。】

【当时在齐鲁大地上,鲁国和齐国那是冲突不断。】

【曹沫身为鲁国将领,奉命和齐国干架。】

【但现实很残酷,曹沫连着三次都被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鲁国没办法,只能割地求和。】

【到了齐鲁两国会盟的时候,曹沫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

【在那气氛紧张的会盟现场,周围全是齐国的士兵,曹沫却毫不畏惧。】

【他大步走到齐桓公面前,唰地一下拔出匕首,直接就架在了齐桓公脖子上。】

【这一下,全场都炸了锅!】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蒙了。】

【齐桓公更是吓得脸色惨白,大气都不敢出。】

【曹沫此时一脸严肃,义正言辞地要求齐桓公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说道:“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齐桓公为了保命,只能乖乖答应。】

【而事后齐桓公想反悔,也被管仲劝住:“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矢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曹沫这一番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极限反杀。】

【他不仅成功挽回了鲁国的尊严、国土。】

【还让自己名垂青史。】

【这就是曹沫,一个在绝境中敢于亮剑,用勇气和智慧改写历史的刺客。】

【也难怪有人写诗称赞他:“森森戈甲拥如潮,仗剑登坛意气豪。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

天幕外。

汉末。

在公安港内,刘备与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围坐在一起。

看到曹沫的典故,刘备虽然曾经学过这段内容,但此时也是再度感慨道:

“这曹沫,真乃壮士。”

诸葛亮羽扇轻摇,同样认可道:“以臣劫君,确实胆识过人。”

关羽轻抚长须,点头道:

“曹沫此举,虽冒险,但确实为鲁国挽回了颜面,收复了失地。不过,这其中也有运气成分。”

“如果不是遇到管仲、齐桓公,恐怕他此行为将毫无用处。”

张飞有些疑惑。

“那齐桓公被人挟持,丢了面子,为啥还乖乖听话?”

刘备耐心解释:“翼德,齐桓公志在称霸诸侯,若因一时之怒违背承诺,必然失信于天下,失去诸侯的信任。”

“他能权衡利弊,遵守约定,正是其高明之处。”

“齐桓公能信守承诺,归还鲁地,这才是真正的霸主胸襟。”

说着说着,刘备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向往。

“我若得天下,必以此等信义待人。”

“这天下,终究要归于信义。曹沫有勇,齐桓公有信,二者相合,方成佳话。”

天幕继续。

【再把目光转向吴国,看看专诸的传奇故事。】

【吴国公子光一心想干掉吴王僚,自己当老大。】

【这时候,伍子胥出现了,他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专诸一看就是个狠角色,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

【但说白了,就是个屠夫。】

【屠夫怎么靠近吴王僚呢?】

【这个左手按着猪头、右手握着杀猪刀的糙汉子,谁能想到他会在太湖边苦练三年鱼炙手艺?】

【公子光为了刺杀吴王僚,精心策划了一场鸿门宴。】

【吴王僚穿着三重犀甲赴宴。】

【宴会上,特级厨师专诸闪亮登场。】

【他早就把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藏在了鱼肚子里,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专诸端着鱼,镇定自若地走向吴王僚。】

【就在他靠近吴王僚的那一刻,突然从鱼腹中抽出匕首。】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吴王僚。】

【吴王僚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这致命一击给结果了性命。】

【而就在专诸的匕首刺穿吴王僚心脏的瞬间。】

【数十柄长戟也同时捅穿了他的胸膛!】

【但他的刺杀成功帮助公子光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阖闾为了感谢专诸,封他的儿子为上卿。】

【专诸的故事也成为了刺客史上的经典篇章。】

天幕外。

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吴王僚,同样被多次刺杀的嬴政,不禁有些发冷。

“读史确实可以明智。”

“看到这段天幕,朕又想起了吴王僚的教训。”

“大秦的皇帝御膳,即使是鱼,也必须要剖开!”

“不能有任何可以藏下兵刃的地方。”

一边下旨,嬴政一边继续看着天幕。

心中估计:大概朕又会出现在这段天幕上吧?

弹幕:

《这曹沫将军当不好,刺客玩得飘。》

《鲁国国力不行,打不赢也很正常。》

《怎么感觉曹沫不像是刺客啊?》

《这就要问太史公了。》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苏州有个专诸巷,纪念这位刺客。》

《专诸学做鱼,投其所好,说明要防备自己的爱好啊。》

《吴王僚也是倒霉,碰上这帮人。》

《王僚对他们挺好的啊,他们为啥要杀王僚啊?》

《吴王僚言而无信,不冤。》

《专诸又何苦呢?欠了人家什么,要拿命去还。》

《青史留名!》

《为了让专诸没有后顾之忧,他母亲上吊自杀,就是要让专诸去守信义报恩。》

《气性!我是不理解,但我佩服春秋的先人们。》

天幕继续。

【而同样围绕在吴王阖闾的,还有传奇刺客要离。】

【之前公子光在专诸的帮助下,成功登上了王位,成为吴王阖闾。】

【然而,一个叫庆忌的人,却成了阖闾的心腹大患。】

【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他天生神力,勇猛善战,而且极富谋略。】

【据说庆忌奔跑起来快如奔马,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

【身边还聚集了一批死士,时刻谋划着为父报仇,夺回王位。】

【阖闾深知庆忌的厉害,整日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王位不保。】

【这时,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要离。】

【要离身材矮小,看起来弱不禁风,与孔武有力的庆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阖闾一看就嫌弃得不得了。】

【但伍子胥却深知要离的胆识与智慧,力荐此人。】

【要离知道庆忌乃是万人敌,又吸取其父教训,严防刺杀。】

【想要刺杀庆忌,必须要完全贴近。】

【要离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主动献上了一条苦肉计。】

【在朝堂之上,要离故意顶撞阖闾,阖闾顺势下令砍掉了要离的右臂,并将他的妻子和孩子处死。】

【要离含冤受屈,逃出吴国,四处宣扬阖闾的暴行。】

【庆忌听闻此事,果然对要离深信不疑,将他视为心腹。】

【要离跟随庆忌四处奔波,伺机而动。】

【在庆忌带兵回国渡江时,要离趁庆忌不备,手持短矛,全力刺向庆忌。】

【庆忌虽然身负重伤,但凭借着惊人的力量。】

【竟在重伤中反杀。】

【将要离倒提起来,浸入水中三次。】

【随后,庆忌看着要离,苦笑着说:“天下竟有像你这样的勇士,敢来刺杀我!”】

【周围的士兵见状,纷纷要将要离处死。】

【此时濒死的庆忌却摆摆手说:“他是个勇士,一天之内不能死两个勇士,放他走吧,成全他。”】

【说完,庆忌因伤势过重,气绝身亡。】

【要离完成任务后,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喜悦。】

【在返回途中,乘船到达江陵后,要离忧伤失意,不再前行。】

【跟随他的人问道:“您为什么不走了呢?”】

【要离说:“杀死我的妻子儿女,来侍奉我的君主,这是不仁;】

【为了新的君主,去杀害原来君主的儿子,这是不义。】

【一个人有这么多恶行却还活在世上,我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天下的贤士呢?”】

【说完就纵身投入江中,却没有死成。】

【跟随他的人把他救了上来。】

【要离说:“我怎么能不死呢?”】

【跟随他的人说:“您暂且不要死,等着接受爵禄吧。”】

【要离于是自己砍断了自己的手脚,然后拔剑自刎而死。】

【要离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践行了对使命的忠诚。】

【用极端的手段,追求着心中的正义,也完成了自己想要青史留名的夙愿。】

如果说之前的曹沫、专诸,争议的声音并不大的话。

要离的争议可就大了去了。

天幕外。

网友们看到这里,纷纷的发表锐评。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啊?自己杀自己全家?》

《不是杀,是让吴王下令虐杀,还暴尸荒野,丧失了人伦底线。》

《万泉部诗人。》

《怪不得司马迁都看不起要离,不写他进刺客列传。》

《为啥啊?为了封赏?可事后他又自杀了。》

《要离贪名刺庆忌,就是为了名气。》

《青史留名,值了!》

《说值的纯纯的小人。》

《只能说是个狠人,但是不是正常人。》

《追求事业,大丈夫也!》

《算个屁的大丈夫,为了追逐名利而已。》

《要离:黑红也是红。》

《要离人品差,伍子胥人品更差。》

《四大刺客,伍子胥贡献了俩,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

《要离是不是小人我不清楚,但相比下庆忌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丈夫。》

《庆忌可惜了,武力值超强的男人。》

《要离这么极端,可能是士为知己者死而已?》

《但凡看过史书就说不出这话,阖闾对要离嫌弃的不行,完全没知遇之恩。》

《是伍子胥看透了要离,知道这是个为了出名啥都敢干的狠人。》

《是勇士不是大丈夫,是小人但可以一用。》

《纯粹的人,不好评价,但当时读史书看到这里确实挺震撼的。》

《按照现在人的观点,要离就是垃圾。》

《古代崇尚的是义,要离为了对得起伍子胥,只能狠了。》

《关键阖闾自己就不行,为了这种货色是真的不值得。》

《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当时的人的行为,我看明朝写的三国演义都有不少迷惑行为,更别说先秦时代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