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蓁宝冰棠要吃松子

第620章 如此积极

苏有山是没想到苏蓁说要开分店,就这么快开,今日说的,明日就要去了。

倒也不用如此积极吧?

苏蓁却说道:“不,开铺子自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现在过去踩点总没错,而且文谦再过几年可能要科举了,还有苏文靖也是正在读书的年纪,家中的开销必定还要增一些,光靠香溪镇的一个小铺子哪里能够用。”

总而言之,苏蓁考虑的很多,她想的是,若是府城有一个铺子的话,那么家中的日子必定会更好一些。

她家其实真的没有乡亲们想象中的那么有富裕中的富裕,只不过日子跟他们比确实要好罢了,之前给苏芜这段嫁妆就已经出了大半个家底,每一年还有文谦读书的费用,这是必出的。

要不是还好有之前肥皂生意的那一点儿分红撑着,日子哪里能过的宽裕,而且现在苏蓁还知道,苏有山夫妇还在给她置办嫁妆,就算她不要,可这夫妻两还是不会少给的。

虽然那一点儿跟姜府给的比不了,可也绝对是要苏有山夫妇的大半身家的。

这日后文谦还要娶妻,要花钱的地方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多着呢!

苏有山不知道苏蓁心中具体的想法,不过按照从前的经验来说,小女儿做的决定从来就没有出过错。

回家之后,陈氏和苏文谦早就已经把饭给做好了。

苏文靖也在哼着童谣摆放碗筷,看到苏有山他们回来了,立马就飞奔了过去。

随后苏有山一把抱住,一家人在桌子上一起吃了饭。

期中,苏有山说了收粮食过程中有趣的事情,也吐槽了遇到的一些离谱的人。

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和谐。

饭后,陈氏就去帮苏文谦收拾东西了。

苏文谦可以说也是常年不在家待的人,有句话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

他每次出行的行李,陈氏都要帮着收拾检查。

陈氏拿着一件衣服说道;“这马上就要入冬了,越往北走恐怕要越冷了,这是今天刚做的新袄子,你到时候一定要穿上,可不能着凉。

还有水不能喝冷的,要是可以温些酒喝也不错,家中还有些酿好的米酒,你也带一壶过去。

这是暖炉,冬天注点热水可暖和了,你读书写字的时候若是手冷,就可以拿来捂一捂。”

苏文谦在一旁听着,将暖炉拿了下去,说道:“暖炉五姐也给我拿了一个,这个娘你就拿着自己用吧,要是给五姐知道我拿了她送给你的东西,可不得打我呀。”

“你五姐哪有你说的这般小气,向来都是不会随便打人的。”陈氏闻言笑着说道,倒也没强求,“好了,这些针线你也要带上,学院里没人帮你缝衣裳,有什么地方破了烂了,自己也要学着补一补。

再有就是读书一定要用心,父子说的话一定要认真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实在没办法,还可以捎信给你姐夫,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辜负小蓁给你弄来的名额,也不能惹是生非,知道吗?”

“我知道了,娘。”苏文谦静静的听着,一句话没有反驳,其实陈氏的这些话,基本上每次苏文谦去书院前她都要说一遍。

而苏文谦也每次都这样听着,从未有过反驳。

次日一早,吃过早饭的一行人就出发了。

到青州城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

苏蓁先是将苏文谦送上了北上的船只,之后才去找的粮商。

“在书院里记得好好读书,不求你一定功成名就,可是做人的道理一定不能忘,品性一定要端正。”苏蓁对着苏文谦说道。

苏文谦点点头,笑着说道:“五姐,我知道的,我不仅要品行端正,我还一定好好读书,还争取给娘讨个诰命。”

船只正巧在此时要开动了,苏蓁笑着跟苏文谦摆拜手,下了码头,一行人当然直奔酒楼。

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好好先吃一顿饭才是。

既然要在府城也开酒楼的生意,那自然就要去看看这里最大的酒楼是个什么情形,看看人家做饭做菜的口味如何?

不求把人家直接给挤下,总要能在边上分一杯羹才是。

酒足饭饱之后,苏蓁对百味居的口味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他们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秘制调料,到现在也没有人摸透佩服的酱油到底是怎么做的。

不过在青州城开新酒楼的事暂时还不用着急,而且苏蓁也没准备插手这件事情,让苏有山自己去试一试才会更好。

从前的百味居是苏蓁还在家的时候一手操办的,现在她去了京都,山高水远的,总有顾及不到的时候,苏有山也管理了这么多年的百味居,是该让他自己去试试了才对。

一些人稍微在酒楼中休息了一会儿,同时在旁边找了间客栈,定了几间厢房,才出门,去找青州城最大的粮商。

一路问过去,苏蓁才知道,这边的粮商跟小镇子上那种三三两两的根本不同,人家是一整个商会。

人家的铺子也都是连在一起的,一整条街一眼看过去,全都是粮铺。

不过他们这里没有什么找商会还要什么这个条件,那个条件之类的破事儿。

苏蓁随机进了一家铺子,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掌柜的,说道:“我们是来买粮食的,不过你们店里的这些粮食不太够,希望能够找你们主家来谈一笔大生意!”

粮铺掌柜上下打量苏蓁一行人一眼,见他们个个穿着富贵,尤其是在最后的姜靳身上看了好几眼。

因为姜靳脖子上戴着一个金镶玉的项圈,举手投足之间都富家小公子的气质。

被看了好几眼的姜靳直接就是一个瞪眼过去,“看什么呢!叫你们掌柜的过来,啊呸,不对,是叫你们的主家过来!”

没错,俗话说得好,先敬罗衣后敬人,苏蓁她特意让大家都穿上了得体的衣裳,除了,除了秦辞。

秦辞只穿着一身普通的棉布衣裳,跟在苏蓁后面像个仆从似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