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共同的理念

此刻,秦长青彻底明白了秦朝为什么会迅速衰落。

大秦的体制并不是问题核心所在,问题并不在于当时的文人是否认同它,也不是因为制度没有持续性和缺乏公信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创立之时起,大秦就缺失了一些根基性的内容——缺少根!

秦的文化根源来自于《商君书》,但是立国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商君书》已不足以支撑新的局势发展。虽然大秦有法律条文,然而它们未能有效诠释当前政权的实际运作状况,甚至许多官员都无法理解,为何秦皇要施行这些政策?其目的究竟是为了民众的利益还是为了维护王朝长久统治?这些靠什么实现?大秦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教育百姓并赢得全国知识分子和官员们的认可?

没有任何实质措施!

事实上,大秦的治理基础犹如建造在沙堆之上一样不牢固。正因此,官僚只关注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重视国事,知识分子嘲讽秦政;普通百姓对新政深表不满。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大秦缺乏一种系统化的治国理念。

法治手段是用来治理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治国的目的。

汉初推行黄老之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统一思想,确保帝国有共同的理念,在实质层面实现了君、臣、民的思想统一,从而稳定了政权。大秦却没有这样做。

直到今日,大秦仍然依附强制手段来维系政权,依靠严峻律法强行管理天下子民,这必然引起广泛反对与叛乱。意识到这一点时,秦长青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他已经想通了一切。

并且明白,心中时而出现的那种危机感究竟来自何处——那就是国家自身的隐患!

**长青**

“哈!”

“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顺境时天命同助,好运来众生皆顺!华夏历经千年,为众多文化提供了道德指引和文明基础。它始终致力于塑造人的品格以及和谐共生。”

“大中华正是农业文明的始创者;它以勤耕为美德,适度取利;提倡良好品德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宇宙即我心,我心亦是宇宙之源。微细如发,广大如宇宙万物!治理国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其次是确定治理思路和发展方针;这样才能推进具体政策措施。”

“大秦立国七年中忽视了这一基本前提,在思想整合前匆忙启动统一,之后未能甄选合适官员就急匆匆推行多项政策。由于缺乏核心指导思路, ** 机构难以高效运行,如何能够上下同心协力?”

“国家又怎能昌盛不败?”

目前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紧迫,但却不清楚究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普通民众也不知道大秦究竟有何意图以及最终方向,士人们则坚持古旧思维,造成当前社会紊乱不安的状态实属正常。”

“当今政事仅凭借本能进行,而非有着清晰目标和战略规划。”

从春秋到战国,华夏文明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主导原则:推崇辛勤劳作、注重科技研发、强化防御、强调社会和平以及延续家族血脉等方面,现今尽管政策中尚未明确提到这些价值导向,实际推行的各项决策都在遵循传统基调,但由于多元思想混战,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分化和指令矛盾的现象。

只要这种分歧存在,“治理乱象”就会持续下去。

“春秋和战国时期,不同流派相互碰撞交锋;事实上奠定了思想

秦长青满眼兴奋。

此时他已经思路明晰。

他迈着大步回到殿内,在周围众多公子诧异的目光中再次坐下,然后提起笔,在文书上迅速书写起来。

“华夏传统文化为‘源泉’,华夏土地滋养为‘根基’。”

“天底下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民。”

“只有人民稳定才是国家的基础。”

……

不过,在写下数十句后,他突然停下笔来。

继续前进变得不可能。

倒不是不愿继续,而是他能力有限。

他的学识和才干暂时还不足以撰写一篇完整且深入的治理理论。同时对各家的深刻理论也了解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日后的学习,还需要请教各家名士的智慧启迪,然而对于秦长青来说,此刻这些领悟已足够。

至少……

他已经清楚了前行的方向。

不会再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抬头,目光变得透亮清澈,仿佛雨后清澈透明的天空。

随后放下了笔,心中回想起汉武帝的话语。

“我汉初基未稳,加上四周敌夷频频入侵,如果我此时不变更制度则后代无法遵循;不主动出兵作战就不能得到天下的平安;为了这二者不得不 ** 民生。可是假如我的继任者仍像我一样处理这些事,则又步入秦国旧时覆辙的风险。”

尽管在后期世人认为汉武帝过于军事冒险激进,可他自己却保持着清醒,知道自己一生的努力,他也预见到了未来的后世对其评语,但他依然无悔,亦然进行那些行动,这样的做法也和秦始皇帝的行为有何异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同之处在于,始皇帝立国后试图迅速完成统一和安定导致局势不可挽回,国家分崩离析。

然而始皇帝的做法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并非如此。更多是在错误时机进行了正确事情。

再加上秦和秦王朝长期浸淫在法家影响之下,已经到了难以调整的地步,尽管李斯提出过一统思想建议并获得采用,但这仍旧只是将法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依靠强权威压群众的方式从始不对。

秦长青深深叹一口气,真切感知到建立秦国道路上的艰辛。

没有任何经验或者参考依据的情况下开创性摸索前进的秦国已经走在了一条近乎正确的道路上了,但秦国的根基与过度依赖法家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导致最终未能完成目标。

但这样的努力仍然值得尊敬。

周围的举动秦长青也注意到,所有人满脸怀疑看着他。

他环视周遭说道:

“诸位兄弟们是否有考虑我们秦国未来的方向呢?”

“自古以来,各国首领常称公民是普通的人民;但在实际中那些真正属于百姓阶层者并不多,于是先父即位一统天下之时将全人民统称为黔首,以此表示全国民众应共同进退。”

“如今大秦对民治理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部分人, 而是所有人民。”

“贤能君王善于制定良好政策引导民众,以使百姓服从管理, 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标。当前的大一统尚未完全实现,因此出现了不少批评意见。”

"然而国家所做出的决定基本上仍是可行合理的,现在所缺的就是一些耐心。”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机会等待时间推移,必然能使局面焕发新生。六国的问题也能逐渐缓解。”

”我们大家都应该努力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

说罢一阵爽朗笑声,秦长晴径自离开皇学院,令旁听的各位兄弟面面相觑。

一段时间后, 才反应过来,其中一个不解地提出:

“二哥哥你能理解他在说些什么吗?我怎么完全不明白他说的这些呢?”

他眉头紧皱。

其他人也有同样疑虑,看着离去的人背影,觉得这次对话意义非凡。

随即,一位兄弟拿起刚才被搁下的文书。

其他同伴们聚拢在一起仔细观看。

民心为重,人民为先!

望着这几个字,想起秦长青之前的话,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大致理解了秦长青的意思。

也就是说要用“民”来统合思想,然而这实在是太困难了。

正如秦长青自己所言,大秦之民不再是昔日的“百姓”,而是“黔首”。除开有爵位之人以外,普天下其余子民皆称为黔首,这涉及数千万人,统一他们的思想何其之难?

公子高摇了摇头。

他觉得自己的理解可能不对。

既然他都想到了这一点,秦长青又怎么会没有想过呢?

而且,秦长青还表示这是一个足以名垂千古的丰功伟业,但这样重大的事并不是那么常见,他凭什么这么有信心?

公子高放下手中的竹简。

想不明白也就不再想了。

他们这些人早已失去了干预现实事务的能力,能坚守自己的宁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他对那些抱有幻想的事早已死心。

其他的公子看过一会儿之后也没明白怎么回事,一个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费神思考这个问题,一切如往常般平静。

殿内静悄悄的,仿佛一潭死水。

不久之后。

一名太监匆匆赶到学宫。

这名太监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接着将一件重要的事情告知了胡亥。

胡亥听到之后先是愣住了,紧接着面露喜色。

顾不上整理衣衫,直接扔下手中的笔疾步走出宫殿,引得众人心中诧异不已。

就在胡亥刚离去不久。

众公子得知了胡亥之所以高兴的原因:王贲苏醒了!

诸公子坐回席间,看了看秦长青的几案,又看了一眼凌乱的胡亥几案,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随即摇头:他们之间这种隐秘的博弈,自己等实在无力插足,只能成为旁观者。

喜欢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请大家收藏:()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