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太后的赏赐
“哀家没事,就是躺着休息一会儿。老三怎么回来了又不见人影?”太后摆摆手示意宫女停下。
“哦,他……”皇帝也不知道自己三弟在忙什么,大概跟着二弟去造纸坊了?
“还有知白,怎么那天来见了哀家一面就不见人影。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没告诉我。不会是你大姐有什么事吧?”
太后扔出一连串问题,自己都觉得说不准真和大女儿有关,慌忙坐起身,这才看到成悦然和江篱。
“成悦然,江篱……参见皇太后。”两个小姑娘行了很标准的一礼。
“平身,看坐。”太后对成悦然有点印象,但不多。
“谢太后。”
“然然,你奶奶去祥城后还好吧?”太后顺嘴关心一句。
“我奶奶挺好的,她在那边结交了几个姐妹,有时间就去上课,听书,泡温泉,四处游玩什么的。一天天可忙了,病痛都少了不少。”成悦然说道。
“上课?”太后不解。
“我奶奶第一天到祥城遇上几个进城上课的村里人,就跟村里的奶奶聊了起来。然后跟着去学字班,跟着人家读书认字。”
太后点点头:“太妃也是好福气的。”
“然然,你大表哥的事情你也给你太后奶奶说说。”皇帝顺便把计知白的事情也推给成悦然。
成悦然睁着懵懂的大眼睛看着他,像是说你怎么可以撂挑子。皇帝比了个手势,意思是干得好会给她奖励。
成悦然于是绘声绘色把计知白和金易的事情说给皇太后听。一老一小,聊着聊着干脆坐到一起,头对着头。
江篱发自内心感叹还是吃瓜力量大。
“这小子,真是……啧啧……干得漂亮……嗯嗯……你做的对……”
看着自己母亲沉浸在小侄女的叙述里,皇帝又担心起来,这孩子太能说,可别忽悠自己老娘做什么……
“嗯嗯,好,走吧。”果不其然,成悦然居然说服太后一起去献王府看看最近计知白的训练成果,顺便尝尝好吃的。
几人从侧门悄悄离宫,献王府离得不远,很快就到了,马车有从侧门进去。
献王正和誉王在院子里吹着风,一边闲聊等着吃饭,就有下人慌慌张张跑来报信说皇帝来了。
两人心想皇帝来就来呗,他最近不是老来蹭饭。
结果这下人大喘气,又说太后也来了。
“我的祖宗啊……”献王真的服了,这个女儿每次都搞这一出,但凡老父亲心脏不好都得被吓得背过气去。
赶紧去迎接的同时不忘了让人赶紧去通知计知白他们。
“参见太后……”
“行了行了,哀家就是在宫里闷得慌,出来透透气。”太后笑道。
“父王,你鞋子不是同一双……”成悦然低头就看见献王鞋子穿错了。
款式类似,但左脚是藏青色,右脚是黑色。可能在暗处穿的,没有注意颜色差别。
“哈哈哈,天佑这么多年还是这个样子。”太后笑道。
献王陪着憨笑。
成悦然觉得他爹干得漂亮,这个样子确实不让人觉得有任何威胁。
“母后,我们一会儿在院子里吃饭还是去前厅那边?”
献王喜欢在院子里吃,凉快,热闹,不拘束。不过不够正式。既然太后来了,当然要问问太后。
“院子里摆好了桌子,就院子里吃吧。还凉快。”太后说道。
元塑果然如成悦然说的做了黄金虾球,麻婆豆腐。
听说太后来了,倒也不慌,羊肚菌蒸蛋,炒素什锦,糯米南瓜盅,莲藕糯米丸子都是适合老人家吃的菜。
关于糯米还有个小插曲。
回到王府后,成悦然就把库存里的吃食都检查了一遍,让元塑能用的都可以用上。这里面就有生虫的糯米。
这糯米只有一袋,但是因为是过年的时候,上面赐下来给每个王府的,说是晶国那边的产的,拿来后都没舍得用。
再者之前王府主子们又都去了祥城,这袋糯米就一直摆在角落,几乎被遗忘。
成悦然看见的时候它已经生虫了,不过不严重。赶紧拿给元塑,趁着这些日子吃饭的人多,把它消耗掉。
当然只有成悦然和元塑知道这袋米生虫了,成悦然觉得无伤大雅,又不是很严重,而且扔了可惜。元塑也觉得反正扔了可惜,大不了做出来不好吃又扔。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这糯米今天甚至还呈到了太后和皇帝的面前。
太后几乎对所有的菜都赞不绝口,然后又变成了对元氏兄弟的夸赞。
然后直接表示赠送给元绅元塑两个相连的院子。就在献王府不远的地方,都是标准的两进院子。欢迎他们随时来永庆城居住。
成悦然和江篱都觉得太后这一手是厉害的,也不像一种讨好,但又保持了亲近。
“那我呢?”成悦然笑眯眯伸手。
皇帝给她一个你还真敢呀的眼神。
“哈哈哈,然然你自己说想要什么?只要不太离谱,都可以。”
“我要不直接要钱吧……”成悦然觉得自己忙了半天还是个穷酸,那金钱如流水的花出去,却一点没见有流回来的意思。
“好,哀家也不能太小气,给你二百两银子加一套头面,银子你想怎么花怎么花。也给江篱丫头一套头面。”
“谢太后。”江篱没想到还有自己的,赶紧起身行礼。
“谢谢太后奶奶,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尽管说。跑腿,聊八卦,我都可以的。”
成悦然那就谄媚多了,太后出手果然大方,其实只要能给她五十两她也是心满意足的。
太后招招手,跟她耳语道:“你大表哥的事情,你可得盯紧了。有什么后续可得告诉哀家。”
“得令。”成悦然做出了包在我身上的架势。
看着鹌鹑一样安静的计知白,太后也不知道这外孙想些什么。多年未见也不可能有多亲近,心里不由得叹气。
自己大女儿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投入了最多的热情,就算后面有了儿子,也没有忽视她半分。
把大女儿嫁去原谨,太后本是不乐意,但当时的情况,女儿外嫁别国可能对于双方都更有利也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