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335章 金戈曜日旗旆扬

朱载坖的诏书下达之后,可谓是分量十足,征虏大将军可是大明武将最崇高的头衔了,绝对的重号将军,当年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王弼等都担任过这个职务,作为大明最具有份量的军职头衔,征虏大将军的含金量也十足的,这可是大明最重的将军号,作为一路统帅常常是几十万人马的主帅,远出边墙,横扫虏酋。

能够担任这个职务的,无一不是大明军中的顶尖帅才,从成祖以来,大明采取收缩防御的策略,自然也不可能再有征虏大将军这一职务了,所以大明已经有百余年没有再设立这一职务了,这次朱载坖拜戚继光为征虏大将军,在群臣心中是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信号。

熟悉朱载坖的臣子都很清楚,朱载坖一向以成祖为榜样,对于成祖五征漠北,是极为推崇的,所以不少人认为,朱载坖可能借此机会掀起大规模对北方的用兵,很多官员认为,打击土蛮就打击土蛮,不必用征虏大将军这一重号,但是朱载坖认为,非重号无以统大兵。

这次朝廷调集五镇大军,还出动京营和亲军诸卫,必须要主帅以重号镇之,才能够号令三军,令出必行,否则将帅毫无威严何以统兵?对于这些人的上疏,朱载坖一概不理,而是继续和内阁、练兵军务处商量此战的各种需求。

大明在辽东用兵,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的防备也不能放松,宣大和陕西方向都要加强戒备,以防不测,朱载坖同时命令翰林院草拟檄文,昭告天下。

檄文这东西,并非是给北虏看的,而是给大明百姓看的,翰林院拟定了几份草稿朱载坖都不满意,不得已连内阁辅臣们都亲自来撰写檄文,朱载坖要求檄文务必要说理明白,气势恢宏。

而在三屯营,征虏大将军戚继光也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击北虏,这次朝廷调动的兵马人数众多,虽然主力是蓟辽精锐,但是京营和亲军诸卫也是朱载坖命令要求戚继光加以锻炼。

各路援军在戚继光的调度下,赶赴指定的位置待命,按照戚继光的命令,蓟镇车炮营、辽东和大宁镇的精锐,直接赶赴广宁后屯卫集结待命,然后真保、昌平和京营、亲军诸卫的援兵在三屯营集结,在戚继光的率领下奔赴广宁,准备作战。

而在征虏大将军大帐内,戚继光升帐召集军议,征虏副将军马芳、征虏前将军李成梁率领众将唱名报进,点验过人员之后,中军镇抚官向戚继光禀报道:“回禀大帅,众将到齐。”

戚继光这才升帐议事,这次戚继光主要是和马芳、李成梁等人商量大体的作战方案,马芳、李成梁虽然是戚继光的下属和副将,但是毕竟是大明成名已久的宿将,对于蒙古也很了解,所以戚继光还是有和他们商量一下的,而且这次朝廷十二万大军出征,不可能抱成一团,李成梁肯定是要获得独领一军的能力。

戚继光和众将们说了些场面话,就解散了众将,和马芳李成梁等人在舆图前研究起来了,戚继光首先向马芳和李成梁介绍了现在探得的情报,土蛮有两万五千骑,应该是已经确定的了,兀良哈有多少人,尚且不能确定,不过最少两万是有的,恐怕到时候会更多。

对于辽东的情报,李成梁提出了疑问,土蛮远比兀良哈强大,怎么会只有两万五千人,据李成梁的了解,土蛮的人数应该远远不止这些,按照李成梁对于土蛮的了解,仅土蛮汗诸部麾下,控弦之士就应该有五万余,按照辽东哨骑的汇报,土蛮诸部大会,就只有两万五千骑,这很可疑。

戚继光也说道:“土蛮部以十万数,拱兔六七酋最大,仅以二万五千骑,确实可疑。”

他们三人都是蒙古人打过交道的,对于蒙古人还是很了解的,蒙古人并非不懂谋略,只是有时候看起来有些笨拙罢了,现在这种情况要么是蒙古人真的只准备出动这么多兵力,要么就是蒙古人在故布疑阵。

戚继光问道:“萝川侯怎么看?”

马芳是最了解蒙古人的了,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交道,马芳并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问了一个问道:“土蛮部会盟之地,是哪个部落的住牧地?”

现在土蛮等在大凌河上游会盟,这里原本是兀良哈部的住牧地,土蛮东迁之后,逐渐占据了此地,后来大明夺回了辽河河套,在此地安置大宁都司,将土蛮和兀良哈部向北方赶,现在大小凌河基本上是土蛮和兀良哈的分界线。

马芳仔细查看了舆图之后认为,蒙古人应该不是有什么阴谋,虽然土蛮号称有控弦十万,但是土蛮内部分裂,打来孙死后就更是分散,即便是土蛮汗,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召集所有人,何况各部落之间互相提防,为了防止自己的部落被吞并,他们肯定会留兵在部落中。

同时这里原本是兀良哈部的住牧地,虽然这次是土蛮和兀良哈联手,但是即便是从大小凌河附近破口,劫掠锦州等地,所获的大头肯定是兀良哈部,毕竟这里离兀良哈部的住牧地近,土蛮就更不可能倾尽全力了,所以只派出部分兵力也是合理的。

同时马芳在向戚继光了解了辽东边墙的情况之后也认为,北虏这次袭扰锦州到广宁中屯卫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蓟镇的边墙全部翻修过,大宁镇的边墙更是新修的,唯独辽东镇的边墙,尚未完全修整,而且辽东边墙修整的重点放在沈阳、铁岭、开原一线,广宁一线的边墙相对陈旧,确实是可以被北虏破口的。

所以马芳认为,这次北虏入寇的兵力可能就在五万骑左右,虽然看起来大明官军的人数是北虏的两倍多,但是这仗并不好打,官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步骑混编,在机动性上肯定是不如北虏,而且脱离边墙作战,对于官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