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发工酬
看热闹的村民都安静了下来,脑海里不断回想着顾青槐说的那些话。
他们在土牛村生活这么多年,从未听过这样的言论,忽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等他们回过神来,顾青槐已经带着一帮人走远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炊烟袅袅的山村,一切喧闹渐渐归于宁静。
顾家老宅、李家、王家院子里乱作一团,却无法在广阔的宁静中掀起丝毫波澜。
在顾青槐一行人回家所走的那条村道前几十米处,一颗小脑袋“咻”地从土墙后面斜伸了出来。
看清迎面走来的几十人后,小脑袋瞬间瞪圆了眼睛,立即转身,迈着小短腿,向顾老四家敦敦敦跑了过去。
跑到院门口,小脑袋大声叫喊道:“里正叔!里正叔!小槐姐他们快回来了!来了好多人!你快溜!快溜啊!”
小脑袋就是小吃货孟无患。
原本他和爷奶过来帮小槐姐看家,后来发现里正叔也在这里,爷奶不想打扰里正叔的雅兴,就回家去了。
他却闻到了里正叔身上有肉味儿,就赖着不肯离开。
于是,他就成了里正叔的酒友。
里正叔让他以水代酒,两人一边吃鸡肉,一边干杯。
最后,里正叔用一只鸡腿、一只鸡翅、一个鸡屁股收买了他,让他随时注意小槐姐的动向,要是发现小槐姐往家走,就赶紧跑来通知里正叔。
里正叔不想让村子里的人知道他藏在小槐姐家里。
“哎呦喂,患小子,你叫那么大声干啥?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在这里?”贺里正从顾青山他们睡觉的那间草棚子里出来,揉了揉孟无患的小脑袋。
孟无患转了转乌溜溜的大眼睛,立即抬起两只小手紧紧捂住了自己嘴巴。
贺里正向院外快速扫了一眼,立马扛起锄头,从院子另一侧悄眯眯地溜了。
槐丫头今天请了不少人去干架,打完架,肯定要带他们回来发工酬。
贺里正不想让村民们发现他躲在槐丫头家里,不然,会让人误会他和顾老四家“沆瀣一气”,明明知道顾青槐去顾、李两家打人,却还放任不管。
事实上,他也确实有这样的心思,但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等槐丫头打完架,即便有人找他评理,他也能应付过去。
反正他就是那句话,先撩者贱,谁先犯贱,谁就该死。
不一会儿,顾青槐带着几十人回到了院子里。
孟无患看见爹娘和大哥、二哥,激动地朝他们扑了过去。
这几天,他每天起床都看不见爹娘和大哥二哥,晚上睡觉的时候又看不见他们,只有吃饭的那一会儿时间,他们才能见面。
太阳已经落山,马上天就黑了。
顾青槐也不想耽误大家时间,对所有人诚心道了一声谢,就开始发放工酬。
跟着方块叔去李家堵人的,每人六十文。
拿到六十文的人,全都笑得合不拢嘴。
千万别小看这六十文,六十文可以买两斗黑面,让他们每顿的野菜糊糊都稠一些。
不过,他们都有些心虚,感觉自己只是凑凑人数,去李家门外装腔作势地站了站,就拿到了这么高的报酬。
为了心里能够踏实点,每个人都在悄悄对自己说,以后顾老四家遇到什么难事,他们多帮忙就是了。
在土坯场上工的人,顾青槐也给他们另发了六十文作为报酬。
今天若不是他们给她撑场子,老顾家的人肯定不会那么老实,她也不会那么威风。
这两拨人,顾青槐一共给出去五两多银子。
赵樱和顾青山虽然也很心疼,但他们知道,槐儿这样做是对的。
生活在同一个村子,只有你家顿顿吃肉,别人连口汤都喝不上,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心生嫉妒。
这样撒出去一些钱,也能安安人心。
等其他人全部离开,只剩下孟家人后,顾青槐又把今日卖蛐蛐的五十两银子拿了出来。
“五十两!怎么这么多!”孟无病和孟无灾都吓了一跳,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
顾青槐笑道:“买家觉得我们的蛐蛐好,价钱翻了倍。五十只蛐蛐卖了一百两,我们五五分。”
孟家人看着白花花的五十两银子,呼吸都不自觉地放缓了。
上次他们家分到十五两,这次一下又分了五十两,这就是说,他们家的存款已经有六十五两银子!
天呐!
他们从未想过这辈子能有这么多钱!
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夜暴富!
他们也是土牛村的有钱人了!
“锤哥,你快掐掐我,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郭月英用肩膀顶了顶孟铁锤。
众人噗嗤一笑。
【叮,恭喜宿主收到男性钦佩值积分1000,总积分8773】
【叮,恭喜宿主收到男性钦佩值积分1000,总积分9773】
【叮,恭喜宿主收到男性钦佩值积分1000,总积分】
这3000钦佩值积分应该是铁锤叔、猛无病和孟无灾给的。
自从孟家男人对她的钦佩值破千之后,顾青槐就看不上开裆裤孟无患的那点积分了。
看着孟家人激动的样子,顾青槐也很高兴。
不过蛐蛐这生意,她不打算再做了:“无病,无灾,现在蛐蛐已经渐渐进入颓势,我再去卖一次,我们就结束这项生意吧。”
其实,蛐蛐生意还可以再做好几次,但顾青槐不想让孟家兄弟那么累了。
这几天,孟家人都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一刻也不停歇。
白天上工时间,郭月英和孟铁锤带着孟无病和孟无灾来她家打土坯。
四人都把她家的活儿当成自家的,干活非常卖力。
中午休息时间,他们匆匆扒几口饭,又顶着酷暑烈日,去地里干农活。
晚上,孟铁锤给三小只上课,郭月英又和孟无病、孟无灾出去捉蛐蛐,三人一直熬到大半夜,第二天又早早起床。
短短几天时间,孟家四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孟家这些年穷怕了,所以一家人卯足了劲想多赚些钱,毕竟,家里有三个生病的老人,负担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