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倾世长生仙,我以医术救世人一朵郁金香灬
第531章 团结!
次日清晨,苏尚从睡梦中悠悠转醒,目光扫过散落在身旁的衣物,随后抬手轻轻拍了拍脑门,试图驱散残留的困意,振作精神。
昨夜闷热异常,让人辗转难眠,再加上街上发生的那档子事儿,她心知近段时间怕是难以太平。越是紧张,越难以入眠,这般滋味着实恼人。
苏尚起身,利索地更衣,用过早餐后,便乘车前往厂房。途经昨夜打架斗殴之处,只见尸体已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唯有那片片斑驳的血迹,无声诉说着昨夜的惨烈。
此时天色尚早,此地空无一人,也没几个人真正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不过当作一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瞧过、笑过,众人便各自散去。苏尚扫了一眼地上的血痕,随即放下车帘,收回目光,懒得再看。
泗水县的粮仓,就建在衙门背后的街巷。起初,选址于此是出于安全与便捷的考量,可后来粮仓连存粮都没了,渐渐形同虚设。直至范海琴到来,对粮仓进行改建,这块地方才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生机。
粮仓大门前,马车匆匆停下,苏尚快步下车,径直步入其中。只见粮仓的各个角落,堆满了木料、废弃建材以及拆下的木质废料。因年代久远且失修,这些废料已无修补的价值,只能全部更换。好在运来的木料十分充足,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赶工完成的时间已然能够预估。
范海琴这段时间大多都留在粮仓。她将工匠分成两拨,日夜不停地赶工。苏尚到来后,两人站在厂房中央,看着工匠们处理收尾工作,渐渐交谈起来。
“我要的人,你找得如何了?”苏尚最为关心的,便是此事。
苏尚如实点头,望着这座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厂房,心中涌起一股大干一场的冲动,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容,说道:“自然,人数已经足够。在此之前,我希望你先结清租地所欠的款项。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接下来这几天,估计会有诸多变故。你什么都无需做,只需听从我的安排。”
范海琴转头看向苏尚,只觉这女人说话的口吻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与人交谈时,都带着命令的语气,听着着实让人不太舒服。
范海琴一头干练的金发扎成高马尾,在日光下闪耀着刺目的金芒。她微微挑起眉头,神色颇为高傲,心中想着犯不着跟这女人计较。再者,她心底还暗自觉得李白这家伙的女人也就那样。
“好吧,我听你的。”
这趟浑水,她已然决定趟到底。中原人总爱搞些文字上的弯弯绕绕,这是她极为厌恶的。范海琴不愿多费口舌,她一心只想把工厂建好并投入使用,其他事情,一概不想理会。
两日之后,本就不算平静的泗水县,在各方势力的运作下,愈发暗潮涌动。整件事的起因,最初是有人误以为有人在暗地里给官府送料。此事,泗水县的众多商户大多亲眼目睹,还聚集在一起讨论过。
苏尚和范海琴作为外乡人,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本地势力的监视之下,无论走到哪里,都逃不过暗哨的眼睛。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凭空变出这些东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足以证明,泗水县里有官府的内应。当这个消息在暗地里传开后,各方之间的关系,便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紧接着,两家木工商户大打出手。这本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在起初的热闹与兴奋过后,不少人回去便开始清查自家账目。一时间,各种问题在商户中浮现。然而,他们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鱼”,十几人、几十人的小团队,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当人数汇聚起来,便如同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一旦爆炸,足以将整个泗水县搅得天翻地覆。
而主动权与导火索,此刻都掌握在苏尚手中。
某天清晨,许多人突然发现衙门在悄悄召集人手,行事极为神秘。许多曾经从衙门逃离的人,又纷纷折返回来,在特定时间前往县衙。消息传出时,极为隐秘。可随着知晓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刻意隐藏的蛛丝马迹,终于渐渐浮出水面。
确切消息,来自一位礼部的老官吏。
他年过半百,早已无力劳作,栖身于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中。靠着年轻时积攒的些许积蓄,以及他人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偶尔还会外出乞讨,以野菜充饥,如今膝下无儿无女。
许多年前,水梁山大乱前夕,朝廷自顾不暇,对这些偏僻地域的县衙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权,官府的势力也逐渐式微。在此地任职的官吏们,为了生存,只能另谋出路。有的选择直接辞官离去,有的则坚持留下。
这位礼部老官便是留下的其中一员。他始终坚信,朝廷终有一日会再度关注到他,可这一等,便是不知多少年。
他的家人相继饿死,儿子为了糊口,离开县城,投奔水梁山的其他势力。
听闻几年前,儿子与人火拼,手脚皆被砍断,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老官自此便丢了魂一般,整日坐在草屋门口,念叨着要等儿子回来,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
消息之所以会从他口中传出,是因为衙门有人前去告知了他一声。随后,另一拨人闻讯赶来询问缘由。紧接着,一条惊人的消息瞬间震惊众人。
衙门在补发俸禄欠款!
消息泄露时,其实尚未完全传开。可当人们打听到衙门的神秘举动后,借助这批人的口,如同纸包不住火一般,刹那间,泗水县的所有商户都惊愕不已,全然不知苏尚为何会走出这一步棋。
于是,各方势力及其合作伙伴,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迅速召集人手,商讨今后的局势走向。泗水县内,在炎热的太阳下,奔走相告的人越来越多,一种忙碌与紧张的气氛,在此时悄然蔓延开来。
而在另一边的衙门里,却是一片喜庆、欢乐的氛围,怎么也抑制不住。
艳阳高悬,衙门口大开,却依旧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全是人头,众人拼命往衙门里挤。
这些人,有的曾是小吏,有的当过小官,甚至还有人担任过要职。可在朝廷不发俸禄、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们只能另寻出路。如今听闻新县令要补发俸禄,全都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老兄,里头真在发钱?”
一个光着脚、扛着锄头的中年大汉,跑到县衙外,怎么也挤不进去。眼见有人揣着东西出来,他连忙上前询问。
那人吓了一跳,紧紧护住怀中的包袱。能来到这里的,估计都是曾经当过官吏的,他倒也还算客气,说道:“没错,不过我只领到了有记录的那部分俸禄。后来那些无人记录的当值时间,说是要核实后才能发放,也不知道得等多久!”
中年大汉听后,满脸欢喜,说道:“嘿,有总比没有强。这新来的县令老爷可真是大好人,能补发俸禄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事儿简直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这么说确实是。”那人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后上下打量了大汉几眼,觉得眼熟,突然一惊,问道:“您莫非是江总捕?”
“往事就别提了。”提及往事,大汉连连摆手,脸上却又露出期待之色,“也不知道这位新县令会不会重建府衙。要是有机会,我可真想争取复职啊。”
“江捕头料事如神,里头的人也都在打听呢,好像真有这可能……”那人得知大汉身份后,恭维了一句,随后态度一转,立马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在这样的情形下,苏尚这位新上任的女官、女县令,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民间,走进了那些曾经为官之人的视野。
从起初的不屑一顾,到她四处奔走忙碌时的不被理解,再到如今散发俸禄时众人的欣喜,直至兑现承诺后的由衷佩服,整整历经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前来领取俸禄的人,心里大多抱着两种想法:一是领钱,二是探听苏尚的想法。若是能重新为官,便无需寄人篱下。别看曾经当官时威风八面,可一旦失去俸禄,该吃饭还得吃饭,寄人篱下的滋味,远不如当官自在。此时苏尚的举动,让他们满怀期待。
而这,也正是苏尚想要达成的效果之一。她站在厅堂中,看着吵闹的人群,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官场与商场,似乎并无太大差别。
门堂内,前来领钱的人排起了长队。县衙里的衙差就那么几个,却有上百号人蜂拥而至。虽说账目清晰,对着人名、拿着户籍名单核实好基本信息后就能发钱,可想要做到准确无误,还是颇费一番功夫,难免顾此失彼。
在这种情况下,苏尚从名单中挑选了一些手脚干净的人出来帮忙,并让他们换上衙差的衣服。
曾几何时,这套衙差服他们根本瞧不上眼。可此刻,一个小小的衙差身份,竟能入了县令的眼,这怎能不让人眼红。众人盯着那套衙差服,眼神中满是羡慕。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一个身材壮硕的大汉扛着锄头上前。衙差看了看名册,言语间恭敬起来,说道:“是江大宝江总捕吧。根据明账记录,您名下已记录的俸禄是十两六钱,您核对一下。”
衙差将记账名录摊开在江利面前,上头一笔笔俸禄、时间、地点,全都一一对应,毫无错漏。江利心中一惊,如此看来,早在之前,这县令便已计划好此事,当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他确认无误后,抬起头看向苏尚。此刻,他对这位女官,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佩,这女官的能耐,丝毫不比男子逊色。女官上任,那是朝廷、是皇帝的抉择,他倒也无所谓。眼下,见识到这位女官的厉害之处,他心里有些蠢蠢欲动。
在等待衙差取钱的间隙,江大宝壮着胆子上前问道:“县令大人,不知之后是否有让同僚复职的打算?”
他仗着自己以前担任总捕的名头,比其他人胆子大些。苏尚笑盈盈地看着他,反问道:“江总捕觉得呢?”
江大宝一时语塞,看着这女官满脸笑意,却完全猜不透她的想法。他心想,对方不愿说,想必自有考量。毕竟水梁山以及泗水县的局势,他平日里也有所了解,可谓风云变幻。如今自己不过是个帮人耕地的,想那么多也无益。
眼见衙差把钱取来,他接过钱,朝着苏尚拱手行礼后,便准备离开。
“江总捕。”苏尚突然出声叫住他,语气平和,“倘若我让你去抓捕城里的富户,你敢动手吗?”
江大宝闻声回头,听闻此言,他想都没想,用力拍了拍自己健壮的胸膛,傲然说道:“只要苏大人下令,莫说是富户,便是天王老子,我也一样敢抓。”
说罢,江大宝再次拱手,转过身时,满脸欣喜,脚下生风,带着银子飞快离开县衙。他逢人便夸赞新县令如何如何好,这一番举动,更是让其他人急切地想要参与进来。
法昭临坐在后面的木椅上休息,热得满头大汗,吐着小舌头,活像一条小狗。她端起茶盏喝水时,瞥了苏尚一眼。
“就凭这几个虾兵蟹将,你就敢让人去富户家里抓人?”
苏尚摇了摇头,说道:“时机尚未成熟。以前家里做生意时,爷爷就告诉过我,十个人不可能一条心,总会有异心之人。想要清除这些人,就必须先将其他人团结在一起,让大家站在同一条船上,组成一个团体。先把心有不合的人打压下去,让众人尝到第一份好处,随后,便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法昭临抿了一口茶水,咂咂嘴,缩了缩脖子,说道:“我爹说得果然没错,商人可真可怕。”
距离县衙二十多条街道外的一处大宅内,泗水县的诸多富商齐聚一堂,车马如龙,在外头排开长长的阵势。在如此贫瘠的地方,能见到这般场景,实属不易。
今日众人聚集在此,皆是因苏尚的举动而起。秦国推崇法家,在上京那一带,法家的影响力极大。若是法家思想被引入水梁山,对他们而言,无疑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即便摸不透苏尚的真实意图,可眼下,一种名为“势”的东西,正在官府、在苏尚那边逐渐汇聚。而他们这边,却净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因为有人私自给官府运送了木料,又抓不出那个送料的商户,使得如今大家都极为被动。
何、候、余三个木工世家,常年为泗水县周边村寨、势力修建防御工事,人脉广、路子野,在泗水县的话语权不容小觑。除了他们三家,还有经营烟草、赌坊、妓院、私盐茶马等走私生意的富商,以及从事外洋贩卖女人勾当的老鸨。
“官府一旦动手,有了势力,对大家都没好处啊。”候家主凭借着自己财大气粗、人脉众多,率先开口。
“哼,还不是你们这些木工户惹出的破事儿,你们家里不干净,就想拖我们下水?”
说话的是一位烟草行当的大户,他家良田百亩,全都种满了烟草,名下还有工坊,能够自行制作大烟,财势颇为雄厚,是木工之外,代表走私生意的领头人物。
候家主被呛了一句,却并不恼怒,反而笑着说道:“干净与否,事儿既然已经出了,大家做的是什么生意,心里都清楚明白。到时候赚不到钱,也是大家共同面临的事。出不出力,全看个人,反正结果都得一起承担,我倒不着急。”
他这话一出口,另一头掌管茶马走私的领头人被气得笑了起来,猛拍桌子,大声喝道:“会不会说话?都怪你们这些敲木头的乡巴佬,整天敲那几根木头,脑袋都给敲坏了!”
“你说什么!!”
瞬间,双方人马纷纷叫嚷起来,一个个拍桌而起,火药味愈发浓烈,眼看就要动手。就在这时,余家主大声喝止。
“别吵了!”
余家主是泗水县的元老,生意规模虽不算大,但在泗水县待的时间最久,算是老一辈人物。他平日里从不与人争抢生意,做事谨慎,自有一套手段,许多人都不愿轻易招惹他。此刻他开口,其他人也都安静了下来。
余家主说道:“咱们没必要窝里斗。确实是我们木工这边出了问题,可找不到人啊。最近事儿又多,底下那些小商户人人自危,我们也没法直接插手去管。毕竟他们跟我们不是一伙的,想法又多。现在当务之急,是想想该如何应对此事。”
姜还是老的辣,老人三言两语,就让坐在对面做私营生意的人心里舒坦了些,也懒得再跟候家主计较。他们这边便把话挑明:“我们在北面有不少熟人,其他县里也有诸多同僚。现在我们可以修书一封,告知他们此地的情况,让他们多加留意。若是有新商户要过来,不准他们来泗水县做生意。能抢的就抢,抢不了就杀。另外,那苏尚不是在发钱么,我们也‘帮’她一把,看看她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我常走黑虎寨的水路,跟徐虎见过几面。花点钱,让他把上河封了,不准那范海琴离开。要走,就让她往南出海,再折返中州……”
“我也能帮忙,周边山路全是我的人。若是有官府的人离开郊外,保证让他们有去无回……”
各式各样的提议,带着满满的恶意,如潮水般涌来。在这炎炎夏日里,众人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将矛头无情地指向苏尚。
陆陆续续,有人走出大宅院。余家主登上马车时,苍老的脸上神色阴晴不定。他叫来管家,小声吩咐道:“盯着这里……”
这天傍晚,第一辆前往县城外的马车启程了。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护送队,带着信件,目的地是距离泗水县二百里外的市集,随后继续往北,向更远处的县城传递消息。
百鸟归巢,蝉鸣渐歇。马车沿着坚硬的土路疾驰,没过多久,车夫便看到前方有个黑影。那黑影像是蹲在路边,又好似靠在树荫下睡着了。光线昏暗,只能瞧见一个模糊的轮廓。
“什么人?”车夫赶忙勒住缰绳,高声喝道。随行的十多名护卫也警惕地看了过去。
只见那黑影动了动,随后站起身来。此人身材高挑,待走出树荫,众人这才看清其模样,原来是个年轻姑娘。
她身着干净利落的武人服饰,一件露肩旗袍,搭配宽松的黑裤,秀长的臂膀与双腿尽显。头上扎着两团发包,长长的辫子垂在脑后。
“你们是不是去送信的?如果是,那就把信留下吧。”小姑娘握了握拳,笑眯眯地对他们说道。
昨夜闷热异常,让人辗转难眠,再加上街上发生的那档子事儿,她心知近段时间怕是难以太平。越是紧张,越难以入眠,这般滋味着实恼人。
苏尚起身,利索地更衣,用过早餐后,便乘车前往厂房。途经昨夜打架斗殴之处,只见尸体已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唯有那片片斑驳的血迹,无声诉说着昨夜的惨烈。
此时天色尚早,此地空无一人,也没几个人真正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不过当作一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瞧过、笑过,众人便各自散去。苏尚扫了一眼地上的血痕,随即放下车帘,收回目光,懒得再看。
泗水县的粮仓,就建在衙门背后的街巷。起初,选址于此是出于安全与便捷的考量,可后来粮仓连存粮都没了,渐渐形同虚设。直至范海琴到来,对粮仓进行改建,这块地方才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生机。
粮仓大门前,马车匆匆停下,苏尚快步下车,径直步入其中。只见粮仓的各个角落,堆满了木料、废弃建材以及拆下的木质废料。因年代久远且失修,这些废料已无修补的价值,只能全部更换。好在运来的木料十分充足,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赶工完成的时间已然能够预估。
范海琴这段时间大多都留在粮仓。她将工匠分成两拨,日夜不停地赶工。苏尚到来后,两人站在厂房中央,看着工匠们处理收尾工作,渐渐交谈起来。
“我要的人,你找得如何了?”苏尚最为关心的,便是此事。
苏尚如实点头,望着这座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厂房,心中涌起一股大干一场的冲动,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容,说道:“自然,人数已经足够。在此之前,我希望你先结清租地所欠的款项。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接下来这几天,估计会有诸多变故。你什么都无需做,只需听从我的安排。”
范海琴转头看向苏尚,只觉这女人说话的口吻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与人交谈时,都带着命令的语气,听着着实让人不太舒服。
范海琴一头干练的金发扎成高马尾,在日光下闪耀着刺目的金芒。她微微挑起眉头,神色颇为高傲,心中想着犯不着跟这女人计较。再者,她心底还暗自觉得李白这家伙的女人也就那样。
“好吧,我听你的。”
这趟浑水,她已然决定趟到底。中原人总爱搞些文字上的弯弯绕绕,这是她极为厌恶的。范海琴不愿多费口舌,她一心只想把工厂建好并投入使用,其他事情,一概不想理会。
两日之后,本就不算平静的泗水县,在各方势力的运作下,愈发暗潮涌动。整件事的起因,最初是有人误以为有人在暗地里给官府送料。此事,泗水县的众多商户大多亲眼目睹,还聚集在一起讨论过。
苏尚和范海琴作为外乡人,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本地势力的监视之下,无论走到哪里,都逃不过暗哨的眼睛。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凭空变出这些东西,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这足以证明,泗水县里有官府的内应。当这个消息在暗地里传开后,各方之间的关系,便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紧接着,两家木工商户大打出手。这本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在起初的热闹与兴奋过后,不少人回去便开始清查自家账目。一时间,各种问题在商户中浮现。然而,他们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鱼”,十几人、几十人的小团队,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当人数汇聚起来,便如同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一旦爆炸,足以将整个泗水县搅得天翻地覆。
而主动权与导火索,此刻都掌握在苏尚手中。
某天清晨,许多人突然发现衙门在悄悄召集人手,行事极为神秘。许多曾经从衙门逃离的人,又纷纷折返回来,在特定时间前往县衙。消息传出时,极为隐秘。可随着知晓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刻意隐藏的蛛丝马迹,终于渐渐浮出水面。
确切消息,来自一位礼部的老官吏。
他年过半百,早已无力劳作,栖身于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中。靠着年轻时积攒的些许积蓄,以及他人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偶尔还会外出乞讨,以野菜充饥,如今膝下无儿无女。
许多年前,水梁山大乱前夕,朝廷自顾不暇,对这些偏僻地域的县衙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权,官府的势力也逐渐式微。在此地任职的官吏们,为了生存,只能另谋出路。有的选择直接辞官离去,有的则坚持留下。
这位礼部老官便是留下的其中一员。他始终坚信,朝廷终有一日会再度关注到他,可这一等,便是不知多少年。
他的家人相继饿死,儿子为了糊口,离开县城,投奔水梁山的其他势力。
听闻几年前,儿子与人火拼,手脚皆被砍断,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老官自此便丢了魂一般,整日坐在草屋门口,念叨着要等儿子回来,整个人变得疯疯癫癫。
消息之所以会从他口中传出,是因为衙门有人前去告知了他一声。随后,另一拨人闻讯赶来询问缘由。紧接着,一条惊人的消息瞬间震惊众人。
衙门在补发俸禄欠款!
消息泄露时,其实尚未完全传开。可当人们打听到衙门的神秘举动后,借助这批人的口,如同纸包不住火一般,刹那间,泗水县的所有商户都惊愕不已,全然不知苏尚为何会走出这一步棋。
于是,各方势力及其合作伙伴,在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迅速召集人手,商讨今后的局势走向。泗水县内,在炎热的太阳下,奔走相告的人越来越多,一种忙碌与紧张的气氛,在此时悄然蔓延开来。
而在另一边的衙门里,却是一片喜庆、欢乐的氛围,怎么也抑制不住。
艳阳高悬,衙门口大开,却依旧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全是人头,众人拼命往衙门里挤。
这些人,有的曾是小吏,有的当过小官,甚至还有人担任过要职。可在朝廷不发俸禄、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们只能另寻出路。如今听闻新县令要补发俸禄,全都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老兄,里头真在发钱?”
一个光着脚、扛着锄头的中年大汉,跑到县衙外,怎么也挤不进去。眼见有人揣着东西出来,他连忙上前询问。
那人吓了一跳,紧紧护住怀中的包袱。能来到这里的,估计都是曾经当过官吏的,他倒也还算客气,说道:“没错,不过我只领到了有记录的那部分俸禄。后来那些无人记录的当值时间,说是要核实后才能发放,也不知道得等多久!”
中年大汉听后,满脸欢喜,说道:“嘿,有总比没有强。这新来的县令老爷可真是大好人,能补发俸禄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事儿简直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这么说确实是。”那人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后上下打量了大汉几眼,觉得眼熟,突然一惊,问道:“您莫非是江总捕?”
“往事就别提了。”提及往事,大汉连连摆手,脸上却又露出期待之色,“也不知道这位新县令会不会重建府衙。要是有机会,我可真想争取复职啊。”
“江捕头料事如神,里头的人也都在打听呢,好像真有这可能……”那人得知大汉身份后,恭维了一句,随后态度一转,立马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在这样的情形下,苏尚这位新上任的女官、女县令,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民间,走进了那些曾经为官之人的视野。
从起初的不屑一顾,到她四处奔走忙碌时的不被理解,再到如今散发俸禄时众人的欣喜,直至兑现承诺后的由衷佩服,整整历经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前来领取俸禄的人,心里大多抱着两种想法:一是领钱,二是探听苏尚的想法。若是能重新为官,便无需寄人篱下。别看曾经当官时威风八面,可一旦失去俸禄,该吃饭还得吃饭,寄人篱下的滋味,远不如当官自在。此时苏尚的举动,让他们满怀期待。
而这,也正是苏尚想要达成的效果之一。她站在厅堂中,看着吵闹的人群,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官场与商场,似乎并无太大差别。
门堂内,前来领钱的人排起了长队。县衙里的衙差就那么几个,却有上百号人蜂拥而至。虽说账目清晰,对着人名、拿着户籍名单核实好基本信息后就能发钱,可想要做到准确无误,还是颇费一番功夫,难免顾此失彼。
在这种情况下,苏尚从名单中挑选了一些手脚干净的人出来帮忙,并让他们换上衙差的衣服。
曾几何时,这套衙差服他们根本瞧不上眼。可此刻,一个小小的衙差身份,竟能入了县令的眼,这怎能不让人眼红。众人盯着那套衙差服,眼神中满是羡慕。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一个身材壮硕的大汉扛着锄头上前。衙差看了看名册,言语间恭敬起来,说道:“是江大宝江总捕吧。根据明账记录,您名下已记录的俸禄是十两六钱,您核对一下。”
衙差将记账名录摊开在江利面前,上头一笔笔俸禄、时间、地点,全都一一对应,毫无错漏。江利心中一惊,如此看来,早在之前,这县令便已计划好此事,当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他确认无误后,抬起头看向苏尚。此刻,他对这位女官,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佩,这女官的能耐,丝毫不比男子逊色。女官上任,那是朝廷、是皇帝的抉择,他倒也无所谓。眼下,见识到这位女官的厉害之处,他心里有些蠢蠢欲动。
在等待衙差取钱的间隙,江大宝壮着胆子上前问道:“县令大人,不知之后是否有让同僚复职的打算?”
他仗着自己以前担任总捕的名头,比其他人胆子大些。苏尚笑盈盈地看着他,反问道:“江总捕觉得呢?”
江大宝一时语塞,看着这女官满脸笑意,却完全猜不透她的想法。他心想,对方不愿说,想必自有考量。毕竟水梁山以及泗水县的局势,他平日里也有所了解,可谓风云变幻。如今自己不过是个帮人耕地的,想那么多也无益。
眼见衙差把钱取来,他接过钱,朝着苏尚拱手行礼后,便准备离开。
“江总捕。”苏尚突然出声叫住他,语气平和,“倘若我让你去抓捕城里的富户,你敢动手吗?”
江大宝闻声回头,听闻此言,他想都没想,用力拍了拍自己健壮的胸膛,傲然说道:“只要苏大人下令,莫说是富户,便是天王老子,我也一样敢抓。”
说罢,江大宝再次拱手,转过身时,满脸欣喜,脚下生风,带着银子飞快离开县衙。他逢人便夸赞新县令如何如何好,这一番举动,更是让其他人急切地想要参与进来。
法昭临坐在后面的木椅上休息,热得满头大汗,吐着小舌头,活像一条小狗。她端起茶盏喝水时,瞥了苏尚一眼。
“就凭这几个虾兵蟹将,你就敢让人去富户家里抓人?”
苏尚摇了摇头,说道:“时机尚未成熟。以前家里做生意时,爷爷就告诉过我,十个人不可能一条心,总会有异心之人。想要清除这些人,就必须先将其他人团结在一起,让大家站在同一条船上,组成一个团体。先把心有不合的人打压下去,让众人尝到第一份好处,随后,便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法昭临抿了一口茶水,咂咂嘴,缩了缩脖子,说道:“我爹说得果然没错,商人可真可怕。”
距离县衙二十多条街道外的一处大宅内,泗水县的诸多富商齐聚一堂,车马如龙,在外头排开长长的阵势。在如此贫瘠的地方,能见到这般场景,实属不易。
今日众人聚集在此,皆是因苏尚的举动而起。秦国推崇法家,在上京那一带,法家的影响力极大。若是法家思想被引入水梁山,对他们而言,无疑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即便摸不透苏尚的真实意图,可眼下,一种名为“势”的东西,正在官府、在苏尚那边逐渐汇聚。而他们这边,却净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因为有人私自给官府运送了木料,又抓不出那个送料的商户,使得如今大家都极为被动。
何、候、余三个木工世家,常年为泗水县周边村寨、势力修建防御工事,人脉广、路子野,在泗水县的话语权不容小觑。除了他们三家,还有经营烟草、赌坊、妓院、私盐茶马等走私生意的富商,以及从事外洋贩卖女人勾当的老鸨。
“官府一旦动手,有了势力,对大家都没好处啊。”候家主凭借着自己财大气粗、人脉众多,率先开口。
“哼,还不是你们这些木工户惹出的破事儿,你们家里不干净,就想拖我们下水?”
说话的是一位烟草行当的大户,他家良田百亩,全都种满了烟草,名下还有工坊,能够自行制作大烟,财势颇为雄厚,是木工之外,代表走私生意的领头人物。
候家主被呛了一句,却并不恼怒,反而笑着说道:“干净与否,事儿既然已经出了,大家做的是什么生意,心里都清楚明白。到时候赚不到钱,也是大家共同面临的事。出不出力,全看个人,反正结果都得一起承担,我倒不着急。”
他这话一出口,另一头掌管茶马走私的领头人被气得笑了起来,猛拍桌子,大声喝道:“会不会说话?都怪你们这些敲木头的乡巴佬,整天敲那几根木头,脑袋都给敲坏了!”
“你说什么!!”
瞬间,双方人马纷纷叫嚷起来,一个个拍桌而起,火药味愈发浓烈,眼看就要动手。就在这时,余家主大声喝止。
“别吵了!”
余家主是泗水县的元老,生意规模虽不算大,但在泗水县待的时间最久,算是老一辈人物。他平日里从不与人争抢生意,做事谨慎,自有一套手段,许多人都不愿轻易招惹他。此刻他开口,其他人也都安静了下来。
余家主说道:“咱们没必要窝里斗。确实是我们木工这边出了问题,可找不到人啊。最近事儿又多,底下那些小商户人人自危,我们也没法直接插手去管。毕竟他们跟我们不是一伙的,想法又多。现在当务之急,是想想该如何应对此事。”
姜还是老的辣,老人三言两语,就让坐在对面做私营生意的人心里舒坦了些,也懒得再跟候家主计较。他们这边便把话挑明:“我们在北面有不少熟人,其他县里也有诸多同僚。现在我们可以修书一封,告知他们此地的情况,让他们多加留意。若是有新商户要过来,不准他们来泗水县做生意。能抢的就抢,抢不了就杀。另外,那苏尚不是在发钱么,我们也‘帮’她一把,看看她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我常走黑虎寨的水路,跟徐虎见过几面。花点钱,让他把上河封了,不准那范海琴离开。要走,就让她往南出海,再折返中州……”
“我也能帮忙,周边山路全是我的人。若是有官府的人离开郊外,保证让他们有去无回……”
各式各样的提议,带着满满的恶意,如潮水般涌来。在这炎炎夏日里,众人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将矛头无情地指向苏尚。
陆陆续续,有人走出大宅院。余家主登上马车时,苍老的脸上神色阴晴不定。他叫来管家,小声吩咐道:“盯着这里……”
这天傍晚,第一辆前往县城外的马车启程了。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护送队,带着信件,目的地是距离泗水县二百里外的市集,随后继续往北,向更远处的县城传递消息。
百鸟归巢,蝉鸣渐歇。马车沿着坚硬的土路疾驰,没过多久,车夫便看到前方有个黑影。那黑影像是蹲在路边,又好似靠在树荫下睡着了。光线昏暗,只能瞧见一个模糊的轮廓。
“什么人?”车夫赶忙勒住缰绳,高声喝道。随行的十多名护卫也警惕地看了过去。
只见那黑影动了动,随后站起身来。此人身材高挑,待走出树荫,众人这才看清其模样,原来是个年轻姑娘。
她身着干净利落的武人服饰,一件露肩旗袍,搭配宽松的黑裤,秀长的臂膀与双腿尽显。头上扎着两团发包,长长的辫子垂在脑后。
“你们是不是去送信的?如果是,那就把信留下吧。”小姑娘握了握拳,笑眯眯地对他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