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倾世长生仙,我以医术救世人一朵郁金香灬
第529章 没有选择的人
从爹爹的口吻中,祝知夏那修长的娥眉未曾有片刻舒展。或许是祝明远实在令人失望,祝宏将儿子遣退,只留下女儿祝知夏一人。
祝宏回忆起来,近些时日,水梁山并无要事发生。然而此刻,事情却不知为何发展到这般境地,他心中满是困惑。这就如同暗沉的天空忽然刮起风来,或许紧接着便会响起惊雷,亦或是降下大雨,那是一种未卜先知的预感,源自老一辈人凭借经验对未来事态发展的揣度……
彼时,祝宏说出一番话,祝明远满脸不悦,极为不爽地离开了宅子。祝知夏再次轻声安慰了老爹几句,祝宏此时望向女儿,缓缓开口:“我知晓你的心思,可惜,你终究是个女儿身。平日里你与庄内那些粗人打闹,言语间多有冒犯,我多次告诫于你,你应当明白,无论如何,他们对你总归是存着别样心思的,知夏,你可懂得?”
祝知夏陷入沉默,许久之后,才不甘地微微点头。说起来,她的武艺与庄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是庄里年轻一辈,与她较量也最多打成平手。她生性好强,若说要她在谁面前示弱,她自是满心不愿。正因如此,庄子里对她心存爱慕的男子,她一概视而不见,毕竟连自己都比不上的人,她实在没必要委身于其。
听老爹此刻所言,言辞极为现实,这关乎未来的诸多事宜。祝知夏满心疑惑,不明白老爹为何突然谈及此类话题。
祝宏本就坐在椅子上,此时换了个更为舒适的姿势,目光从女儿身上移开,投向房梁。那是一根年代久远的木梁,自祝家庄建立之初便已在此。如今,单从外观便能瞧见老梁的斑驳与瑕疵。
“可知你爹我为何不与大商户、官府,以及水梁山里那些贼寇合作?”
祝知夏静下心来,此事她曾认真思索过。被老爹问起,便如实作答:“与大商户合作,徐虎极有可能对我们发难;而官府如今势力衰微,若与官府联手,变数太多,难以把控;至于那些水梁贼寇,待大秦攻下魏国,便会着手整顿治理天下,这些人无疑将成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所言极是。”祝宏欣慰地点头夸赞,随后神色一沉,说道:“但这些不过是表面缘由……”
话锋一转,祝宏的脸色愈发暗沉,祝知夏此刻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生怕遗漏一字。祝宏压低嗓音:“你哥方才说,让我们去投奔燕王,此事万不可为。”
“这是为何?”
祝知夏满心不解。关于哥哥方才提及的燕王,这位王侯的名声天下皆知,尤其是在江湖人颇为挑剔的口碑中,竟意外地良好。
他们祝家庄人口众多,若真去投奔燕王,至少能谋个员外郎之类的职位。说实话,祝知夏心中也颇为期待事情能如此发展,届时,自己在外人眼中,便不再只是一个村姑……
祝宏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道:“但凡与皇权有所牵扯,有几人能得以善终?燕王看似势力庞大,可如今的皇帝仍是秦王,东北面还有武王镇守海域。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秦王的传言,什么燕王得势、武王失势,秦王还有儿子,必将传位于谁,众说纷纭。但这些不过是市井戏言,真正的内幕又怎会通过市井贩子流落民间?”
他一口气说完,再次看向女儿,目光深邃:“哪怕虚假消息众多,可有一条消息必定为真,那便是秦王已然年迈。如今朝廷如此急切地想要征伐魏国,主要是因为北姜对中原影响有限,而这些年积累的魏国,已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若不除去,秦皇难以安心。更有可能的是,他并不想将皇位传给燕、武两位王侯,而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搭桥铺路……王权之争,绝非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能够涉足,你务必牢记。”
“女儿记下了。”
祝知夏紧咬下唇,应承下来。如此长远且复杂的局势,她确实难以看透。然而,随着老爹的话语,心中的担忧愈发浓重,如阴霾般萦绕心头。
祝宏点了点头,稍稍松了口气,接着交代起另一件他极为在意之事:“我知道你对哥哥的行事态度不满,我亦如此。但无奈,在庄子里你不得不承认,你哥说话比你更具分量。其中缘由,我便不再赘述。今后若我不在,庄主之位你莫要与明远争夺,因为他争不过你。单靠武力便能占山为王的时代早已远去。好好辅佐你哥,待你自身实力也足够强大之时,届时,想做何事皆可去做。但我还是希望你能记住,明远到底是你的亲哥哥……”
“爹……”
祝知夏听后,眼眶一红,双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抓着膝盖,低下头,泪珠顺着脸颊滑落,在夏日的热气中,从下巴滴落到地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泪花。
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乘坐马车的苏尚此时已渐行渐远,离开了祝家庄的地界。周边的防备力量明显减少,不过在山岗之上,仍能看到许多来回巡视的身影。从地界判断,那应当是季宏两庄的人马。
师爷骑着毛驴,烈日直射,他一边赶路一边擦拭着汗水。方才跟随老爷与祝宏洽谈,结果未能成功,对此他早有预料。毕竟祝家庄以前曾与官府兵戎相见,双方积怨已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可能轻易握手言和,不过是表面维持着和平罢了。
“老爷,祝家庄不肯给我们人手,他不做出表率,季宏两庄的人恐怕也不会相助。”师爷对着车架说道。他满心希望老爷能够飞黄腾达,如此一来,自己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毕竟官府还欠着他不少银两呢。
“祝家庄自是祝家庄,祝宏不愿表明立场,这可不行。他如今已陷入两难之境,退路尽失。季宏两庄的人依靠祝家庄生存,要说他们彼此能和睦相处,我实难相信。做生意之时,你可以让他人参与,如此不会彻底撕破脸皮。只要不让他人势力过度膨胀,便能借助他们的力量保全自身,营造出大家同处一条船上的假象。为了利益,他人也不会强烈反抗。如今,形势即将发生变化……”
苏尚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她感受着夏季的闷热,心中所想的,却是相公的谋划。
或许,这便是相公布下的棋局,在黑暗中点亮明灯,她只需顺着道路,稳步前行即可。此刻,彼此间的默契,让她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喜悦。
苏尚拜访祝家庄之事,季宏两庄也有所耳闻。因此,当苏尚前来时,他们很快便出面接待。与祝宏相比,二人的态度要热情许多。
县令的身份,分量着实不轻。秦国向来重官轻民,在外行走之人,皆能深切体会。无论何人,只要有官场朋友,待遇便截然不同。
先前大商户找他们合作时,他们或许还会犹豫不决。如今,县令亲临,季宏二人心中不禁生出别样念头。
现任秦皇大力鼓励商业,市面上货品流通极为自由,除了必要管束的物品,几乎全由市场自行调控,这使得许多人纷纷投身商业,包括江湖门派等。
无论他们如何行事,最终都无法避开官府与朝廷。最为关键的是,官府已然成为利益链中的一环。当这条利益链摆在季宏二人面前时,只需稍作援手,便能一同前行,这着实让人心动不已。
受到接待后,三人来到树荫下歇息,桌上摆放着凉茶。苏尚身着便服,虽无千金小姐的贵气,此刻却颇具文人雅士的风范。交谈之间,又隐隐透露出几分狡黠,仿若狡黠的狐狸。
“方才本官已与祝宏谈过,他拒绝了。所以,这桩好事便落到二位庄主头上,不知二位可有合作意向?”苏尚面带微笑,轻抿茶水,笑着问道。
季庄主神色凝重,说道:“意向自然是有的,可苏大人应当清楚水梁山的局势。小小的泗水县,真能确保我们的安全吗?倘若其他势力心生嫉妒,出手打压,或是使用一些手段,我们恐怕将血本无归啊。”
苏尚放下茶盏,语气轻松地说道:“若是血本无归,那也是我们官府的责任。二位庄主只需出人即可。实不相瞒,如今在水梁山,泗水县这片区域尚无人与官府合作。本官知晓哪些人对官府不满,心怀敌意,但他们不敢轻易动本官的性命。你们前来合作,便是第一批与官府携手之人,如此优厚的好处,你们还在犹豫?”
宏庄主沉住气,苏尚最后那句话确实极具诱惑。然而,他们二人所担忧的,是苏尚这位县令无法站稳脚跟,无法发展壮大势力。若真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他们二人恐难有好下场。
于是,他说道:“苏大人所言好处我们知晓,可坏处也摆在眼前。若真出了事,苏大人能够全身而退,可我们两庄子,数百口人,今后如何在水梁山立足?莫说其他势力,就连祝宏到时恐怕也难以保全我们。”
“既然话已至此,便无需隐瞒。”苏尚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望向水龙岗这片大山,“祝宏如今已骑虎难下,他毫无靠山,徐虎想要对付他,不过是一念之间。没有你们的支持,他绝无可能战胜黑虎寨。他不想开战,你们同样不想,所以你们三个庄子,一辈子都只能被困在这穷乡僻壤!”
苏尚语气加重之时,季宏两位庄主的脸色也愈发难看。苏尚神情冷峻,回头看向二人,脸上浮现出一丝同情之色,轻笑道:“即便朝廷这两年无法攻下魏国,那也是迟早之事。本官到泗水县任职不过短短三年,若做不出成绩,大不了离开便是。我依旧是苏家的大小姐,我相公也仍是监药司的上官,前途一片光明,我苏家依旧是南州府的药行皇商。而你们呢,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不过是乡野村夫……”
这些话听起来颇具讽刺意味,季宏二人虽不敢发怒,但脸色已是铁青与煞白交织。
无奈之下,苏尚所言确实在理。在外人眼中,他们确实只是乡野村夫、乡下人。想要作威作福,也只能在水梁山这片地界。而如今这般局势,正如苏尚所言,究竟能维持多久,无人知晓,唯一能确定的是,改变的那一天终会来临。
“苏大人,这般激将法怕是无用。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能冒着巨大风险去做一件希望渺茫之事。”季庄主沉着脸说道。
苏尚坐回木椅,轻敲茶桌,脸上再次浮现出温和的笑容,让人难以捉摸她内心的想法。
“总之,机会就摆在你们面前。我现在能给出的条件是,你们两庄各出一百人即可。工钱方面,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人。与其窝在这小庄子里,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不如来泗水县帮我做事。今后有我照应,你们便无需提心吊胆。毕竟我已与燕王搭上关系,前些时日泗水县发生之事,你们应当也有所耳闻。”
季宏二人对视一眼,追问道:“泗水县的商户之中,有苏大人的人?”
“……”
苏尚喝着茶水,笑而不语,转而说道:“这仅仅只是开端,一切都是互惠互利之事。三年时间,足够我做许多事。怕是你们不知,南州府有个名叫南湖书院的地方,可曾听说过?”
宏庄主点头,面露向往之色,“这我自然知晓,当下话本之中,最为流行的《三国演义》便出自南湖书院,听闻那是个私塾……”
话一出口,他猛地一愣,忽然反应过来,这书院不正是苏家所建,后由一个名叫李白的年轻人接手吗?此时再一想,这李白不就是眼前这位女官的相公吗?
宏庄主和季庄主二人皆回过神来,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问道:“苏大人,您这是何意?”
苏尚不紧不慢地说道:“法家向来只推崇法学,严令禁止除法学之外的诸子百家。这书院其实颇为敏感,好在天高皇帝远,即便法正来到中州,也难以干涉此事。如今我身为县令,除了眼前这些好处,我可以保证,届时,我也能在泗水县建立一座书院,聘请先生前来教导你们的后辈识字读书,让他们走出这穷乡僻壤的水梁山,意下如何?”
“……”
两人心中大为震动,此刻又不便在苏尚面前表露出来。他们匆匆起身,走到远处商议。若说之前还有拒绝的理由,可如今苏尚能为他们提供读书的资源,这般条件,已绝非可以轻易拒绝的了。
想要读书,聘请先生并非易事,尤其是以他们的身份。在水梁山,识字之人本就不多。他们这些人年轻时从城里出来,见过世面,来到此处谋生也是迫不得已。
即便有钱,也难以请到厉害的先生,最多只能教些简单的识字而已。
可苏尚不同,她身为官员,且她相公李白在中州城可是风云人物,无论是学识还是地位,在年轻一辈中皆是佼佼者。除他之外,还未曾听闻有第二个年轻人能有如此成就。
“你信她所言?”宏庄主问道。
季庄主不确定地摇头,“我不知晓,但我不愿拒绝。”
宏庄主加重语气,“你这是在赌博!”
季庄主看向他,目光中满是急切,“莫说只是我,你可有选择的余地?难道我们要在此处困守一辈子,然后等待朝廷的兵马前来,将我们与那些贼寇一同铲除?”
宏庄主咬牙道:“不会的,我们并未作恶。”
“醒醒吧!”
季庄主伸出手,紧紧抓住他的肩膀摇晃着,大声说道:“我们如何起家的,你难道忘了?我们曾在水龙岗杀过官府之人,与祝宏一同所为。你一句没做过恶事,便能掩盖一切吗?在朝廷眼中,我们便是贼寇,苏尚是官员,他们定然相信她,而不会相信我们!”
说罢,他松开手,整个人仿若失魂落魄一般,走了两步,“我儿子今年都十六岁了,十六岁啊,整整十六年,他从未离开过水梁山一步。我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他每次都想跟着商船出去,我从未同意过。他问我为何,我不敢说,不敢告诉他,他就是个村夫,土包子,离开水梁山便一无所知,城里人根本看不起我们……”
宏庄主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认命般地说道:“是啊,我又怎会忘记。我们这些人与普通百姓又有何区别,皆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拒绝与决定,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当两人返回与苏尚相对而坐时,细微的交谈声中,已然有了明确的定论。
天黑之前,苏尚乘坐马车,终于踏上返回泗水县的路途。
蛰伏在水龙岗内的死士将消息传出,传到李幼白耳中。她脸上也露出些许欣慰之色,娘子终于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那之后,或许会有诸多势力对她构成威胁。
“做好准备,接下来几日,或许要去铲除一些人。”
祝宏回忆起来,近些时日,水梁山并无要事发生。然而此刻,事情却不知为何发展到这般境地,他心中满是困惑。这就如同暗沉的天空忽然刮起风来,或许紧接着便会响起惊雷,亦或是降下大雨,那是一种未卜先知的预感,源自老一辈人凭借经验对未来事态发展的揣度……
彼时,祝宏说出一番话,祝明远满脸不悦,极为不爽地离开了宅子。祝知夏再次轻声安慰了老爹几句,祝宏此时望向女儿,缓缓开口:“我知晓你的心思,可惜,你终究是个女儿身。平日里你与庄内那些粗人打闹,言语间多有冒犯,我多次告诫于你,你应当明白,无论如何,他们对你总归是存着别样心思的,知夏,你可懂得?”
祝知夏陷入沉默,许久之后,才不甘地微微点头。说起来,她的武艺与庄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是庄里年轻一辈,与她较量也最多打成平手。她生性好强,若说要她在谁面前示弱,她自是满心不愿。正因如此,庄子里对她心存爱慕的男子,她一概视而不见,毕竟连自己都比不上的人,她实在没必要委身于其。
听老爹此刻所言,言辞极为现实,这关乎未来的诸多事宜。祝知夏满心疑惑,不明白老爹为何突然谈及此类话题。
祝宏本就坐在椅子上,此时换了个更为舒适的姿势,目光从女儿身上移开,投向房梁。那是一根年代久远的木梁,自祝家庄建立之初便已在此。如今,单从外观便能瞧见老梁的斑驳与瑕疵。
“可知你爹我为何不与大商户、官府,以及水梁山里那些贼寇合作?”
祝知夏静下心来,此事她曾认真思索过。被老爹问起,便如实作答:“与大商户合作,徐虎极有可能对我们发难;而官府如今势力衰微,若与官府联手,变数太多,难以把控;至于那些水梁贼寇,待大秦攻下魏国,便会着手整顿治理天下,这些人无疑将成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所言极是。”祝宏欣慰地点头夸赞,随后神色一沉,说道:“但这些不过是表面缘由……”
话锋一转,祝宏的脸色愈发暗沉,祝知夏此刻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生怕遗漏一字。祝宏压低嗓音:“你哥方才说,让我们去投奔燕王,此事万不可为。”
“这是为何?”
祝知夏满心不解。关于哥哥方才提及的燕王,这位王侯的名声天下皆知,尤其是在江湖人颇为挑剔的口碑中,竟意外地良好。
他们祝家庄人口众多,若真去投奔燕王,至少能谋个员外郎之类的职位。说实话,祝知夏心中也颇为期待事情能如此发展,届时,自己在外人眼中,便不再只是一个村姑……
祝宏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道:“但凡与皇权有所牵扯,有几人能得以善终?燕王看似势力庞大,可如今的皇帝仍是秦王,东北面还有武王镇守海域。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秦王的传言,什么燕王得势、武王失势,秦王还有儿子,必将传位于谁,众说纷纭。但这些不过是市井戏言,真正的内幕又怎会通过市井贩子流落民间?”
他一口气说完,再次看向女儿,目光深邃:“哪怕虚假消息众多,可有一条消息必定为真,那便是秦王已然年迈。如今朝廷如此急切地想要征伐魏国,主要是因为北姜对中原影响有限,而这些年积累的魏国,已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若不除去,秦皇难以安心。更有可能的是,他并不想将皇位传给燕、武两位王侯,而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搭桥铺路……王权之争,绝非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能够涉足,你务必牢记。”
“女儿记下了。”
祝知夏紧咬下唇,应承下来。如此长远且复杂的局势,她确实难以看透。然而,随着老爹的话语,心中的担忧愈发浓重,如阴霾般萦绕心头。
祝宏点了点头,稍稍松了口气,接着交代起另一件他极为在意之事:“我知道你对哥哥的行事态度不满,我亦如此。但无奈,在庄子里你不得不承认,你哥说话比你更具分量。其中缘由,我便不再赘述。今后若我不在,庄主之位你莫要与明远争夺,因为他争不过你。单靠武力便能占山为王的时代早已远去。好好辅佐你哥,待你自身实力也足够强大之时,届时,想做何事皆可去做。但我还是希望你能记住,明远到底是你的亲哥哥……”
“爹……”
祝知夏听后,眼眶一红,双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紧紧抓着膝盖,低下头,泪珠顺着脸颊滑落,在夏日的热气中,从下巴滴落到地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泪花。
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乘坐马车的苏尚此时已渐行渐远,离开了祝家庄的地界。周边的防备力量明显减少,不过在山岗之上,仍能看到许多来回巡视的身影。从地界判断,那应当是季宏两庄的人马。
师爷骑着毛驴,烈日直射,他一边赶路一边擦拭着汗水。方才跟随老爷与祝宏洽谈,结果未能成功,对此他早有预料。毕竟祝家庄以前曾与官府兵戎相见,双方积怨已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太可能轻易握手言和,不过是表面维持着和平罢了。
“老爷,祝家庄不肯给我们人手,他不做出表率,季宏两庄的人恐怕也不会相助。”师爷对着车架说道。他满心希望老爷能够飞黄腾达,如此一来,自己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毕竟官府还欠着他不少银两呢。
“祝家庄自是祝家庄,祝宏不愿表明立场,这可不行。他如今已陷入两难之境,退路尽失。季宏两庄的人依靠祝家庄生存,要说他们彼此能和睦相处,我实难相信。做生意之时,你可以让他人参与,如此不会彻底撕破脸皮。只要不让他人势力过度膨胀,便能借助他们的力量保全自身,营造出大家同处一条船上的假象。为了利益,他人也不会强烈反抗。如今,形势即将发生变化……”
苏尚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她感受着夏季的闷热,心中所想的,却是相公的谋划。
或许,这便是相公布下的棋局,在黑暗中点亮明灯,她只需顺着道路,稳步前行即可。此刻,彼此间的默契,让她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喜悦。
苏尚拜访祝家庄之事,季宏两庄也有所耳闻。因此,当苏尚前来时,他们很快便出面接待。与祝宏相比,二人的态度要热情许多。
县令的身份,分量着实不轻。秦国向来重官轻民,在外行走之人,皆能深切体会。无论何人,只要有官场朋友,待遇便截然不同。
先前大商户找他们合作时,他们或许还会犹豫不决。如今,县令亲临,季宏二人心中不禁生出别样念头。
现任秦皇大力鼓励商业,市面上货品流通极为自由,除了必要管束的物品,几乎全由市场自行调控,这使得许多人纷纷投身商业,包括江湖门派等。
无论他们如何行事,最终都无法避开官府与朝廷。最为关键的是,官府已然成为利益链中的一环。当这条利益链摆在季宏二人面前时,只需稍作援手,便能一同前行,这着实让人心动不已。
受到接待后,三人来到树荫下歇息,桌上摆放着凉茶。苏尚身着便服,虽无千金小姐的贵气,此刻却颇具文人雅士的风范。交谈之间,又隐隐透露出几分狡黠,仿若狡黠的狐狸。
“方才本官已与祝宏谈过,他拒绝了。所以,这桩好事便落到二位庄主头上,不知二位可有合作意向?”苏尚面带微笑,轻抿茶水,笑着问道。
季庄主神色凝重,说道:“意向自然是有的,可苏大人应当清楚水梁山的局势。小小的泗水县,真能确保我们的安全吗?倘若其他势力心生嫉妒,出手打压,或是使用一些手段,我们恐怕将血本无归啊。”
苏尚放下茶盏,语气轻松地说道:“若是血本无归,那也是我们官府的责任。二位庄主只需出人即可。实不相瞒,如今在水梁山,泗水县这片区域尚无人与官府合作。本官知晓哪些人对官府不满,心怀敌意,但他们不敢轻易动本官的性命。你们前来合作,便是第一批与官府携手之人,如此优厚的好处,你们还在犹豫?”
宏庄主沉住气,苏尚最后那句话确实极具诱惑。然而,他们二人所担忧的,是苏尚这位县令无法站稳脚跟,无法发展壮大势力。若真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他们二人恐难有好下场。
于是,他说道:“苏大人所言好处我们知晓,可坏处也摆在眼前。若真出了事,苏大人能够全身而退,可我们两庄子,数百口人,今后如何在水梁山立足?莫说其他势力,就连祝宏到时恐怕也难以保全我们。”
“既然话已至此,便无需隐瞒。”苏尚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望向水龙岗这片大山,“祝宏如今已骑虎难下,他毫无靠山,徐虎想要对付他,不过是一念之间。没有你们的支持,他绝无可能战胜黑虎寨。他不想开战,你们同样不想,所以你们三个庄子,一辈子都只能被困在这穷乡僻壤!”
苏尚语气加重之时,季宏两位庄主的脸色也愈发难看。苏尚神情冷峻,回头看向二人,脸上浮现出一丝同情之色,轻笑道:“即便朝廷这两年无法攻下魏国,那也是迟早之事。本官到泗水县任职不过短短三年,若做不出成绩,大不了离开便是。我依旧是苏家的大小姐,我相公也仍是监药司的上官,前途一片光明,我苏家依旧是南州府的药行皇商。而你们呢,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不过是乡野村夫……”
这些话听起来颇具讽刺意味,季宏二人虽不敢发怒,但脸色已是铁青与煞白交织。
无奈之下,苏尚所言确实在理。在外人眼中,他们确实只是乡野村夫、乡下人。想要作威作福,也只能在水梁山这片地界。而如今这般局势,正如苏尚所言,究竟能维持多久,无人知晓,唯一能确定的是,改变的那一天终会来临。
“苏大人,这般激将法怕是无用。事实摆在眼前,我们不能冒着巨大风险去做一件希望渺茫之事。”季庄主沉着脸说道。
苏尚坐回木椅,轻敲茶桌,脸上再次浮现出温和的笑容,让人难以捉摸她内心的想法。
“总之,机会就摆在你们面前。我现在能给出的条件是,你们两庄各出一百人即可。工钱方面,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人。与其窝在这小庄子里,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不如来泗水县帮我做事。今后有我照应,你们便无需提心吊胆。毕竟我已与燕王搭上关系,前些时日泗水县发生之事,你们应当也有所耳闻。”
季宏二人对视一眼,追问道:“泗水县的商户之中,有苏大人的人?”
“……”
苏尚喝着茶水,笑而不语,转而说道:“这仅仅只是开端,一切都是互惠互利之事。三年时间,足够我做许多事。怕是你们不知,南州府有个名叫南湖书院的地方,可曾听说过?”
宏庄主点头,面露向往之色,“这我自然知晓,当下话本之中,最为流行的《三国演义》便出自南湖书院,听闻那是个私塾……”
话一出口,他猛地一愣,忽然反应过来,这书院不正是苏家所建,后由一个名叫李白的年轻人接手吗?此时再一想,这李白不就是眼前这位女官的相公吗?
宏庄主和季庄主二人皆回过神来,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问道:“苏大人,您这是何意?”
苏尚不紧不慢地说道:“法家向来只推崇法学,严令禁止除法学之外的诸子百家。这书院其实颇为敏感,好在天高皇帝远,即便法正来到中州,也难以干涉此事。如今我身为县令,除了眼前这些好处,我可以保证,届时,我也能在泗水县建立一座书院,聘请先生前来教导你们的后辈识字读书,让他们走出这穷乡僻壤的水梁山,意下如何?”
“……”
两人心中大为震动,此刻又不便在苏尚面前表露出来。他们匆匆起身,走到远处商议。若说之前还有拒绝的理由,可如今苏尚能为他们提供读书的资源,这般条件,已绝非可以轻易拒绝的了。
想要读书,聘请先生并非易事,尤其是以他们的身份。在水梁山,识字之人本就不多。他们这些人年轻时从城里出来,见过世面,来到此处谋生也是迫不得已。
即便有钱,也难以请到厉害的先生,最多只能教些简单的识字而已。
可苏尚不同,她身为官员,且她相公李白在中州城可是风云人物,无论是学识还是地位,在年轻一辈中皆是佼佼者。除他之外,还未曾听闻有第二个年轻人能有如此成就。
“你信她所言?”宏庄主问道。
季庄主不确定地摇头,“我不知晓,但我不愿拒绝。”
宏庄主加重语气,“你这是在赌博!”
季庄主看向他,目光中满是急切,“莫说只是我,你可有选择的余地?难道我们要在此处困守一辈子,然后等待朝廷的兵马前来,将我们与那些贼寇一同铲除?”
宏庄主咬牙道:“不会的,我们并未作恶。”
“醒醒吧!”
季庄主伸出手,紧紧抓住他的肩膀摇晃着,大声说道:“我们如何起家的,你难道忘了?我们曾在水龙岗杀过官府之人,与祝宏一同所为。你一句没做过恶事,便能掩盖一切吗?在朝廷眼中,我们便是贼寇,苏尚是官员,他们定然相信她,而不会相信我们!”
说罢,他松开手,整个人仿若失魂落魄一般,走了两步,“我儿子今年都十六岁了,十六岁啊,整整十六年,他从未离开过水梁山一步。我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他每次都想跟着商船出去,我从未同意过。他问我为何,我不敢说,不敢告诉他,他就是个村夫,土包子,离开水梁山便一无所知,城里人根本看不起我们……”
宏庄主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认命般地说道:“是啊,我又怎会忘记。我们这些人与普通百姓又有何区别,皆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拒绝与决定,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当两人返回与苏尚相对而坐时,细微的交谈声中,已然有了明确的定论。
天黑之前,苏尚乘坐马车,终于踏上返回泗水县的路途。
蛰伏在水龙岗内的死士将消息传出,传到李幼白耳中。她脸上也露出些许欣慰之色,娘子终于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那之后,或许会有诸多势力对她构成威胁。
“做好准备,接下来几日,或许要去铲除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