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先生,您要拜吗?
第二位,便是太后。
荀夫子想了想,道:“我可以借给你。”
陈墨平静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欣喜。
据他所知,这老头应该是有什么事情没有说出来。
荀夫子顿了顿,这才继续说道:“只是圣人留下的那把刀,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什么意思?”陈墨不解道。
得到荀夫子的示意,伏念又补充了一句:“儒圣刀在我儒门藏了很多年,后来的人也想用它来写书,但都没有成功。”
伏念对陈墨的提议,也是动心了。
不过,心动是没用的。
别看这柄儒家刻刀很小,但实际上却是沉甸甸的。
说来也怪,它居然可以摆在桌上。
可以放在椅子上,也可以放在圣人雕像上。
可以装进箱子。
甚至可以放在纸上,也不会掉在地上。
但却不能落在一个人的手里!
根本就不可能用手去捡。
“是吗?”
陈墨听到这句话,顿时一愣。
“那是因为,没有人可以与这柄刻刀上的浩然正气相呼应。”
荀夫子继续说道:“我们这些弟子中,虽然也有人领悟了浩然之气,但却没有儒圣那么纯粹,也就无法与这把被浩然之气滋养过的刀产生共鸣。”
儒家圣人留下的这把刀,其实就是一把锁。
浩然之气则是开启这把锁的关键所在。
不过,这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钥匙必须能和锁完全匹配才能打开。
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不同,也不能有丝毫的不同。
儒家圣人之后,虽然也有人修炼出了“浩然之气”,但是和儒家圣人的“浩然正气”比起来,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就是说,这把钥匙只是一个摆设。
这也是儒家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人能拿起这把刀的原因。
这柄刻刀就放在了儒圣的神像前。
想要拿走,就必须把那张桌子也搬走,而不能把那把刀从箱子里拿出来。
“真的假的?”
陈墨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
难不成还能把这张桌子给搬回去不成?
而且就算带回去,也没有任何用处。
他拿不起刻刀,也就没办法将刀柄取下来,和扶桑神木连接在一起。
乌雅的命运,根本无法改变。
难道乌雅真的回天乏术了?
“若不信,我可以带您过去。”
荀夫子也很遗憾。
国师的承诺,就这么没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
陈墨站了起来,淡淡道。
荀夫子站起身来,对着伏念招了招手:“伏念,你跟我们走吧。”
“好的,我这就去取。”
伏念是儒家的掌门,所有的钥匙都交给了他。
毕竟,儒家圣刀和儒家圣人的作品是不一样的。
荀夫子也没必要一直守在这里。
这柄刻刀,一直都被供奉在先祖祠堂之中。
荀夫子陪着陈墨去了先师祠堂。
这片区域,就是儒家的学生们居住的区域。
天色渐晚,儒家弟子们纷纷散去。
国师驾临之事,很快便传开了。
渐渐的,人们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国师为何会在这里?”
“我怎么知道,看那方向,似乎是儒家先祖的祠堂。”
“袁兄,还有孙兄,都告诉我,国师这次过来,是想向我借一把儒家刻刀”
“借刀?那柄刻刀,从来没有人拿过。”
“看来,国师是要空手而归了。”
有人道:“要不,我们也过去瞧瞧?”
旁边的人连连摇头。
上次陈墨来的时候,他还没缓过劲来。
“算了算了,你想去就去吧,我才不去呢。”
“走吧走吧,有什么好怕的?国师都悟出浩然之气了,难道还能故技重施?”
“没错,我们儒家弟子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不怕影子斜。”
“说的也是。”
“谁怕谁!”
“走?”
“走,我们去看看,他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原本闲着也是闲着的儒家弟子们,开始互相交流起来。
远远的跟着陈墨、荀夫子等人,来到了祖师庙前。
伏念在一大堆的钥匙中找到
了一把.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脚步。
然后,他转过身,对那些想要进来,却又不敢进去的儒家弟子道:“既然来了,那就进去拜一拜吧。”
说着,他又叮嘱了一句:“这里是祠堂,禁止喧哗。”
“喏。”
众人连忙低声应了一声,有序地进入祠堂之中。
这祠堂不像藏书阁,每天都会对外开放。
只有在某些重要的日子,或是某位老师的寿辰,伏念才会来开门。
请儒门弟子入内拜见。
儒家重礼,讲究尊师重道。
这么多儒门弟子聚集在这里,他们不进去,实在是说不过去。
陈墨也不介意。
也不催促。
每个门派都有门派的规矩。
拜见师尊,天经地义。
再说了,再怎么赶时间,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吱嘎!
木门被推开,发出清脆的响声。
伏念推门而入。
里面倒是挺宽敞的。
容纳上千人完全没有问题。
荀夫子和陈墨并肩而行。
伏念也站在门口,看着儒门弟子鱼贯而入。
儒家讲究的是礼仪。
比如说,进门的时候,就有规矩。
在古代,门槛是非常高的。
而且,双脚也不能对着里面的先祖雕像。
这些都是大不敬之举。
数百人鱼贯而入,伏念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墨已经将里面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祠堂的正中央,矗立着一尊一人多高的古老雕像。
额头饱满,面容慈祥。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孔丘。
而在他的身后,则是一左一右,一共十尊雕像。
他们被称为“孔门十哲”。
那便是孔圣门下十大弟子之一。
孔圣曾经列举了十个弟子的成就与成就。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善于辞令之人,如宰我和子贡。
熟悉政务的有冉有,季吕。
熟悉典章制度的有子游和子夏。
一共十人。
这就是后世的“孔门十哲”的由来。
而在他的身边,则是几位儒门的代表。
零零总加在一起,大概有几十个。
除了孔圣等十一人外,陈墨根本就看不出谁是谁。
不过,他来此,并不是为了拜见,知晓孔圣的身份便足够了。
伏念也不想让陈墨久等,因为他不想让陈墨等。
他带着数百儒门弟子,分成了三拨。
终于,荀夫子站了出来。
他面色肃穆,恭敬行礼。
左转了三下,右转了三下。
走过去给他们磕头,
这一通磕头,比前三拨人磕头的时间还要长。
“先生,您要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