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枝呦九

偏我来时不逢春(20)【捉虫】

太孙妃拎着食盒进了书房。

东宫,深夜。

皇太孙正坐在书案前闭目养神,听见门打开的声音,他都不用睁开眼睛,便笑着道:“日日这般吃宵夜,恐以后胖了你要嫌弃我。”太孙妃利索的将菜一一摆出来,“来吃吧!

两人自小一块长大,青梅竹马,长大后又成为夫妻,生儿育女,彼此之间清楚得很。她见他久久不回,待在这书房里面一个人闷着不出,便知晓是有事情难着了。但从小到大,他为难的事情太多,问也问不尽。索性只让吃,道:“我让人给你做了青笋肠,要不要蘸点辣子?”皇太孙脾性温和,嘴角含笑:“好啊。”

太孙妃也给自己盛了一碗饭默默吃起来。

她从小就吃得多,皇太孙却因为身子弱吃得少。他吃不下的,她都拿过来吃完。

如今长大了,夫妻十载,这般习性也没有

变过。眼见他磨磨唧唧

慢慢吞吞,便端起他面前的饭倒了一半到自己的碗里,“没事,我吃不胖。”

而后抬起头,“你今日到底怎么了?怎么我来了还愁眉不展?

皇太孙替她夹了一筷子酸萝卜开胃,轻声道:“元娘,你还记得舅祖父吗?”

太孙妃瞪大眼睛,她是当年的知情人,马上左右看看,而后压低了声音问,“怎么了?怎么想起舅公了?”皇太孙:“没事,就是突然想起了。

他感慨道:“距离父王和他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十七年。”

他从九岁,也成了二十六岁。

当年舅祖父抱着他举过头顶放在树上,道:“等我们阿虎长大了,不用舅祖父也能爬上来。”

他胆子小,吓得惶恐大叫,父王过来瞧了叹气,“这可怎么办哦,跟个女娃娃一般。”

舅祖父:“我家元娘虽然是女娃娃,却厉害得很。

他站在树上啊啊啊叫,父王却笑着递给舅祖父一把戒刀,“舅舅,你看,这是阿虎给你做的。

舅祖父就抬起头看他,“阿虎,你又去打铁了啊!

他便脸红起来,支支吾吾的,

“反正是我偷偷做的。舅公,你不是说以后要去做和尚吗?这把戒刀你喜欢吗?”

舅祖父哈哈大笑,“我那是说笑呢,我做什么和尚,那我怎么喝酒吃肉?到时候做个酒肉和尚对佛祖不敬,怕更是没福。他的脸就更红了。

其实他最开始想要打的是一把将军用的长刀。

但是打长刀太累了

他就做成了小小的短刀,又听前几日舅祖父在家里对着

父亲嚷嚷着要去做和尚积福气,便灵机一动,做了这把戒刀出来

因为偷了懒,所以匕首上的纹路也少了半截。

为了好看,他自己画

了点上去纹路,看起来到底是不丑了,但没有什么特色,跟普通人用的一般,他本是不好送的,谁知道父亲从他的屋子里翻了出来。他便道:“要不还是还我吧,我重新给你做一把大将军用的战刀。

舅祖父:“不用,这把就足够好啦。我们阿虎自己做的,还做得这般好,我心中欢喜呢。”

他就趁机道:“舅公,父亲,能给我换个名字吗?”

阿虎这个名字好俗气啊。

他说,“就是虎,也有许多叫法,山君就很好啊

舅祖父切了一声,“山君是女子的名字。男人嘛,就该叫猛虎才好听!”

他坐在树上悲伤的大喊:“我不想叫齐猛虎!”

而如今,除了妻子,已经没人叫他这个小名了。

而如今,有一个姑娘,带着他送的戒刀到了洛阳,叫山君。

山君啊.....

他深吸一口气,怎么就这般巧呢。

父亲对外是病逝,但其实自戕而亡。这个少有人知道。

舅祖父是听了父亲死讯吐血而亡。这个众人却都知晓。连他都觉得这没有假。

但确实,他没有见过舅祖父的尸体。

父亲那般惨烈死去,皇祖父不忍心杀舅祖父,也是有可能的。

他心神不宁,却不敢贸然派人去淮陵查,怕被皇祖父知晓。便只能徐徐图之了。

他愁容满面

若真是他想的那般,那这个姑娘就是男祖父在淮陵养的。

,一口饭也吃不下去了。

他还需要护一护。

毕竟是叫山君的人,归根究底,是有一份

香火情在的

他怔怔出神,太孙妃用手戳戳他,“是不是真出什么事情了?”

皇太孙:“没事。

那把刀应当只有他认得出,她又是镇国公府的人,只要知情人少,暂且应当是无事的。

这事情却不能告诉任何人

太孙妃心思大,从不多想。他说没事就没事吧,但她也有话说,“你这个人,就是太喜欢伤春悲秋了,如今儿子也像你,我倒是担心得很。但儿子我能打一顿,却不能打你。”皇太孙只好大口吃饭。

太孙妃收拾碗筷要走了

两人在一块的时候,倒是不喜欢奴仆们伺候,什么都自己来。皇太孙从小跟着她一块做,而今很自觉的为她倒水喝。太孙妃一口喝完一杯水,拍了拍他的手,“阿虎,你别想太多,舅祖父是个潇洒之极的人,你这般时不时念叨一下他,他说不定还不自在呢。皇太孙点头再点头,等送了心大的妻子离开,又忍不住发愁

没曾想门又开了。太孙妃抱着被子进来,“咱们今晚就睡在这里。”

行吧。

皇太孙笑笑,跟她一块躺下。她抱着他,“你要不要跟我说一说你发愁的事情?说出来就好了。”皇太孙就道:

“我看上了一个人。

太孙妃一巴掌拍在他的背上

皇太孙猛咳起来,叹息道:“是看上了一个臣子。”

太孙妃不好意思的笑,

“谁啊?

皇太孙靠在床上,“邬庆川的弟子,郁清梧。”

太孙妃:“你怎么看上他了?

皇太孙温和道:“他适合做一把刀,无论是砍向邬庆川还是砍向齐王权,都正合适,我如今缺人手呢。”太孙妃沉默起来:“那你也要对人家好点。

她抱着丈夫道:“我听说过他的事情,他也是个可怜人。”

翌日,镇国公府,朱氏病了,兰慧早早的赶过来陪着她

三少夫人一是要管家,二是昨日那般的场面她都瞧见了,她在那里,婆母怕是会尴尬,请安之后便走了,并不待在屋子里。兰山君肯定是没来的,于是一屋子里,就剩下娘两个,朱氏又委屈的哭起来。兰慧心头上了火,今日嘴角便燎泡了。母亲一哭,她就摊手,“算啦,六姐姐也是气头上,那是她师父的遗物呢,你们拿了才去说,还要派人去寿府说,我听着心中都不得劲。”朱氏:“我那是怕了她呀,我又不敢不说。

兰慧:“既然不问自取,也当等她回来再说,怎么还跑人家府上去?不就是想要她知道,您心里是怕了她的。哦,你拿了人家的东西,还一副怕了你的模样,不是纯粹欺负人嘛。”朱氏愣了愣,“我没有这般想。”

兰慧摆摆手,“但你是这般做的。

她说,“昨天六姐姐拒绝我去她床上睡了。

说起这个就愁,“我好不容易跟六姐姐亲近些,如今又远了。”

而且......

她说,“六姐姐这几日,又或者说,从回到镇国公府后,其实一点不快乐。母亲没有发现吗?她整个....”兰慧比划了下,“她整个人绷得很紧,像弦。只要这么轻轻一扯,她就要断掉。

朱氏叹息,“可是,她的气焰也太大了,此事本可以不闹成如此的。

年整:二哥哥没有说六姐姐的身世吧?

“他能有那般傻?只说是她有慧根,一个和尚见了欢喜,死后便把遗物给她了,戒刀只是其中一样。”兰慧:“那就好,我现在总算是知晓四叔的心情了。”

朱氏没好气看她一眼,低声道:“我心里还有愁绪呢。

兰慧:“什么愁绪?”

朱氏:“她这般模样,以后你三哥哥心中肯定是有疙瘩的。我在的时候,还能压着你三哥哥以后帮扶她,她要是在夫家受气了,至少有你三哥哥撑腰。“可她现在跟璋儿急头白脸的,以后被夫家欺负了怎么办?我心里就怕你三哥不帮她。

她掉眼泪,“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哪里就偏心你三哥一个,你们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

她拉着慧慧的手,“你跟你三哥哥好,等以后,若是你六姐姐需要帮忙,你就去跟你三哥说。”

兰慧应了。她等母亲睡着之后去,又去看六姐姐。正好瞧见寿府的钱妈妈送东西来。她上前问好,听见六姐姐道:“慧慧,寿老夫人给你带了些吃食。”兰慧知道是六姐姐在寿老夫人在自己面前美言了,感激道:“是,我也给老夫人做了个香包,劳烦钱妈妈待会带回去。”钱妈妈笑着道:“多谢您了。

“这是姑娘要的书,既然送到了,那我便回去了。”

又看向兰山君,

兰山君哎了一声,跟慧慧两个人亲自送她出门。

兰慧眼巴巴的道:“六姐姐,我能在这里坐一会吗?”

兰山君有些为难,道:“我想看会书。”

钱妈妈是受郁清梧之托来送段伯颜写的文章。

她送兰慧出去,“我知晓,你这段日子极难,既要顾好母亲,又要顾好我,在你这个年岁来说,实在是难得。”若是上辈子慧慧能与她这般好,她心中肯定欢喜。但于她现在而言,亲情二字却有些难以消受了。她不愿意伤了慧慧的心,笑着道:

“你多顾着自己的事情吧,你才只有十三岁呢。”

小姑娘操心太多,也不是好事。

兰慧愣愣的被送到门外,好一会儿才红了眼睛。

小丫鬟看着她这般,心疼道:

“您一片好意,六姑娘也太过分了。”

兰慧看她一眼,“闭嘴吧!”

她恨恨回去,决定再也不要理三哥哥了。

她这根本就是无妄之灾。

这边,兰山君等她走后,才笑着跟赵妈妈和秦妈妈道:“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安静,要是没有大事,不必叫我。”赵妈妈哎了一声,担忧的看她一眼,想了想,让秦妈妈去院子里面调教丫鬟们安静些,她亲自守在门外不让人来打搅。都是人心换人心的,从前她们虽然被夫人遣来照顾六姑娘,却心还在夫人那边。但一日一日过去,她们也能知晓六姑娘是真对她们好。心自然就偏向了姑娘这边。

昨日的事情,她也听秦妈妈说了。秦妈妈向来严肃,不爱说笑,背后嚼舌根,但也说了句抱怨的话,“我们都不在一一被遣走了。不然定然是要拦一拦的。这话不用说明白,大家彼此都懂。

赵妈妈叹气一声,刚要抱着针线篓子过来给六姑娘做双袜子,就听里面突然传来茶杯碎的声音。

赵妈妈赶紧转身隔着门问,“姑娘?”

等了好一会,才听见六姑娘道:“无事。”

赵妈妈心都提起来了,却又不敢进去,只好继续守着门。

里间,兰山君站在一片碎瓷片里,面无人色,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纸,腰站得直直的。

是老和尚的字。

即便多年过去,但只要看一眼,她还是能认出来。

骤然之间,她觉得头越来越重,她艰难的伸出手将头上的发钗都取下来,一样一样丢在地上,直至披发而立,她才觉得可以呼吸。她怔怔一瞬,随后方才一直出不来的那口气便又成了戾气,她眼眶一红,咬牙压低了声音骂道:“该下地狱的狗东西!”就是这样点了她的天光吗?

没有点到老和尚的,就要来熬断她的骨头吗?

是要看看她的骨头有多硬吗?是要看看老和尚养出来的人能撑到什么时候吗?

她气喘吁吁,披头散发,眼前已经被泪水模糊了,腰却已经挺得直直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突然透进了一缕光。

一缕,两.....

正午时分,春光正好。

兰山君呆呆的摊开手掌,仰头伸手向窗边。

暖烘烘的。

照得人很舒服。

像她去世的那一天。

她缓缓回过神来,低头看身边,已经是一片狼藉。她茫然看了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摔碎的茶杯。

她蹲下去,将书放在腿上,双手去捡碎瓷片,而后一滴泪掉在了依旧萦着茶水的瓷片上,溅起了涟漪。兰山君再忍不住,这么多年,头一回闷声哭起来。

“师父-

她哆嗦着,“师父,你不知道,我过得有多艰难。”

“你怎么也不来看看我,帮帮我。”

郁清梧下值之后就去了邬家。

先生给他买的宅子离邬家不远,他走过去,只要一刻钟就行了。他去邬家,小厮们都叫他少爷。

不用排次序,不用加名姓。在邬家,他就跟先生的儿子一般,仆从们都知晓。

先生见了他来,很是高兴,道:“快些,我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炒肉,我也得了一壶好酒,你陪我喝一些。郁清梧嗯了一声,等到吃完饭,喝完酒,他才将一张纸给先生递过去。

邬庆川笑吟吟的接过,等看清纸上的字后脸色骤然一变,看向郁清梧,

”你怎么会有这个?”

郁清梧:“有人给我送来的。

邬庆川:“谁?”

郁清梧:“不知道,就那么送到了我的门口,丢在地上。”

他一直低着头,都不敢抬头看邬庆川,问,“先生,信上写,你与博远侯府早有来往,这是真的吗?”邬庆川起身,将窗户关紧,久久沉吟,看向郁清梧。

他道:“是真是假,重要吗?”

郁清梧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突然惨笑一声,“为什么不重要?莹莹的命,阿兄的命,为什么在先生的口中,就成了不重要呢?”邬庆川并不生气。他知道,只要回到洛阳,就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他坐下来,“你来问我的时候,想来已经就信了纸上所说。”

他道:“清梧,我其实还挺高兴的。

郁清梧抬头看他,只见先生笑着道:“你要是一直不怀疑我,一直信我,我才伤心。”

“毕竟,你是我养了十几年的孩子,我还是希望你聪明一些才好。

他将手里的纸一点点折起来:“你父母双亡,在族中备受欺凌。六岁那年,你就碰见了我。你极为聪慧,过目不忘,文章看一遍就能记住,当时我就在想,你将来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我当时虽然被贬蜀州,但心中依旧有一番大志向,想着我即便死在蜀州,也要有人传承衣钵才行,便收了你为徒一一至今,我依旧不曾对你失望过。”他感慨道:“清梧,你很好一一很好。你听话,勤学,从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浮躁,你实在是学得太好了,看着你一脸清正的为天下,为百姓,我便想起了故人。”郁清梧怔怔开口:“故人是谁?”

邬庆川:“折太师,先太子,段伯颜。”

他心中浮起一股十余年都退之不去的酸楚,轻声道:“可是清梧,这个世道一一我用了一辈子才看清了这个世道,它并不公正,也不清白。”“吏部官员冗杂,军政混乱不正,户部早已亏空,百姓苦不堪言.....已经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了。

郁清梧蹭的一声站起来,“可是先生,你教过我,即便贪官横行一”

邬庆川一口打断他,

他静静盯着这个得意门生道:“清悟,不是贪,是昏。”

“不是贪

一不是贪。

郁清梧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邬庆川神情却越来越平静,“昏之一字,远胜于贪。如若不然,为什么这么多年世上还是如此。”

郁清梧喃喃道:“可是先生,即便您改了志向,也不能跟博远侯府.....

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头也越来越低,几乎是哀求道:“四年前,你没有收到过阿兄的信,对吗?”邬庆川头侧了侧,“没有。”

“去年,您手里是不是有林冀杀害阿兄的证据,却没有给我?”

邬庆川转身:“没有。”

郁清梧久久没有回话。

邬庆川也不知道他信了没有,刚要开口安慰几句,就听他问,“这么多年,先生为什么不告诉我,您心志已变的事情?”邬庆川沉默起来。

他想,有过很多个机会,他都能告诉清梧的。

但他开不了这个口。

这个孩子啊,自小就听他说从前,听他说天下,百姓,他长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模样,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他便不忍将他的树枝砍断,将他的根拔出来让他重新长。他不忍开这个口。

于是一拖,就拖到了今日。

直到今日,他还是不愿意直接跟他说,“你抛却过往重新来过吧,你跟着我一块跟那些你想要除去的人做事,我们必定能够在洛阳之中站稳脚跟他做不到。

他甚至期待着,清梧能够坚定的站在过去那里,站在他的对面,终究有一日来告诉他:“先生,你是错的。可是这太苦了。他走过那条路,他知道那有多苦。

他又不忍心他去做。

他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清梧,我不愿意逼迫你。是去是留,你要自己决定才是。”

郁清梧来之前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来之后,还是被先生一句话说得回不过神来。

什么是去是留,什么自己决定。

他抬头,“先生,你告诉过我,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有我陪着你,即便前路险阻,你也是不怕的。

“我虽然不曾跟先生说过这种话,但是我所作所为,都应告诉了先生,即便前路险阻,但因有先生在,我也是不怕的。”邬庆川闻言,不免心痛,但还是厉声道:“什么是路?”

“能并行三辆马车的才叫路!”

郁清梧怔怔,抬眸看过去。

邬庆川:“能并行三辆马车的是路,能并行两辆马车的是道,能过一辆马车的途一一而清梧,你要走的不是路,不是道,甚至不是途,是径。”不能通马车的叫径。

他哀声道:“荆棘小径,已经布满了前人的鲜血,你还要走吗?”

他声音低下去,似乎是说给郁清梧,也似乎是说给自己听:“难道是他们的鲜血不够多吗?难道是他们的鲜血不够热吗?为什么他们都走不出来一条路,却要我们走出来

郁清梧却已经回过神来了。他站得直直的,沉声道:“可是先生一一是你教我,正因为他们走不出来,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走。”他想起莹莹,想起阿兄,想起这些年的一点一滴,惨然道:“先生,无论是路,还是道,又或者途,总会有两个方向,这叫歧。”他挺直腰,声音颤抖:“恐我与先生.....有歧路。”

人生南北多岐路 君向潇湘我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