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1041章 两个“变态”

跟随潘绍一起前往日本的,还有一名太医院的太医温实。本文搜:找小说网 免费阅读

温太医三十多岁,是太医院中有太医这个头衔最年轻的一个,他师从名医许叔微,对伤寒传染疾病很有研究。

许叔微字知可,是前宋淮南东路真州人士,以前也是读书人,但屡试不第,干脆弃文学医,在乡间颇有名望。

韩世忠攻略淮南时,听说了他的名声,便亲自延请,临时征辟为随军大夫,还朝后便推荐给王伦,王伦便将许叔微召入太医院为官,如今也是翰林院大学士。

王伦在梁山时代就请安道全解剖人体,从而订正前宋流传下来的《欧希范五脏图》,新汉建立后,在安道全的建议下,朝廷每年会与一部分死刑犯签订条件,若死刑犯同意,那么朝廷就会给他们的家属一定补偿,从而进行尸体解剖试验。

三十多岁的温实,就靠着出众的解剖技术,成为本朝最年轻的太医。

如今天下流行的不再是《欧希范五脏图》而是《安道全绘制五脏图》,前后经过了大约西次大修改,有两次都是温实主刀解剖的。

温实入日本,是因为太医院管理的天下诸行省医学堂,对尸体解剖又提出了许多异议,太医院便挑选了温实,前往日本寻找一些合适的活人进行实验。

大约是长期跟尸体打交道,温实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冰冷、生人莫近的气息,随船的其余官吏、工匠们大多不愿意靠近这几个太医院的医官,但潘绍却是个例外。

“温太医,听闻尊师许学士善《伤寒论》,敢请教这霍乱之疾,可有良策否?”

“家师以为,霍乱或由蚊蝇毒虫所引起,若人或者牛马饮了污水,便腹泻不止,粪便又或可引发瘟疫蔓延,此绝症也,难救!”

温实也属于热衷技术的人才,他多多少少也听闻过潘绍的事迹,毕竟这个人做事太疯狂了,自己只不过解剖一下尸体而己,这位可是打算用霍乱做武器的!

潘绍摸了摸胡须,他觉得自己的研究皇帝陛下只罚了半年俸禄,官职仍在,说明皇帝陛下其实也是赞同的,他很想在日本尝试一下。

毕竟这个时代,似霍乱、鼠疫乃至天花病,在哪个地区都不少见,潘绍觉得自己未必没有机会。

温实大约有了些猜测,便郑重警告:“霍乱之疾最是猛烈,数个时辰便可发作,进而引发大疫,司丞要谨慎啊!”

他们这些当医生的,最怕就是听到“大疫”,甚至比朝廷更加关注这些传染疾病,实在是当医生的,几乎都是弃文从医或者文医并修,史书记载的那些惨烈的瘟疫,读之都要遍体生寒的!

似乎是心思被看穿,潘绍有些尴尬地笑了笑:“俺自晓得!”

于是话题很快转移,对于太医院派自己出行的缘故,温实也并未隐瞒,事实上在太医院得到朝廷支持兴办医学堂后,新汉医学界对人体解剖的接受程度己经相当高了。

温实解剖过朝廷的死刑犯,解剖过女真人,也解剖过党项人、契丹人、草原人,连朝鲜人他都解剖过,唯独没有解剖过西域人和倭人。

跟随岳飞神武军西征的随军大夫们,倒是私底下解剖过战死的突厥人,根据西域传回的书信和图画,太医院至少己经证明了一件事情:不论肤色如何,人体的内部结构几乎都是一样的!

那么为何会出现人种肤色的差异呢?太医院的一群太医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或许与生活环境和习性有关,也就是与水土、食物有关。

这就相当接近真相了。

听闻太医院需要更多的活体,潘绍便笑了起来:“我这里携带了五万支各色毒烟箭,捉活的倭人,最是容易!太医可奏请诸将军们,保管有奇效!”

温实顿时来了兴趣,太医院对人体的讨论有很多,其中就有关于呼吸和血液的,他也很想知道,若是毒烟被吸入口鼻,是否会对五脏产生危害。

两个执着于技术的“变态”,就这么厮混在了一起。

东征军的将领们还不清楚皇帝陛下给他们送来了一群什么样的人物,刘锜己经彻底占据了吉敷川西面,虽然周防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占据,却丧失了近半的人口。

长门国主动投靠,于是汉军的目标便第一次正式投向了石见国,再次从水陆两个方向对石见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石见国,东征军第一次吃了大亏。以往汉军主要寻求野外决战,但石见国没有足够的兵力,也不敢出城,便做好了固守城池的打算。

这个时代的日本,城池多还是木栅为墙,也有一部分石头砌筑的城,但根本就经受不住汉军火炮的狂轰滥炸。

前宋的火药产量就很大,本朝整顿了火药局,整顿了民间的火药作坊之后,天下的火药产量相比赵佶时代,夸张地提高了近两倍。

而日本又是山地居多的地形,朝廷派到日本最多的辅助兵种,就是石匠领头的民夫,而且多是征召朝鲜百姓。

故而九州岛筑前国的三日月山,汉军在这里修建了一处采石场,以倭人士兵俘虏为劳力,专一开采石块,然后打

磨成石球,当作汉军进攻日本城寨的炮弹。

从周防国北上石见国,汉军在石见国最南端的鹿足郡津和野城遭遇了一场攻城战。

日本诸令制国的基础建设太差,若要杀到迩摩郡的佐摩银山,汉军就必须打下津和野城,从而通过美浓、那贺二郡,进而首达迩摩郡。

津和野城显然并不能阻挡汉军推进的脚步,刘锜派出的火炮营,半日就炸开了这座城池的大门。

按照中原的习惯,一旦城门被攻破,城内要么投降,要么逃走,进攻的难度并不会太大,战事最激烈的时期就是攻打城门而己。

于是攻入城内的汉军难免放松了警惕,然而这里就出现了文化差异以及对战争理解的理念不同。

虽然城门被攻破、城墙被火炮打得千疮百孔,但倭人士兵以及百姓仍旧集结在各处,对入城的汉军发起了无休止的骚扰和阻击。

慌乱之中,朝鲜兵转身就逃,差点儿引发全军的溃逃,好在后续跟上的都督府兵挡住了倭人的反扑,艰难地将阵地维持在了城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