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江东小朝廷
土地完全公有,暂时是不可能做成的。
因为土地公有,就意味着李云要跟所有的既得利益者站在对立面,而这种理念,江东集团内部的人,也不一定会理解。
杜谦,杜和,乃至于周良,李正等人,都不一定会理解。
所以李云准备走的,是一条折中的路子,那就是让官府也成为地主,占据一部分田产,然后按十年或者更长时间,来租给无产者耕种。
这样,公私合流,哪怕后续仍然有土地兼并的问题,至少会有一部分土地,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能够完成一次土地再分配。
不至于会有很多人吃不上饭,社会矛盾也会相对缓和一些。
而且,官田可以很好的控制粮价,不至于让粮价崩溃。
当然了,租出去的官田,可以不收租,但是该收赋税还是一样要收,要不然在目前这个生产力的情况下,难以维持下去。
这就是李云,对于土地制度的构想,这种构想,目前还是个雏形阶段。
其中有没有漏洞,能不能很好的施行下去,会不会被下面的官员念歪了经,都很难讲。
李云也需要一块地方,去施行这个政策,同时也是试行这个政策。
除了这种公私并行的土地制度之外,李云未来还准备建立农学院,尽力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再好的制度,没有生产力相配,百姓依旧吃不上饭,穿不上衣。
而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无非就是衣食,这两样里,食物又相对更重要一些。
薛收毕竟也做了十来年的官,李云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一说出口,他脑子里立刻就开始推演,思索了好一会儿之后,李云的这个大舅哥若有所思的抬起头,缓缓说道:“如果这个法子,真能推行下去,倒的确是个利民的法子,不过说到底,还是要看是谁在推行这个制度,如果底下的官员不作为,或者从中上下其手,从中盘剥,官府…”
“说不定要被人扣上与民争利的帽子。”
薛收一句话,就切中了要害。
李云拟订出来的这个公私并行的土地制度,其实是与儒家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的,儒家讲究仁政与德治,官府拥有大量的土地,如果还收钱,一定会被一些儒士攻讦。
李云毫不犹豫的说道:“不管什么政策,什么法子,只要去施行的人心术不正,都很难有什么好结果,目前这个公私并行的法子,只在庐州试行。”
“等推广开来的时候,我会想办法把监督制度建立起来。”
李云沉声道:“事在人为,总要试一试这些新东西,要不然即便我们占了地盘,给百姓分了田地,用不了几十年,依旧会恢复旧观,到头来不过是再走一回。”
薛收还没有回答,一旁的杜谦已经笑着说道:“今天这场对话,我回去之后,要好生记下来,说不定将来就要载于青史之上了。”
薛嵩坐在李云旁边,沉默了许久,然后看向李云,开口道:“那好,这几天我们父子就动身,到庐州去,不管这个法子成与不成,我们都去替二郎试一试。”
李云起身,对着父子二人拱手笑道:“多谢岳父,多谢大兄。”
四个人又坐在一起讨论了一会儿,薛家父子便起身离开,去做一些前往庐州的准备去了,而李云与杜谦,送走了他们两个人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坐下,李云看着杜谦,问道:“受益兄觉得,这个法子能成么?”
杜谦低头喝茶,笑着说道:“庐州有五千驻兵,二郎想推行什么政令,便可以推行什么政令,都是能成的。”
李云皱眉道:“受益兄知道,我说的不是只在庐州。”
杜谦想了想,正色道:“那我就往后推一推。”
“大的不说,只考虑近前的话,如今二郎已经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只等占了江北,便有了裂地建国的本钱,到时候二郎是江东之主,将这道政令推行下去,有二郎这个创业之主在一天,这个政令便能够推行一天。”
“下面的官员,即便从中上下其手,揩去一些油水,但总体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将来,便不太好说了。”
说到这里,杜谦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将来的事情,咱们这一代人是管不了的。”
李云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洒脱一笑:“我也没有想着去管什么将来的事情,既然受益兄觉得,这个法子能够奏效,能够推行下去,等在庐州试个一两年,我便着手去做这个事。”
“不过眼下…”
李云起身,背着手说道:“眼下要紧的还是军事,军事不成,便是把治下所有州郡,统统治理成京城那般繁华热闹,敌人一到,还是立时化为梦幻泡影。”
“我依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事上。”
说到这里,李云回头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政事方面,主要还是受益兄多多担待。”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至少是在物质世界,就是拳头大的人说了算,而不是治理能力强的人说了算。
如今的江东,虽然比先前强大了不少,但是在军事实力上,最多只能算是当世的第二梯队。
杜谦默默点头,沉声道:“天子托辞说,要等到开春之后,再返回京城,如今已经开春了,朝廷不可能一直窝在西川。”
“迟早是要回京城的。”
杜使君想了想,继续说道:“如今天下格局,看起来是向着诸侯划地分治的局面靠拢,而往后两三年时间…”
“便是拼过一场,划定地盘的时间。”
杜谦抬头看着李云,缓缓说道:“也是比较要紧的两三年,这两三年时间,二郎只要撑过去,占住江南的地盘,便至少是个江东节度使,甚至是…”
“江南节度使。”
杜谦缓缓握紧拳头道:“届时,至少是两三代人的基业。”
“江东节度使…”
李云看向杜谦,突然笑了笑:“杜兄,我最近半年时间,眼光渐渐高了,这江东节度使,我已经不怎么瞧得上了。”
“江南节度使,也没有什么意思。”
李某人起身,望向门外,缓缓说道:“等占定了江南,我不会因为所谓两三代人的基业,便裹足不前。”
“这世道太乱了。”
李云面色平静:“我既然能够站到台前,便不能看着它,再乱个两三代人。”
两三代人,少说三四十年,甚至要五六十年,也就是说,天下还有五六十年纷争的乱世。
屁股决定脑袋。
如果说先前的李云,还是只想在乱世之中自保,保全自身与身边的人,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现在的李云,目标已经远不止如此了。
短短几年时间,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眼睁睁的看着大周的国运倾颓,他在想。
他降生在这个世界,似乎的确是应该去做一些事情的。
杜谦闻言,脸上露出笑意,他走到李云旁边,欠身行礼道:“使君如今,终于有天子之志了。”
李云回头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真要有那天,受益兄便是我之相国。”
杜谦哈哈一笑:“我做不做相国,无关紧要。”
“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见到天下战乱平息。”
二人相视一笑。
此时此刻,当初在越州达成合作关系的两个人,似乎终于从主次之分,进展到了“君臣之分”。
而江东,也越发…
像是一个小朝廷了。
…………
数日之后,薛家父子坐着马车离开金陵,李云跟着他们一路到了金陵城外,一直送出了十几里之后,薛嵩才忍不住对李云说道:“贤婿,你在金陵事忙,便不要再送了。”
“庐州城里有驻军,你又派了军队护送,不会有什么事。”
李云骑在马上,看了看马车里的薛嵩,微微摇头,笑着说道:“我不是送岳父,我正好也要去一趟庐州,正好陪着岳父一道过去。”
薛嵩“啊”了一声,有些吃惊。
他事先,全不知情。
李云继续说道:“庐州还有五千驻军,将来谁在那里留守,还有后续的军事安排,都要我去过问,还有…”
他看了看薛嵩,缓缓说道:“庐州对于江东来说,就是西边的边城了,很多事情,我要去亲自看一看,亲自布置一遍。”
“免得…”
李某人看了看庐州。
“免得后面,再出什么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