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千亿物资空间,玩转五零年代幸福进行中
第135章 借粮
这下他们接着去看书练字了。
晚上老王头过来吃饭。
“爷爷,明天晚上过来拉走玉米,咱们做点豆片让他们带回去?”
老王头没有意见“行,明天早上泡上十斤黄豆就行了。晚点做,要不然坏了。”
“等到冬天我们上午买豆腐,下午去卖豆片。”
老王头笑着点头“行啊。”孙媳妇现在就想着挣钱了。
快要十岁的丫头,就是比他们还要老道。
吃过饭以后休息了一会儿,三个男孩子在院子里耍大刀。
两个女孩子趁着这个时间洗澡。
明天还要去卖豆腐,还是泡了二十斤的黄豆,这样也是不愁卖的。
早上春生也跟着一起干,他喝着加了红糖的豆浆,说比羊奶还要好喝。
罗玉兰王新野他们两个人到了唐家庄,直接的赶车穿过唐庄,在村南头开始吆喝了。
还真别说,没一会儿就被围上了。换豆腐的真的挺多的。罗玉兰也是麻利,一份一份的,没动地方,卖了一盘子的豆腐。
“这要是能吃饭豆腐脑该多好。”一个老太太感叹的说。
“奶奶,这豆腐脑还真的带不过来,这一路上太颠簸了。豆浆凉了,也不能点豆腐脑了。”
老太太点头“我知道,要是我们村有卖豆腐的多好?”
以前村里有卖豆腐的,可是这黄豆你可以想办法,这卤水就不行了。现在也没人敢去县城,弄不好就会没命的。
罗玉兰听了老太太的心里话,也明白了。同时心里非常的懊恼,自己去县城怎么就没有买回来卤水?
一路走着也吆喝着,到了村北头豆腐全部的都换光了。
罗玉兰坐在车上和王新野吐槽自己的没脑子。
“你说要是上次买回来一坛子卤水该有多好?现在也不用也这样了,我还是得去一趟县城。”
王新野听着媳妇说,他是非常的羡慕,他真的想去县城看看的。
两人到家,唐小雨和罗玉成两个正在洗,他们的这两个盘子也正好一起洗了。
王新野
在一边帮忙。“玉兰这是怎么了?”罗玉成问。
“一路上都是在说她自己傻,上次和娘去县城没有买卤水回来。”
罗玉兰进屋就和于美英抱怨。
于美英也是自责“我也忘了。”
“娘。这几天我再去一趟县城,要不然天太热了,我也懒得动了。”
于美英这个纠结啊,“玉兰,家里的卤水还有一半呢?你还是别去县城了。”
“娘,要是以后乱起来怎么办?还是买回来备着吧。”
于美英知道自己说不过闺女,她总是有理,还让你听着她说的确实是有道理。
罗玉兰看到娘没有说话,就当她同意了。其实她去县城还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想要的,不过这卤水一定要多准备就是了。
午饭后,三个男孩子睡了一会儿就是上山了,他们最爱的就是去检查陷阱。
罗玉兰和唐小雨两个扛着锄头去地里看看,其实现在也就是把葱畦里的草锄了,其他的庄稼都挺高了。
姑嫂两个还锄了一块荒地,想要多种萝卜,就只能在地里了。
罗玉成他们三个下山,一人拎着两只兔子。
“玉兰,你看,这么多的兔子,还有一只活着。”
“你们回去收拾吧,一会儿也该磨黄豆了,筐在那里。”还是装在筐里比这样拎着要隐蔽一些。
三个男孩子高兴的回去了,姑嫂两个一个小时也扛着锄头回家。
他们到家,六只兔子已经被他们剥皮泡上了,晚上一定是炖兔子肉。
这样罗玉成对于送出去肉也不心疼了,他们可以再去山上打啊。
三个人推磨都有劲头了,罗玉兰想着,其实快乐也是非常的简单的。
于美英和唐小雨娘俩做饭,罗玉兰就负责喂家里的牲口。反正一家人没有闲着的。
炖兔子肉里多放了两个辣椒,吃起来那是更加的过瘾了,每个人头上都冒汗了。
吃完饭以后,老王头就开始做豆片。其实这活计和做豆腐差不多。就是做豆片需要手艺,点好的豆浆要泼
在滤布上,一层一层的。
做了两盘子的豆片,这时候都已经夜里九点多了。筆趣庫
老王头告诉罗玉成,让他在两个小时后就可以揭开了。他们祖孙两个回家了。
到了半夜,罗玉兰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这时候于美英已经起来了。
这次王同林并没有过来,就是黄忠带着人来的。
罗玉兰和唐小雨也出去了。罗玉成正在和黄忠小声的说着。
“娘,你留在家里准备肉和豆片,我们跟着一起干。”
这些都是孩子们背回来,跟着去干活,于美英也没有说什么。
到了王家,也没敢敲门,是罗玉成跳进去的。
黄忠这里带了二十个人赶着两辆车过来的。马车就放在了离着罗家不远的地方。
王家祖孙两个也起来了,黄忠带过来的人,静悄悄的排着队进了院子。
一人扛起一袋子就走。这样两趟就能都扛出去了。
于美英把所有的肉都装进了筐里,豆片也放在了一个筐里。
两个小时以后,玉米都装上了车。罗玉兰和唐小雨也背着筐过来了。
“领导,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黄忠听王同林说了,知道这是几个孩子上山打来的。不过这豆片可是新鲜东西了。都已经好久没有吃过了。
都已经要了人家这么多的粮食了。所以黄忠也没有拒绝。
“谢谢你们了。”说着递给罗玉兰一张叠好的纸。
看着他们离开几个人才分开回家。
第二天并没有做豆腐,于美英是心疼孩子们。
罗玉兰回到家“娘,我明天早上去县城。”
“玉兰啊,真的要去?”
“是啊,要不然家里的卤水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你可是要小心点。”
“放心吧娘,没事的。”
第二天四点,罗玉兰悄悄的离开了家。
等到她到县城的时候,天正好亮了。罗玉兰就是掐着这个时间。
进城的人多,可以跟着一起进去。
排在进城的队伍,跟着一起进去了。就她这样的,检查二狗子都不会看。
晚上老王头过来吃饭。
“爷爷,明天晚上过来拉走玉米,咱们做点豆片让他们带回去?”
老王头没有意见“行,明天早上泡上十斤黄豆就行了。晚点做,要不然坏了。”
“等到冬天我们上午买豆腐,下午去卖豆片。”
老王头笑着点头“行啊。”孙媳妇现在就想着挣钱了。
快要十岁的丫头,就是比他们还要老道。
吃过饭以后休息了一会儿,三个男孩子在院子里耍大刀。
两个女孩子趁着这个时间洗澡。
明天还要去卖豆腐,还是泡了二十斤的黄豆,这样也是不愁卖的。
早上春生也跟着一起干,他喝着加了红糖的豆浆,说比羊奶还要好喝。
罗玉兰王新野他们两个人到了唐家庄,直接的赶车穿过唐庄,在村南头开始吆喝了。
还真别说,没一会儿就被围上了。换豆腐的真的挺多的。罗玉兰也是麻利,一份一份的,没动地方,卖了一盘子的豆腐。
“这要是能吃饭豆腐脑该多好。”一个老太太感叹的说。
“奶奶,这豆腐脑还真的带不过来,这一路上太颠簸了。豆浆凉了,也不能点豆腐脑了。”
老太太点头“我知道,要是我们村有卖豆腐的多好?”
以前村里有卖豆腐的,可是这黄豆你可以想办法,这卤水就不行了。现在也没人敢去县城,弄不好就会没命的。
罗玉兰听了老太太的心里话,也明白了。同时心里非常的懊恼,自己去县城怎么就没有买回来卤水?
一路走着也吆喝着,到了村北头豆腐全部的都换光了。
罗玉兰坐在车上和王新野吐槽自己的没脑子。
“你说要是上次买回来一坛子卤水该有多好?现在也不用也这样了,我还是得去一趟县城。”
王新野听着媳妇说,他是非常的羡慕,他真的想去县城看看的。
两人到家,唐小雨和罗玉成两个正在洗,他们的这两个盘子也正好一起洗了。
王新野
在一边帮忙。“玉兰这是怎么了?”罗玉成问。
“一路上都是在说她自己傻,上次和娘去县城没有买卤水回来。”
罗玉兰进屋就和于美英抱怨。
于美英也是自责“我也忘了。”
“娘。这几天我再去一趟县城,要不然天太热了,我也懒得动了。”
于美英这个纠结啊,“玉兰,家里的卤水还有一半呢?你还是别去县城了。”
“娘,要是以后乱起来怎么办?还是买回来备着吧。”
于美英知道自己说不过闺女,她总是有理,还让你听着她说的确实是有道理。
罗玉兰看到娘没有说话,就当她同意了。其实她去县城还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想要的,不过这卤水一定要多准备就是了。
午饭后,三个男孩子睡了一会儿就是上山了,他们最爱的就是去检查陷阱。
罗玉兰和唐小雨两个扛着锄头去地里看看,其实现在也就是把葱畦里的草锄了,其他的庄稼都挺高了。
姑嫂两个还锄了一块荒地,想要多种萝卜,就只能在地里了。
罗玉成他们三个下山,一人拎着两只兔子。
“玉兰,你看,这么多的兔子,还有一只活着。”
“你们回去收拾吧,一会儿也该磨黄豆了,筐在那里。”还是装在筐里比这样拎着要隐蔽一些。
三个男孩子高兴的回去了,姑嫂两个一个小时也扛着锄头回家。
他们到家,六只兔子已经被他们剥皮泡上了,晚上一定是炖兔子肉。
这样罗玉成对于送出去肉也不心疼了,他们可以再去山上打啊。
三个人推磨都有劲头了,罗玉兰想着,其实快乐也是非常的简单的。
于美英和唐小雨娘俩做饭,罗玉兰就负责喂家里的牲口。反正一家人没有闲着的。
炖兔子肉里多放了两个辣椒,吃起来那是更加的过瘾了,每个人头上都冒汗了。
吃完饭以后,老王头就开始做豆片。其实这活计和做豆腐差不多。就是做豆片需要手艺,点好的豆浆要泼
在滤布上,一层一层的。
做了两盘子的豆片,这时候都已经夜里九点多了。筆趣庫
老王头告诉罗玉成,让他在两个小时后就可以揭开了。他们祖孙两个回家了。
到了半夜,罗玉兰听到了外面的动静,这时候于美英已经起来了。
这次王同林并没有过来,就是黄忠带着人来的。
罗玉兰和唐小雨也出去了。罗玉成正在和黄忠小声的说着。
“娘,你留在家里准备肉和豆片,我们跟着一起干。”
这些都是孩子们背回来,跟着去干活,于美英也没有说什么。
到了王家,也没敢敲门,是罗玉成跳进去的。
黄忠这里带了二十个人赶着两辆车过来的。马车就放在了离着罗家不远的地方。
王家祖孙两个也起来了,黄忠带过来的人,静悄悄的排着队进了院子。
一人扛起一袋子就走。这样两趟就能都扛出去了。
于美英把所有的肉都装进了筐里,豆片也放在了一个筐里。
两个小时以后,玉米都装上了车。罗玉兰和唐小雨也背着筐过来了。
“领导,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黄忠听王同林说了,知道这是几个孩子上山打来的。不过这豆片可是新鲜东西了。都已经好久没有吃过了。
都已经要了人家这么多的粮食了。所以黄忠也没有拒绝。
“谢谢你们了。”说着递给罗玉兰一张叠好的纸。
看着他们离开几个人才分开回家。
第二天并没有做豆腐,于美英是心疼孩子们。
罗玉兰回到家“娘,我明天早上去县城。”
“玉兰啊,真的要去?”
“是啊,要不然家里的卤水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你可是要小心点。”
“放心吧娘,没事的。”
第二天四点,罗玉兰悄悄的离开了家。
等到她到县城的时候,天正好亮了。罗玉兰就是掐着这个时间。
进城的人多,可以跟着一起进去。
排在进城的队伍,跟着一起进去了。就她这样的,检查二狗子都不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