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红旗飘飘,呐喊声响
“诸位,随我去见陛下。”作为几人的官职最高,且声望最大的刘虞,当即对慕容恪、张仁愿等人开口道。
公孙瓒等人点了点头,随后便纷纷下马,在刘虞的带领下,朝着刘宏缓缓走来。
此时此刻,作为今天主角的刘宏,也是在观看着南下联军,尤其是并州军展露的风姿,更是让他心中无比复杂。
既开心又不开心。
开心的是南下支援的军队,有着如此雄壮的气势,这在不久后应对黄巾军时,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至于不开心的地方,自然是这支军队,不受刘宏这个皇帝的直接管辖,刘宏心中很清楚,并州军虽然名义上属于大汉,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王家的私军。
不过此时,刘宏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在黄巾军这个眼头上的威胁面前,一些内部矛盾完全可以暂时忽视掉。
“臣刘虞。”
末将王(慕容)恪。”
“末将公孙瓒。”
“末将张仁愿。”
“………”
“………”
“拜见陛下,吾皇万年,大汉万年!”
在刘虞的带领之下,慕容恪等各大将领,此时纷纷单膝着地,对刘宏抱拳行礼道。
“众卿家快快平身,不必在此多礼!”刘宏看到众人的一番举动后,当即满意的点点头,瞬即伸右手让刘虞等人免礼。
“谢陛下。”刘虞带头拱手行礼道。
就在刘虞刚刚站立,并结束拱手礼节时,猛然间看到刘宏朝着南下军队而来。
还不待刘虞出言询问,就看到刘宏面挂笑容,随后便在众人一脸惊讶的目光之下,紧紧握住了慕容恪的手臂。
“小将军,可就是王恪,王惊天的义子?”
看着眼前的青年,刘宏也是好像是看到了当初的王腾,虽然刘宏也知道,慕容恪只是王腾收养的义子,但他也知道,慕容恪是王腾一手带出来的。
他的一言一行,甚至是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都与那个人有着七八成的相像。
刘宏有时候都会想,如果当初自己可以果断一点,并且多一点理性,没有选择对王家下手的话,这天下的局势,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
毕竟,他若是没有与王腾走向决裂,以后者的能力,只要他为大汉效力,就算是黄巾军有百家余孽支持,也是很难撼动大汉的兵锋!
作为王腾的幼年好友,刘宏对于他这位好友的能力,还是相当清楚的。
而现在,刘宏又看到王腾的传人,率领并州军赶来支援,瞬间就想到昔日的往事,由此对慕容恪也喜爱几分。
当然了,除了这个原因外,慕容恪自身的硬件条件,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毕竟他现在的魅力,已经达到了97点。
再配上一些外部条件,也就是刘宏的童年回忆杀,自然能够让刘宏对他带有滤镜,原本只有九分满意,现在直接变成了十二分。
听到刘宏的询问后,慕容恪当即抬起头,看着眼前显得有些衰弱的刘宏,随后一脸淡笑道:“回陛下的话,天下叫王恪的人,或许不止我一个。”
“但若论惊天战神的义子,应该只有末将一人了。”
听到慕容恪如此之言,刘宏顿时不由得一愣,待反应过来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不愧是惊天一手带大的,不仅有着你义父的几分气质,更兼有他那无法无天、有话直说的品性,我很好好你。”
见慕容恪谈吐风雅,而且在他的皇威压迫下,还能做到如此的云淡风轻,顿时对他刮目相看,直言很看好他这个人。
对此,慕容恪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什么表情,反而是对刘宏不卑不亢道:“末将谢陛下夸奖!”
刘宏见此不断点头,但同时又有些失落,因为这样的人才,并不能为自己所用。
刘宏不是傻子,你可以说他的政治手腕差,但绝对不能说他的政治权谋弱,不然的话,也不可能维持这么久的时间。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存在。
外戚、宦官、士族,这组成大汉朝廷不断运转的三个支柱,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制衡,不至于打破平衡的局面。
“诸位都是我大汉的功臣,朕这个大汉皇帝,自当亲自为尔等接风洗尘!”刘宏在亲自搀扶慕容恪后,突然对刘虞、公孙瓒等人开口道。
对于刘宏刚才的举动,绕是稳如泰山的慕容恪,心中都产生一种奇怪的涟漪,或者说有一种受宠若惊的奇怪感觉。
不过,慕容恪的心理素质,还是非常强大的,眨眼间的功夫就恢复了状态,毕竟,他很清楚自己所代表的人是谁,这点小恩小惠,还不足以影响到他心境。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现在所处的地方,乃是洛阳城大门,不仅有军士在此站立,更有许多围观的百姓,在数万人的注目之下,慕容恪也不能表现出太多异样。
刘宏喜欢怎么来,就让他怎么来好了。
“王将军,请。”
在诸多文武大臣,以及附近百姓的殷切目光之下,身为如今大汉皇帝的刘宏,不仅主动拉着慕容恪的手臂,反而伸手为其引路,直奔前方的鸾架而去。
眼前的这一幕,让慕容恪都有点懵,不知道刘宏这家伙,是哪根筋搭错了,但是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了。
如果说慕容恪,是硬着头皮演下去的话,那么在场的其他人,就只能抱着羡慕的眼神,甚至有人还会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那种感觉。
但无论是哪一种感觉,在此时此刻,他们心中都无比清楚,这是皇帝释放出来的一个信号,那就是主动与王家和好。
毕竟,王羽在年前打响的河套之战,可是震动了整个大汉,任谁也没有想到,王羽竟然一次性可以出动近四十万大军。
尽管这四十万大军里面,还有不少边军将士,但不管如何,王羽既然能够使用这支军队,就足以证明他的恐怖。
可以说,如今的并州军,已经有了可以改变天下战局的实力,也正是基于此,刘宏才会当众表达对慕容恪的欣赏,甚至给予其很大的荣耀。
其目的,就是向并州军表达自己的态度。
毕竟,一旦真的让黄巾军打进洛阳,那大汉距离灭亡,可就真的为期不远了。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王羽成为一州土霸王的事情,还真算不上什么大事。
不过,刘宏在拉着慕容恪上鸾架时,也并没有忘记跟他一同来的刘虞等人,当即伸手示意他们也一同上来。
“这…”
张仁愿、公孙瓒等将,在看到刘宏的示意后,顿时相视一眼,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还是刘虞亲自带头,他们才跟随刘虞的脚步,便也一同登上鸾架。
“驾…”
看着身边的慕容恪等人,刘宏似乎是回想起当年岁月,于是便主动策马扬鞭,亲自驾车在带路上巡视。
旁人可不知道,刘宏此时的心境,他们只看到了刘宏亲自策马而行,作为一名皇帝来说,他已经给了慕容恪等人无限光荣。
若是一般的领军将领,恐怕早就感动的一塌糊涂,直接来一场誓死效忠,可关键的是,一同上来的这几位将领,有几个不是跟王羽息息相关的。
他们虽然对此感到很意外,心中充满了诧异之色,但内心之中依然是很坚定,因为在他们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将身家性命交付给了王羽。
哪怕刘宏给了他们荣耀,他们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抉择,顶多就是感慨一番,在战场上多出几分力罢了。
如果说銮驾上的公孙瓒、张仁愿等人,抱着这样为国效力想法的话,那么在车架下方的刘备,就是空有报国之志,但因为自己官职卑微,却无法加入其中,只能由衷感到羡慕。
“天子亲自驾车,相信终有一天,我刘备也会得此殊誉。”刘备心中喃喃自语道,眼神中更是充满了坚定之色。
“兄长放心,只要我的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必定能够实现心中所望。”位于刘备一旁的刘玄初,自然感受到自家兄长眼中的斗志,于是低声对其鼓舞道。
“没错,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刘玄初的话后,刘备更是深受鼓舞。
对于这位本家弟弟,刘备可是相当倚重,毕竟,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使得刘备改变策略,直接搭上了刘虞的车,现在已经成为军中别部司马。
大汉王朝的别部司马,和满清的外委把总比较类似,都是低级军官,都是没有正式编制,都是为了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也正因如此,其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也就是说,别部司马麾下将士人数,并无明确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这也给“别部司马”提供了无限扩充兵员、加强实力的便利。
因此,“别部司马”虽然职位不高,但往往能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一些重要的军事任务。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时期,不少人物在这个职位上得以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
而且,按照历史记载,刘备就曾经做过公孙瓒的别部司马,这还是要在四五年之后了。
只不过,随着历史的改变,刘备直接提前四五年,就作为刘虞麾下的别部司马,只要他能把握这次的机遇,说不定可以混一个太守的位子。
视线来到慕容恪这边。
当刘宏亲自策马扬鞭,穿过有禁军守护的大开城门时,映入慕容恪眼帘的,便是刘宏为了迎接南下大军,而精心准备的隆重仪仗。
那就是一路上,有火红战旗迎风飘扬,插满了整个洛阳街道,犹如无数条赤龙一般,镇守着大汉的国都。
而之所以是这个情况,自然是离不开阴阳五行了。
按照五行学说,秦朝则是被定为水德,而这也反映了,秦朝取代周朝(火德)的合法性。
然而,汉朝初期在五行德性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就像刘邦建立汉朝后,曾自称黑帝,建立黑帝庙,这表明他一度将汉朝定为水德。
他这一决定,可能是出于政治需要,即强调汉朝是继承周朝(火德)而来,水克火,从而彰显其统治的合法性。
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直到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等一众大臣这才成功地说服汉武帝,改汉朝的水属性为土属性。
这一改变可能是为了,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适应,强调汉朝的新气象和与秦朝的区别。
然而,刘彻这一改变,并未持续太久,在西汉末年,刘向和刘歆父子提出了朝代更迭属性,应该是相生而非相克的理论。
他们重新排列了王朝的五德属性,将汉朝定为火属性,这一理论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王莽代汉后,却采取了五行相生的学说,将新朝定为土属性(火生土)。
刘秀光复汉朝后,也认可了五行相生的理论,并将东汉作为西汉的延伸,维持火属性不变。
因此,东汉王朝最终被定为火德,并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
也正因如此,汉军的旗帜,都是火红色的战旗。
“吾皇万年!”
“大汉万年!”
此时此刻,位于銮驾一旁的杨坚,见气氛已经成熟,当即振臂高呼道,而随着他这一声呼喊,像点燃了炸药一般,紧接着便传来排山倒海的大喊声。
“吾皇万年!”
“大汉万年!”
“吾皇万年!”
“大汉万年!”
“………”
原来是两排的老百姓,在杨坚的鼓舞之下,当即握拳高举,呼声不断。
而位于銮驾后方的百步内,则是以高宠为首的一干猛将,紧跟着銮驾前行的方向,徐徐挥鞭策马前行,紧紧的尾随在后。
至于他们的后边,则是并州军和幽州联军士兵,按照原来安排的方阵,并列六行缓缓前行。
由于他们是边军将士,所以每个人都手拿长矛、或腰悬长剑,紧随各自将领的脚步徒步入城。